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酯化反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94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酯化反应罐,涉及酯化领域,包括罐体、设于罐体顶部的加料管及设于罐体底部的出料管,安装于出料管的第一电磁阀;位于罐体内部的内筒,内筒的底部设有导料管和导气管;安装于导料管的第二电磁阀;安装于导气管的第三电磁阀,罐体的底部设有穿孔;设于罐体顶部的引导管;用于对筒体内部进行搅拌的搅拌部;用于驱动内筒转动的驱动部。通过本装置,可在鱼油乙酯化后将大部分碱性催化剂去除,从而在水洗过程中,有效减少乳化现象的出现。出现。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酯化反应罐


[0001]本技术涉及酯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酯化反应罐。

技术介绍

[0002]鱼油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鱼油含量,一般鱼油加工首先需要进行乙酯化,将甘油三酯鱼油转换成乙酯型鱼油,在酯化过程中,现在普遍使用碱催化工艺,在酯化后,即可进行水洗,本申请人发现,由于有碱的存在,使得在水洗过程中容易出现乳化现象,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0003]在申请号为CN201210222985.3,专利名称为一种从鱼油精炼副产物中提取富集乙酯型鱼油的方法的专利中,以鱼油精炼副产物的皂脚和固脂为原料,采用酸催化乙酯工艺回收皂脚、碱催化乙酯工艺回收固脂,分别经二次三级分子蒸馏和一次尿素包合相结合工艺,富集得到高含量EPA、DHA的乙酯型鱼油,在该专利技术中,也是采用碱催化剂,因此仍然会在水洗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酯化反应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鱼油在乙酯化过程中采用碱性催化剂,造成水洗时,容易出现乳化现象的技术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酯化反应罐,包括罐体、设于所述罐体顶部的加料管及设于罐体底部的出料管,所述酯化反应罐还包括:
[0006]安装于所述出料管的第一电磁阀;
[0007]位于罐体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的底部设有导料管和导气管;
[0008]安装于所述导料管的第二电磁阀;
[0009]安装于所述导气管的第三电磁阀,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穿孔;
[0010]设于罐体顶部的引导管;
[0011]用于对筒体内部进行搅拌的搅拌部;
[0012]用于驱动内筒转动的驱动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酯化反应罐还包括设于内筒外侧面的侧板,所述侧板与设于罐体内壁的侧环槽转动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部包括:
[0015]设于罐体底部的电机;
[0016]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转轴,所述转轴穿过罐体的底部和内筒的底部,且转轴延伸至内筒的内部,所述转轴分别与罐体的底部和内筒的底部转动连接;
[0017]若干搅拌杆,所述转轴位于内筒内的部分的侧表面设有若干所述搅拌杆。
[001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
[0019]联动杆,所述转轴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表面孔,所述表面孔位于罐体底部和内筒
底部之间,所述联动杆穿过表面孔,且联动杆与表面孔滑动连接;
[0020]套接于转轴的圆环板,所述圆环板的上端面设有端面环槽;
[0021]设于联动杆下表面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端面环槽转动连接;
[0022]设于联动杆两侧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包括竖杆及设于所述竖杆下部的横杆,所述竖杆的顶部固定于内筒的下端面;
[0023]设于联动杆端部的联动槽,所述联动槽贯穿联动杆的下表面,且联动槽与横杆相匹配;
[0024]设于罐体底部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圆环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环板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通孔相对应,在所述圆环板做升降运动时,所述固定杆从通孔内穿过。
[0025]进一步的,所述酯化反应罐还包括:
[0026]齿轮,所述搅拌杆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的端面固定连接;
[0027]轮轴,所述齿轮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轴孔,所述轴孔的中轴线与齿轮的中轴线重合,所述轮轴与轴孔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收缩孔,所述轮轴的端部固定于所述收缩孔的侧壁;
[0028]侧表面设有直齿条的驱动杆,所述齿轮与所述直齿条相互啮合;
[0029]用于带动驱动杆做升降运动的升降件。
