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煤气脱硫脱氰及资源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052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煤气脱硫脱氰及资源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高炉煤气依次经除尘处理与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水解处理,得到转化高炉煤气;所得转化高炉煤气中COS转化为H2S与CO2,HCN转化为NH3与CO;(2)步骤(1)所得转化高炉煤气依次经降压处理、换热处理以及脱硫处理,得到净化高炉煤气,经汽水分离所得气相进入煤气管网;所述脱硫处理所用脱硫液吸收NH3作为外加碱源;所得混合脱硫液经再生处理循环回用于脱硫处理中,所述混合脱硫液的硫泡沫经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硫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将COS和HCN进行水解转化,实现了硫和氰的净化与资源化。实现了硫和氰的净化与资源化。实现了硫和氰的净化与资源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煤气脱硫脱氰及资源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气净化与资源化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煤气脱硫脱氰及资源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铁行业作为工业最大的大气污染排放源,大气污染防控已成为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钢铁企业“三气”中高炉煤气占64%,是产量最大的可燃气体,经除尘、余压透平发电系统(TRT)发电后送往高炉热风炉、轧钢加热炉以及燃气锅炉等用作燃料。
[0003]目前90%以上的高炉采用焦炭,焦炭中的有机硫燃烧后进入高炉煤气,约占煤气中总硫含量的60%以上,导致煤气中硫含量超标,高炉煤气的含硫组分总量约200

300mg/m3,其中90%以上是羰基硫(COS),H2S约5

50mg/m3,剩余是二硫化碳(CS2)和其他有机硫,约5mg/m3;而高炉煤气中氢氰酸(HCN)的浓度较硫更高,一般在150

700mg/m3。氰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炉中煤和焦炭中有机氰的挥发,二是在高炉内钾、钠等碱金属化合物被还原后形成蒸气,与固定碳和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氰化钾和氰化钠。碱金属氰化物以粉尘的形式跟随高炉煤气进入除尘系统,经过煤气中的水蒸气冷凝进一步形成氢氰酸,跟随煤气进入高炉煤气使用的各个环节。因此研究高炉煤气的脱硫脱氰技术迫在眉睫。
[0004]CN 113372965A公开了一种高炉煤气脱硫工艺。该高炉煤气脱硫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经过TRT或调压阀组后的待处理高炉煤气经过预处理反应器,以脱除酸性腐蚀物,形成预处理后煤气;所述预处理反应器内设置有作为预处理剂的钙基吸收剂,所述待处理高炉煤气的温度为70

120℃;(2)将预处理后煤气经过水解塔,将有机硫转化为硫化氢形成水解后煤气;所述水解塔内设置有氧化铝基水解催化剂;(3)将水解后煤气经过脱硫反应器,形成净化后煤气;所述脱硫反应器内填充有氧化铁吸收剂。但该工艺并未考虑高炉煤气中HCN的存在,且无法实现硫的资源化。
[0005]CN 114907889A公开了一种高效高炉煤气脱氯脱硫系统及工艺。该系统包括;(a)至少一级重力除尘器;(b)至少一级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c)至少一级高炉煤气脱氯塔;(d)至少一级高炉煤气催化塔;以及(f)至少一级脱硫塔;在所述高炉煤气脱氯塔与高炉煤气催化塔之间并列设置有高炉TRT和调压阀组;所述高炉煤气催化塔包括:内部承载有催化剂的塔本体;用于向所述塔本体内部加装球状催化剂的加料部件。该水解装置布置于高炉煤气低压段,装置规模较大,且未考虑HCN的脱除,同时也无法实现硫的资源化。
[0006]高炉煤气的脱硫脱氰难点在于:高炉煤气量大但硫、氰浓度不高,这要求脱硫脱氰技术效率高,硫容高;采用湿法脱硫脱氰后,含硫、含氰废水难以处理,无法实现硫、氰资源化;传统的干法脱氰工艺通常采用吸附法,吸附后的催化剂难以再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0007]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亟需提供一种脱硫脱氰效率高且实现硫氰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煤气脱硫脱氰及资源化的方法,高炉煤气通过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的水解处理,将COS和HCN进行转化,转化后的高炉煤气通过压力与温度控制进一步脱除H2S,同时NH3作为碱源继续发挥脱硫作用,净化后的煤气汇入煤气管网,脱硫液中的硫经过熔硫釜制成硫磺,从而实现硫和氰的净化与资源化。
[0009]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炉煤气脱硫脱氰及资源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1)高炉煤气依次经除尘处理与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水解处理,得到转化高炉煤气;所得转化高炉煤气中COS转化为H2S与CO2,HCN转化为NH3与CO;
[0012](2)步骤(1)所得转化高炉煤气依次经降压处理、换热处理以及脱硫处理,得到净化高炉煤气,经汽水分离所得气相进入煤气管网;
[0013]所述脱硫处理所用脱硫液吸收NH3作为外加碱源;所得混合脱硫液经再生处理循环回用于脱硫处理中,所述混合脱硫液的硫泡沫经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硫磺。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通过采用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可以同时实现高炉煤气中COS和HCN的水解,其反应式如下所示:
[0015]COS+H2O=H2S+CO2[0016]HCN+H2O=NH3+CO
[0017]所得CO、CO2均为高炉煤气中已有的成分,且产生量远远小于高炉煤气含量,不会对高炉煤气成分造成影响;H2S与煤气中原有的H2S一同进入后段湿法脱硫塔进行脱除,而产生的NH3可以作为湿法脱硫的碱源,进一步促进H2S的脱除效率。湿法脱硫反应式如下所示:
[0018]NH3+H2S=NH4HS
[0019]NH4HS+1/2O2=NH3+S+H2O
[0020]高炉煤气中的硫转化为硫单质,经过熔硫系统后成为商品硫磺;HCN的水解产物NH3可以在湿法脱硫中循环使用,进而实现了硫、氰的净化与资源化。
[0021]优选地,步骤(1)所述除尘处理包括重力除尘和/或布袋除尘。
[0022]优选地,步骤(1)所述除尘处理后的粉尘浓度<5mg/m3,例如可以是4mg/m3、3mg/m3、2mg/m3、1mg/m3或0.5mg/m3,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3]优选地,步骤(1)所述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中铁为活性组分,活性炭为载体,所述铁的负载量为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总量的4

