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132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包括自钻杆体(1)、钉体(2)、缝线锚(5)和固定缝线(6);自钻杆体(1)的外表面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两道容线槽(8);钉体(2)与自钻杆体(1)的一端键连接;钉体(2)上设通孔I(12),钉体(2)的一端为尖端;缝线锚(5)和固定缝线(6)均从通孔I(12)中穿过,固定缝线(6)的两端分别沿着两道容线槽(8)穿出,缝线锚(5)的两端为自由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可以使缝线锚在植入过程中自动成结,无需后续牵拉缝线成结;成结位置固定,不会产生线结位移;孔深相对较浅,骨移出量较小;孔与孔之间干涉较小,单位面积上可植入的锚点数较多,手术可选区域范围广。手术可选区域范围广。手术可选区域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
[0001]本申请是申请人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于2021年02月04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2110152501.1、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缝线锚
,涉及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3]随着骨科运动医学的发展,肩袖修复手术、髋盂唇修复手术等损伤修复手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修复手术的常用方法是将锚钉植入骨中,通过锚钉自带缝线将损伤肌腱或其它组织固定到骨上。锚钉形式有钛合金锚钉、PEEK锚钉等刚性锚钉,还有近期发展起来的全缝线锚钉,该锚钉是柔性的。目前全缝线锚钉在植入过程中,需要在骨上做预钻孔,然后将缝线锚钉植入到孔内,或者采用带缝线锚钉的插入器直接锤击敲入骨中,另外还有通过自钻缝线锚插入器带着缝线锚钉钻入骨中,最后这三种方法都需要牵拉缝线使得进入骨道的缝线锚钉成结,成结后缝线锚钉横向直径(垂直骨孔中心轴线)变大卡在骨中完成对骨的固定,锚钉上的缝线通过过线装置完成对肌腱或其它组织的固定。
[0004]现有技术的成结方式都是缝线锚进入骨之后,再牵拉缝线收紧,收紧之后线结会产生位移上升,线结固定位置带有一定的随机性,下方留下骨空洞,骨移除量大,同时在预钻孔、敲入或自钻孔时要进入骨相对较深的位置以便于预留线结位移的余量,孔越深,孔与孔之间的干涉影响也越大,因此单位面积上植入的锚点数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受成结大小和材质的限制,其固定强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预钻孔法需要缝线锚钉在植入时对准预钻孔进入骨孔,可能会出现偏移导致无法插入从而无法部署情况,需要重新打预钻孔;敲入法需要锤击插入器,对骨施加冲击力,可能会造成额外损失,特别是对较小的骨可能会出现骨裂。
[0005]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缝线锚植入装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钻孔、摩擦自动成结一次操作形成缝线锚植入装置,该装置一体完成缝线锚的植入和成结,骨移出量小,锚定位精准,固定强度高,单位面积植入锚点数多,可节省时间,减少骨缺损,减少手术因定位偏差导致手术失败的概率,减少植入物脱出风险,扩展手术区域,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率、精度、范围和质量,同时降低了对人体的损伤,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
[0008]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包括自钻杆体、钉体、缝线锚和固定缝线;
[0009]自钻杆体的外表面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两道容线槽;钉体与自钻杆体的一端键连接;钉体上设通孔I,钉体的一端为尖端,即钻尖;
[0010]缝线锚和固定缝线均从通孔I中穿过,固定缝线的两端分别沿着两道容线槽穿出,缝线锚的两端为自由端。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自钻杆体的材质为金属,如不锈钢、钛合金、镍钛合金等,钉体的材质为生物体可降解吸收材料,如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消旋聚乳酸和乳酸

羟基乙醇酸共聚物或其与磷酸三钙、羟基磷酸钙的混合物、镁合金等;本专利技术的钉体的材质还可以为生物体不可降解吸收材料,生物体可降解吸收材料如,生物体不可降解吸收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镍钛合金、PEEK等。
