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092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该交叉韧带重建系统包括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固定板上设置与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这种方式整体增强效果好,力学强度高;还完美解决残端下垂问题,告别鼓眼畸形、手术创伤小,并且固定板经过改良设计、解决了固定板与骨面贴合问题。决了固定板与骨面贴合问题。决了固定板与骨面贴合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关节内组织,例如前交叉韧带(ACL),在破裂后不愈合。此外,人体关节中的半月板和关节软骨在损伤后也经常不能愈合。关节外发现的组织通过形成纤维蛋白凝块而愈合,该凝块连接破裂的组织端部,随后再成形以形成瘢痕,该瘢痕愈合组织。在滑膜关节内,纤维蛋白凝块在膝盖损伤后不能形成或迅速溶解,从而防止关节的关节病和轻微损伤后的僵硬。关节包含滑液,该滑液作为正常关节活动的一部分,自然地防止关节中的凝块形成。该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导致纤维蛋白凝块支架的过早丢失和关节内或关节内组织的愈合过程的中断。
[0003]用于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修复的治疗方法包括去除断裂的扇形韧带并用点对点肌腱移植物(ACL重建)替换它。虽然该方法可在大多数患者中最初恢复时稳定性,但较长时间的跟踪显示许多术后患者具有异常的结构松弛,提示重建可能不能承受随时间施加的生理力。
[0004]前交叉韧带重建目前需要使用如肌腱移植物等移植物,该肌腱移植物从患者腿部的其它地方收获,或者从供体收获。放置这种移植物需要除去大量撕裂的前交叉韧带,从而除去韧带功能,但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是最重要的,但这却破坏了其动态稳定性。移植物的放置也被推荐在最初的前交叉韧带的插入位置内,因此这些专门组织的区域也被移除以产生用于移植物的通道。
[0005]由于在重建手术中使用的腱移植物通常大于它所替换的前交叉韧带的中段或未段宽度,因此切口成形术通常作为辅助手术过程来执行,以加宽髁间切口空间,以避免移植物撞击。
[0006]Arthrex,Inc(锐适医疗器械)在US13109390提到一种交叉引脚ACL重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用逆行切割器从胫骨的关节表面钻入胫骨以逆行方式在胫骨中形成胫骨承窝,承窝具有与关节空间和侧壁连通的入口;将导向销穿过导向构件,导向构件定向成大致平行于胫骨平台,并穿过骨胫骨承窝的侧壁,以便横向地与胫骨承窝相交;使用导向销横向地拉动柔性股线穿过导向构件并穿过胫骨窝;用逆行切割器将柔性股线推入关节腔内,在柔性股线内形成环,并通过胫骨窝的入口将柔性股线内的环拉出;使关节关节空间中的移植物与从胫骨窝入口拉出的柔性股线中的环接合;沿横向于胫骨窝的方向拉动柔性股线,以便将与之接合的移植物拉入胫骨窝中;使植入物横向通过在胫骨窝中的移植物中形成的环;以及通过将移植物附接到固定装置而将移植物固定在股骨窝中。固定装置是过盈螺钉或缝合线/钮扣环结构,其具有带至少一个小孔的钮扣和连接到小孔的连续缝合线环。
[0007]上述是一种ACL修补技术,其ACL修补技术一直层出不穷,研究者聚焦线带的固定。
但是大量报道说明,存在临床转化应用不佳等问题。比如,残端如何有效固定,缺乏相关技术和对应装置,一旦残端脱垂,可能造成鼓眼畸形,由此产生各种症状,进而容易导致二次手术,同时也容易引发潜在的纠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及方法。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至少包括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固定板上设置与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牵引线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的近端组织,另一端用于通过牵引线孔并将其固定在固定板上;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并到残端通道的远端侧进行拉紧固定;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解决残端下垂。
[0011]较佳地,固定板用于设置在残端的近端隧道附近骨面上,牵引线孔和增强孔以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进行分布,并且牵引线孔的孔径外缘和增强孔的孔径外缘分别位于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直径为R1的圆内,用于令固定板与近端隧道内的骨面进行紧密贴合设置,近端隧道的尺寸与直径为R1的圆相适。
[0012]较佳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部用于拉紧固定于位于远端侧附近的远端隧道内的骨面上。
[0013]较佳地,两增强孔以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相对应设置,并且两增强孔之间的桥部应为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部,其桥部的应力应大于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的最大拉力。
[0014]较佳地,柔性支撑件依次包括第一端部、第一中间支撑部、中间悬挂拉紧部、第二中间支撑部和第二端部;中间悬挂拉紧部位于桥部,柔性支撑件两端拉紧固定用的支撑点位于中间悬挂拉紧部上,第一中间支撑部和第二中间支撑部至少部分位于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第二方面为:一种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至少包括用于固定于股骨上的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固定板上设置与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牵引线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的近端韧带组织,另一端用于利用股骨隧道通过牵引线孔并将其固定在固定板上;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
[0016]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穿设两增强孔进入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柔性支撑件可以用于给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
