一种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097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余热换热器,该余热换热器的正面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余热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余热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旋转型烟气冷却器,旋转型烟气冷却器的顶端一侧设置有与余热换热器顶部相配合的暖气出气管,旋转型烟气冷却器的底端一侧设置有与余热换热器底部相配合暖气进气管;余热换热器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安装顶盖,安装顶盖的顶端设置有吹灰器,余热换热器的正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观测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旋转型烟气冷却器采用高频电阻焊将钢带绕制在钢管上,传热性能优异,设备布置更为紧凑,且防堵性能更好,换热的效率更好,保证了换热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换热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了换热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站锅炉的排烟温度较高,通常排烟温度在140

150℃区间,在当前煤价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加装烟气冷却器来回收烟气中的热量成为燃煤锅炉的标配。烟冷器属于烟气与水换热器,可采用光管或扩展受热面。常见的扩展受热面有H型翅片管、螺旋型翅片管及针形翅片管等,其中又以前两种的使用最为广泛,而烟冷器的工作环境恶劣,传热温差小、烟气温度低及飞灰含量高。光管没有堵塞风险,但需要布置大量的受热面;采用扩展受热面可有效降低设备成本,但存在堵塞积灰风险。
[0003]另一方面,空气预热器在冬季时冷端温度低,空预器传热元件有腐蚀、积灰的风险,不利于电站锅炉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通常通过加装暖风器来提高进入空预器的冷风温度。使用方式与烟冷器类似,暖风器传热管也会采用扩展受热面来强化换热,常见的暖风器传热管结构有高频焊钢翅片管、缠绕式铝翅片管、整体轧制钢铝复合管等。
[0004]近年来,国家对节能和环保的要求日益严格,火力发电厂也被要求实现更为苛刻的排放指标;如果不能达到煤耗和排放指标,不但新建电厂项目难以获批,而且老电厂同样面临可能被禁止发电的局面。另一方面,电厂对尾部烟道低温腐蚀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同时,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在这种背景下,烟气冷却器成为新建电厂的标配,老电厂也开始分批进行增设烟气冷却器的改造。某些电厂为了实现超低排放,直接增设热媒水管式烟气

烟气换热系统(WGGH),即用热媒水作为介质,将回收的排烟余热用来加热脱硫之后的净烟气,净烟气升高到75

85℃进入烟囱排放,该操作方式复杂,且成本较高,不利于烟气冷却器的推广使用。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具备传热性能优异,设备布置更为紧凑,进而传热性能较差,且传热量下需要更多的传热面积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传热性能优异,设备布置更为紧凑,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余热换热器,该余热换热器的正面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余热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且进风口及出风口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板;余热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旋转型烟气冷却器,旋转型烟气冷却器的
顶端一侧设置有与余热换热器顶部相配合的暖气出气管,旋转型烟气冷却器的底端一侧设置有与余热换热器底部相配合暖气进气管;余热换热器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安装顶盖,安装顶盖的顶端设置有吹灰器,余热换热器的正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观测窗。
[0011]进一步的,为了在旋转型烟气冷却器的作用下,采用高频电阻焊将钢带绕制在钢管上,传热性能优异,设备布置更为紧凑,且防堵性能更好,换热的效率更好,保证了换热过程中的稳定性,旋转型烟气冷却器包括设置在暖气出气管底端的U形连接管,U形连接管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钢管,连接钢管的圆周外侧均匀设置有螺旋型翅片;U形连接管的内部弯管处设置有扰流增压器。
[0012]进一步的,为了有利于降低气流弯管处的阻力,促使气流在经过U形连接管时顺畅度增压,阻力减小,提高了换热的效率,扰流增压器包括设置在U形连接管的弯管处的外圈套筒,外圈套筒内设置有内圈套筒及内导流叶片组,内导流叶片组的外部套设有内圈套筒,内导流叶片组由若干倾斜设置的叶片构成,叶片的一端设置有与内圈套筒固定连接的两个焊片,叶片的另一端与相邻叶片固定连接,且叶片的之间等距设置,叶片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气流线槽,且气流线槽的内部与气流线槽的两侧分别均开设有扰流孔,叶片与内圈套筒的进风口衔接处及内圈套筒的出风口衔接处分别均设置有圆角结构。
[0013]进一步的,为了在吹灰器的作用下,可以利用风力对旋转型烟气冷却器的表面进行吹风,并将附着在旋转型烟气冷却器表面的灰尘吹落,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稳定,余热换热器的内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与吹灰器相配合的安装孔板。
[0014]进一步的,为了在吹灰器的作用下,可以利用风力对旋转型烟气冷却器的表面进行吹风,并将附着在旋转型烟气冷却器表面的灰尘吹落,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稳定,吹灰器的底端两侧均贯穿安装顶盖的顶部并与吹气接管连接,且吹气接管的底部与安装孔板的顶部相配合。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采用旋转型烟气冷却器采用高频电阻焊将钢带绕制在钢管上,传热性能优异,设备布置更为紧凑,且防堵性能更好,换热的效率更好,保证了换热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8](2)在吹灰器的作用下,可以利用风力对旋转型烟气冷却器的表面进行吹风,并将附着在旋转型烟气冷却器表面的灰尘吹落,避免了堵塞现象的发生,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稳定。
[0019](3)设置观测窗,可以观察换热的进程,如果发现旋转型烟气冷却器表面的灰尘过多,可以及时的进行清理,并保证旋转型烟气冷却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剖视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旋转型烟气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余热换热器的剖视图;
[0026]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扰流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内导流叶片组的结果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余热换热器;101、安装孔板;2、控制面板;3、进风口;4、出风口;5、过滤网板;6、旋转型烟气冷却器;601、U形连接管;602、连接钢管;603、螺旋型翅片;604、扰流增压器;6041、外圈套筒;6042、内圈套筒;6043、内导流叶片组;60431、叶片;60432、焊片;60433、气流线槽;60434、扰流孔;7、暖气出气管;8、暖气进气管;9、安装顶盖;10、吹灰器;1001、吹气接管;11、观测窗。
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余热换热器(1),该余热换热器(1)的正面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换热器(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3)及出风口(4),且所述进风口(3)及所述出风口(4)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板(5);所述余热换热器(1)的内部设置有旋转型烟气冷却器(6),所述旋转型烟气冷却器(6)的顶端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余热换热器(1)顶部相配合的暖气出气管(7),所述旋转型烟气冷却器(6)的底端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余热换热器(1)底部相配合暖气进气管(8);所述余热换热器(1)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安装顶盖(9),所述安装顶盖(9)的顶端设置有吹灰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换热器(1)的正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观测窗(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型烟气冷却器(6)包括设置在所述暖气出气管(7)底端的U形连接管(601),所述U形连接管(601)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钢管(602),所述连接钢管(602)的圆周外侧均匀设置有螺旋型翅片(603);所述U形连接管(601)的内部弯管处设置有扰流增压器(6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堵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增压器(604)包括设置在所述U形连接管(601)的弯管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张强崔建德甄志广高飞李军彬墨庆锋赵乐林涛郭罗进苏朝宏武明路张秀峰郭浩浩魏俊博沈木申高昕王腾董洋张翼龙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