[0013]如上所述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钉体与自钻杆体的一端键连接是指钉体的一端插入自钻杆体的一端;所述自钻杆体的一端为横截面为多边形或梅花形的柱状体结构,钉体插入自钻杆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柱状体结构配合的多边形或梅花形通道。
[0014]如上所述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多边形为矩形或六边形。
[0015]如上所述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自钻杆体远离钉体的一端为钻柄,与电动装置连接;缝线锚和固定缝线缠结后穿过通孔I。
[0016]如上所述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还包括缝线锚螺旋槽构件;
[0017]缝线锚螺旋槽构件为外侧壁上含有螺旋槽的中空圆柱体;
[0018]自钻杆体、缝线锚螺旋槽构件和钉体依次键连接;
[0019]或者,缝线锚螺旋槽构件和钉体为一体成型件,该一体成型件与自钻杆体键连接。
[0020]如上所述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螺旋槽的螺旋升角为5
°
~45
°
。螺旋升角过小将导致缝线锚与螺旋槽构件的摩擦力过大,从而阻碍缝线锚在螺旋槽中滑动向前端聚集,形成的螺旋结纵向尺寸变长而横向尺寸变窄,降低了固定强度;螺旋升角过大将导致缝线锚与螺旋槽构件的摩擦力过小,缝线锚在螺旋槽中滑动向前端聚集速度过快,而缝线锚与骨壁的摩擦产生的扩大孔径效应滞后,导致螺旋结不能有序形成;螺旋升角在5
°
~45
°
范围被认为是适合有序形成高固定强度螺旋结的合适角度。
[0021]如上所述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缝线锚螺旋槽构件的内部沿圆柱体高的方向设通孔II;
[0022]缝线锚和固定缝线构成三段式组合线材,第一段和第三段为固定缝线,第二段为缝线锚;
[0023]第二段的缝线锚通过缝纫或者编织的方式与第一段和第三段连接;或者,第二段的缝线锚为中空结构,缝线锚套接在固定缝线上;
[0024]三段式组合线材的一端从钻柄至钉体的方向依次穿过自钻杆体的一道容线槽、通孔II和通孔I,由通孔I中穿出的三段式组合线材从钉体至钻柄的方向绕在螺旋槽上并置于另一道容线槽中;第二段的缝线锚位于螺旋槽上。
[0025]如上所述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第二段的缝线锚通过缝纫或者编织的方式与第一段和第三段连接时,缝线锚的横截面面积>固定缝线的横截面面积。
[0026]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还包括线夹;线夹为中空结构,线夹的内侧壁上形成压线槽;线夹套设或固定设置在自钻杆体上,线夹固定设置在自钻杆体上的具体方式为:线夹和自钻杆体上均设销孔,采用销子穿过二者的销孔固定;线夹上设螺纹孔,紧定螺钉螺旋进入螺纹孔固定;压线槽置于容线槽内,且二者间隙配合。
[0027]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能够通过缝线锚与骨壁的摩擦自动成结:本装置钻入过程中,钉体同时做旋转和下移运动,钉体钉槽(即通孔I)位置的缝线锚远端最先接触到钻孔骨壁,该位置两侧的缝线锚在与骨壁摩擦力作用下,相对于钉体,同时往轴向指向尖端方向和钻入旋转相反的横向方向移动,此处缝线锚在相同高度条件下的横向面积增大,同时因为两个方向同时移动产生扭转形成皱褶。在迅速钻到所需深度后,因钉槽位置的缝线锚横向面积更大,且具有扭转形成皱褶,因此此处与骨壁的摩擦力更大,孔径迅速扩大,并带动缝线锚其它部分以螺旋形式向钉槽位置靠近(其中带螺旋槽的结构起螺旋导向作用,使得螺旋成结更加有序),导致缝线锚在该位置横向直径扩大,从而又导致该位置孔径再扩大,如此往复,最后形成一个聚集在靠近钉槽位置的螺旋结。
[0029]现有技术是将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包括:自钻杆体,其近端用以与动力源相匹配,其远端具有钻尖,且在所述钻尖近侧的自钻杆体远段沿轴向设有螺旋槽;由柔性材料构成的缝线锚,其至少部分地容置于所述螺旋槽;固定缝线,其设置于所述缝线锚上,用以紧固所述缝线锚;其中,所述固定缝线朝向近端布置于所述自钻杆体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钻杆体两侧还设置有容线部,所述固定缝线容置于所述容线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缝线锚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线部为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炳武李凌晨蒋冠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