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这种方式很大程度减少移植物植入及附接,整体增强效果好,力学强度高(天然人体ACL的3.66倍);
[0018]2.本专利技术可以完美解决残端下垂问题,告别鼓眼畸形;
[0019]3.手术中不需要开设能让移植物植入大小的隧道空间,只需要能让柔性柔性支撑件通过的隧道空间,手术创伤小,隧道截面积甚至可以仅为重建的1/4,手术后症状2周内可有效缓解,重返运动8周可以达到(慢跑);
[0020]4.固定板经过改良设计,通过控制孔径间距,完美解决了固定板与骨面贴合问题,消除了术后牵引线卡压、钢板翘边、甚至固定失效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A

图1C为分别为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中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的原理结构实施示例图;
[0022]图2为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使用截面示例图;
[0023]图3为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原理使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固定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与所述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所述牵引线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的近端组织,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牵引线孔并将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所述两增强孔进入所述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并到残端通道的远端侧进行拉紧固定;所述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所述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解决所述残端下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用于设置在所述残端的近端隧道附近骨面上,所述牵引线孔和所述增强孔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进行分布,并且所述牵引线孔的孔径外缘和所述增强孔的孔径外缘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直径为R1的圆内,用于令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近端隧道内的骨面进行紧密贴合设置,所述近端隧道的尺寸与所述直径为R1的圆相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部用于拉紧固定于位于远端侧附近的远端隧道内的骨面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增强孔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相对应设置,并且两增强孔之间的桥部应为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部,其桥部的应力应大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中间悬挂拉紧的最大拉力。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支撑件依次包括第一端部、第一中间支撑部、中间悬挂拉紧部、第二中间支撑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中间悬挂拉紧部位于所述桥部,所述柔性支撑件两端拉紧固定用的支撑点位于所述中间悬挂拉紧部上,所述第一中间支撑部和所述第二中间支撑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用于给所述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损伤组织修复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支撑件为柔性医用缝线,所述中间悬挂拉紧部略细于所述第一中间支撑部和第二中间支撑部。7.一种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用于固定于股骨上的固定板、柔性支撑件、若干牵引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与所述牵引线个数适配的牵引线孔和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穿设的至少两增强孔,所述牵引线的一端用于牵引残端的近端韧带组织,另一端用于利用股骨隧道通过所述牵引线孔并将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柔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用于穿设所述两增强孔进入所述损伤组织预修复的残端通道内,后穿过胫骨隧道将两端部拉紧固定于所述残端相对的胫骨端;所述柔性支撑件用于给所述残端的损伤组织自行修复提供支撑及提供修复通道,以便于残端的损伤组织保持张力和位置,利于其短期修复和长期愈合。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用于设置在股骨隧道的股骨骨面上,所述牵引线孔和所述增强孔以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进行分布,并且所述牵引线孔的孔径外缘和所述增强孔的孔径外缘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中心为原点直径为R1的圆内,用于令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股骨隧道内的骨面进行紧密贴合设置,所述股骨隧道的尺寸与所述直径为R1的圆相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开设的股骨隧道大小不大于4.5mm。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叉韧带重建的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午葛立王鹏王远强赖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