6wt%,例如可以是4wt%、4.5wt%、5wt%、5.5wt%或6wt%,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4]所述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具有稳定高效的水解效果,相较于现有市售的水解催化剂,所述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可以保证1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同时水解效率可达90%以上。
[0025]优选地,步骤(1)所述高炉煤气的温度为100

150℃,例如可以是100℃、110℃、120℃、130℃或150℃,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6]优选地,步骤(1)所述高炉煤气的压力为240

250kPa,例如可以是240kPa、242kPa、245kPa、248kPa或250kPa,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7]优选地,步骤(1)所述水解处理在水解塔中进行。
[0028]优选地,所述水解塔为固定床。
[0029]所述固定床的热源为高炉煤气的温度,不需要额外的热源加热,压力来自高炉煤气的压力。
[0030]优选地,所述水解塔的压降<3kPa,例如可以是2.8kPa、2.5kPa、2.2kPa、2kPa或1kPa,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煤气脱硫脱氰及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高炉煤气依次经除尘处理与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水解处理,得到转化高炉煤气;所得转化高炉煤气中COS转化为H2S与CO2,HCN转化为NH3与CO;(2)步骤(1)所得转化高炉煤气依次经降压处理、换热处理以及脱硫处理,得到净化高炉煤气,经汽水分离所得气相进入煤气管网;所述脱硫处理所用脱硫液吸收NH3作为外加碱源;所得混合脱硫液经再生处理循环回用于脱硫处理中,所述混合脱硫液的硫泡沫经热处理后冷却得到硫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除尘处理包括重力除尘和/或布袋除尘;优选地,步骤(1)所述除尘处理后的粉尘浓度<5mg/m3;优选地,步骤(1)所述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中铁为活性组分,活性炭为载体,所述铁的负载量为铁/活性炭水解催化剂总量的4

6wt%。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高炉煤气的温度为100

150℃;优选地,步骤(1)所述高炉煤气的压力为240

250kPa;优选地,步骤(1)所述水解处理在水解塔中进行;优选地,所述水解塔为固定床;优选地,所述水解塔的压降<3kPa。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转化高炉煤气中COS的浓度<10mg/m3;优选地,步骤(1)所述转化高炉煤气中HCN的浓度<10mg/m3;优选地,步骤(1)所述CO2与CO的浓度≤高炉煤气的浓度的0.5

。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降压处理的压力终点为19.8

20.2kPa;优选地,步骤(2)所述降压处理在余压透平发电装置中进行;优选地,步骤(2)所述换热处理的温度终点为35

40℃;优选地,步骤(2)所述换热处理在换热装置中进行。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脱硫处理的步骤包括:所述换热处理后的转化高炉煤气与脱硫液逆流接触反应;优选地,步骤(2)所述脱硫处理后H2S的浓度<10mg/m3;优选地,所述脱硫液包括酞菁钴类脱硫剂的水溶液;优选地,所述脱硫液吸收NH3后的pH值为8.2

8.6。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廷钰李玉然林玉婷曹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