[003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件是设置在驱动杆底部的延长杆,所述收缩孔的底部设有连接孔,所述延长杆穿过所述连接孔,且延长杆与连接孔转动连接,所述延长杆的底部固定于联动杆的上表面,所述延长杆与连接孔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0031]进一步的,所述酯化反应罐还包括至少两个设于所述圆环板上端面的限位杆,所述内筒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对应的限位槽。
[0032]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酯化反应罐,在使用时,首先第一电磁阀将出料管关闭,第二电磁铁将导料管关闭,第三电磁阀将导气管关闭,在鱼油、乙醇以及碱催化剂通过加料管加入到内筒后,通过塞块将加料管密封,并同时用塞块将引导管和穿孔密封,完成后,搅拌部对内筒内的各个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并在高温高压的罐体内部环境下,使得乙酯化反应能够正常进行,在乙酯化反应结束后,搅拌部停止驱动,然后将穿孔打开,第三电磁阀将导气管打开,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导气管通入内筒的内部,在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后,第三电磁阀再次将导气管封闭,并再次通过塞块将穿孔密封,完成后搅拌部再次启动,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停止搅拌,驱动部驱动内筒转动,从而对内筒进行离心分离,使得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产生的碳酸盐最终进入到内筒最上层的悬液中,这时,打开引导管,将一根抽管穿过引导管深入到悬液中,再将悬液抽出,因此,通过本装置,可在鱼油乙酯化后将大部分碱性催化剂去除,从而在水洗过程中,有效减少乳化现象的出现。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联动杆和搅拌杆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罐体底部的局部放大图;
[0037]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38]其中,1、罐体;2、内筒;3、加料管;4、出料管;5、第一电磁阀;6、穿孔;7、引导管;8、转轴;9、电机;10、搅拌杆;11、侧板;12、侧环槽;13、收缩孔;14、连接孔;15、联动杆;16、表面孔;17、轮轴;18、齿轮;19、驱动杆;20、导料管;21、第二电磁阀;22、导气管;23、第三电磁阀;24、圆环板;25、底板;26、端面环槽;27、固定杆;28、通孔;29、联动槽;30、限位杆;3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酯化反应罐,包括罐体(1)、设于所述罐体(1)顶部的加料管(3)及设于罐体(1)底部的出料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酯化反应罐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出料管(4)的第一电磁阀(5);位于罐体(1)内部的内筒(2),所述内筒(2)的底部设有导料管(20)和导气管(22);安装于所述导料管(20)的第二电磁阀(21);安装于所述导气管(22)的第三电磁阀(23),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穿孔(6);设于罐体(1)顶部的引导管(7);用于对筒体内部进行搅拌的搅拌部;用于驱动内筒(2)转动的驱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酯化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酯化反应罐还包括设于内筒(2)外侧面的侧板(11),所述侧板(11)与设于罐体(1)内壁的侧环槽(12)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酯化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包括:设于罐体(1)底部的电机(9);一端固定于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的转轴(8),所述转轴(8)穿过罐体(1)的底部和内筒(2)的底部,且转轴(8)延伸至内筒(2)的内部,所述转轴(8)分别与罐体(1)的底部和内筒(2)的底部转动连接;若干搅拌杆(10),所述转轴(8)位于内筒(2)内的部分的侧表面设有若干所述搅拌杆(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酯化反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联动杆(15),所述转轴(8)设有贯穿其侧表面的表面孔(16),所述表面孔(16)位于罐体(1)底部和内筒(2)底部之间,所述联动杆(15)穿过表面孔(16),且联动杆(15)与表面孔(16)滑动连接;套接于转轴(8)的圆环板(24),所述圆环板(24)的上端面设有端面环槽(26);设于联动杆(15)下表面的底板(25),所述底板(25)与所述端面环槽(26)转动连接;设于联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学新卞伟林周月香孟祥安蒋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新洲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