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无线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翻转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无线充电器可安装于桌面、汽车中控台等多种位置上,现有的无线充电器中,其无线充电器本体与支撑座部分为固定关系,请参见公开号为CN207868845U、名称为“一种车载支架型手机无线充电器”的中国专利公开文献,其中记载了:
[0003]“通过螺丝将叶片夹头17、中间构件3、弹簧顶柱16、弹簧15、弹簧放置座14、弧面构件4依次连接固定于后壳5上,所述后座2卡接固定于中间构件3,所述夹头胶套1插接固定于叶片夹头17......所述前壳9与后壳5连接固定形成一个壳体......所述前壳9上设有安装座20,所述安装座20用于安装固定线圈底座10”。
[0004]请参见该公开文献的说明书附图1,该机构中的线圈固定于前壳内,前壳与后壳固定后再与夹头固定连接,因壳体部分与夹头部分之间为固定关系,导致线圈位置无法调节,特别是当无线充电器应用于车载环境时,无法实现适时调节,不能满足应用需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臂(1)、第一铰接座(2)和第二铰接座(3),所述支臂(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中空的轴套(4),所述轴套(4)内设有旋转定位机构,两个轴套(4)分别通过两个旋转定位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铰接座(2)和所述第二铰接座(3),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有第一端盖(40)、第一齿环(41)、第一弹簧(42)、第二端盖(43)、第二齿环(44)、第二弹簧(45)和螺杆(49),所述轴套(4)的内部中心处形成有隔板(46),所述第一端盖(40)、所述第一齿环(41)和所述第一弹簧(42)依次抵接于所述隔板(46)的一侧,所述第二端盖(43)、所述第二齿环(44)和所述第二弹簧(45)依次抵接于所述隔板(46)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端盖(40)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齿环(41)的端面通过第一端面齿牙(47)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端盖(43)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齿环(44)的端面通过第二端面齿牙(48)相互啮合,所述螺杆(49)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端盖(40)、所述第一齿环(41)、所述第一弹簧(42)、所述隔板(46)、第二弹簧(45)和所述第二齿环(44)后螺合于所述第二端盖(43),所述第一端盖(40)和所述第二端盖(43)均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一铰接座(2)或者均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二铰接座(3),所述第一齿环(41)和所述第二齿环(44)均卡合连接于所述轴套(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座(2)包括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扣帽(20),所述第一端盖(40)和所述第二端盖(43)分别插设于两个扣帽(20)内,所述扣帽(20)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块(21),所述第一端盖(40)的外壁和所述第二端盖(43)的外壁分别形成有第一卡槽(400),所述第一凸块(21)与所述第一卡槽(400)一一对应且二者相互卡合,所述第二铰接座(3)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铰接座(2)的结构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帽(20)的内壁设有两个第一凸块(21),所述第一端盖(40)的外壁和所述第二端盖(43)的外壁分别形成有两个第一卡槽(40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4)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401),所述第一齿环(41)和所述第二齿环(44)的外壁分别形成有第二凸块(402),所述第二凸块(402)与所述第二卡槽(401)一一对应且二者相互卡合。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座(2)包括有内弧面抵接部(22),所述内弧面抵接部(22)与所述轴套(4)的外侧壁抵接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长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高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