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尾迹云生成和演化研究的环境舱、测试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16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尾迹云生成和演化研究的环境舱、测试装置及方法,环境舱包括舱体组件、进气组件和排气组件,舱体组件内形成有试验腔且设有光学观测视窗面板和安装采样器的第一安装板,进气组件包括稀释单元、第一进气单元和第二进气单元,稀释单元用于接收航空发动机的排气和稀释气体并对其进行掺混,第一进气单元与稀释单元连通用于接收掺混后的气体并将该气体喷射至试验腔,第二进气单元用于朝向试验腔输送低温高湿气体,排气组件用于将试验腔内的部分气体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尾迹云生成和演化研究的环境舱,既可实现模拟尾迹云的生成和演化,又可方便对尾迹云进行采样研究以及进行光学测量,从而实现对尾迹云进行有效研究。进行有效研究。进行有效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尾迹云生成和演化研究的环境舱、测试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机尾迹云模拟测试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尾迹云生成和演化研究的环境舱、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尾迹云是由喷气式飞机在对流层顶部巡航时产生的线状冰云,该线状冰云在冰过饱和环境中持续存在会形成卷云,能够发挥巨大的全球辐射强迫作用,成为最大的航空气候强迫因素,并在降低航空气候影响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0003]为了清晰认识尾迹云的理化性质、尾迹云的形成以及尾迹云向卷云转化过程,便于后续制定缓解措施,需要研究飞机尾迹云的生成和演化。
[0004]其中,尾迹云生成和演化受航空碳烟排放、羽流喷射以及气象环境等众多因素耦合的影响,是一个动力学、热力学、气体动力学等多学科耦合的多相流过程,目前对于飞机尾迹云生成及演化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理论推导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尾迹云的形成及演化过程,但这种方法缺乏完整的实验数据支撑;另一种方法是“飞机跟飞机”的尾迹云实验测量,这种实验方式主要是通过一架飞机在高空巡航高度飞行产生尾迹云,另一架装备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尾迹云生成和演化研究的环境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试验腔的舱体组件,所述舱体组件上设有光学观测视窗面板以及可安装采样器的第一安装板;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稀释单元,所述稀释单元用于接收航空发动机的排气和稀释气体,并对所述排气和所述稀释气体进行掺混;第一进气单元,所述第一进气单元与所述稀释单元连通,用于接收所述稀释单元掺混后的气体,并将掺混后的气体喷射至所述试验腔;第二进气单元,所述第二进气单元用于朝向所述试验腔输送低温高湿气体;排气组件,所述排气组件与所述试验腔连通,用于将所述试验腔内的部分气体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观测视窗面板包括多组,多组所述光学观测视窗面板沿所述舱体组件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光学观测视窗面板包括光学测量视窗面板和光源视窗面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单元包括掺混管,所述掺混管上设有连通所述掺混管内外两侧的进气口、进气通道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设在所述掺混管的轴向两端,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航空发动机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单元连通;所述进气通道设在所述掺混管的周向,用于朝向所述掺混管输送稀释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进气通道沿所述掺混管的轴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进气通道的轴线相对于所述掺混管的截平面倾斜延伸,所述截平面平行于所述掺混管的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且多个所述进气通道的轴线沿同一时针方向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单元包括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一进气管和均压管,所述均压管套设在所述掺混管并与所述掺混管配合限定出第一均压腔,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一均压腔连通,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均压腔输送所述稀释气体,所述第一均压腔连通多个所述进气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舱体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一进气单元、所述第二进气单元均设在所述连接板上;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单元包括喷射单元,所述喷射单元包括喷嘴和喷射管,所述喷嘴用于接收所述稀释单元掺混后的气体,所述喷射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飞朱美印徐征刘磊沈小伟范宇坤于振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