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褶牡蛎致敏蛋白及其应用,所述褶牡蛎致敏蛋白包括T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褶牡蛎致敏蛋白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褶牡蛎致敏蛋白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广泛存在于甲壳类、贝类等水产品中,是贝类和甲壳类动物的主要过敏原,同时也是一些其他无脊椎动物的次要过敏原。然而目前涉及贝类致敏蛋白TM的研究较为欠缺,因此对贝类中的致敏蛋白的全面认识对食物过敏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码褶牡蛎致敏蛋白的基因。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一种重组载体。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备褶牡蛎致敏蛋白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褶牡蛎致敏蛋白的应用。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编码褶牡蛎致敏蛋白的基因,所述褶牡蛎致敏蛋白包括TM
‑
α、TM
‑
β,TM
‑
α的开放阅读框如SEQ ID NO:1所示,TM
‑
β的开放阅读框如SEQ ID NO:2所示。
[0008]可选地,所述褶牡蛎致敏蛋白TM
‑
α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褶牡蛎致敏蛋白TM
‑
β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重组载体,其包含编码上述的基因。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褶牡蛎致敏蛋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1)以褶牡蛎cDNA为模板,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TM第一扩增产物;以褶牡蛎cDNA为模板,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和SEQ ID NO:8所示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TM第二扩增产物;
[0012](2)以褶牡蛎cDNA为模板,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和SEQ ID NO:10所示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TM
‑
α扩增产物;以褶牡蛎cDNA为模板,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所示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TM
‑
β扩增产物;
[0013](3)以TM第一扩增产物、TM第二扩增产物和TM
‑
α扩增产物为模板,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8所示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TM
‑
α的全长基因;以TM第一扩增产物、TM第二扩增产物和TM
‑
β扩增产物为模板,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8所示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TM
‑
β的全长基因;
[0014](4)将所述TM
‑
α和TM
‑
β的全长基因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
[0015](5)将所述重组质粒转入宿主菌,诱导其表达并纯化蛋白,以获得褶牡蛎致敏蛋白TM
‑
α和褶牡蛎致敏蛋白TM
‑
β。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褶牡蛎致敏蛋白TM
‑
α和TM
‑
β用于牡蛎过敏患者血清IgE的检测、嗜碱性粒细胞激活,使得其可制作牡蛎过敏患者的致敏蛋白组分筛查的试剂盒。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上述褶牡蛎致敏蛋白TM
‑
α或TM
‑
β在制备牡蛎过敏患者的致敏蛋白组分筛查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褶牡蛎天然TM纯化的SDS
‑
PAGE分析;
[0020]图2为褶牡蛎TM
‑
α的质谱鉴定(A)及褶牡蛎TM
‑
β的质谱鉴定(B);
[0021]图3为褶牡蛎TM
‑
α和TM
‑
β分子克隆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中M为核酸Marker,图(A)为TM
‑
α(泳道1)和TM
‑
β(泳道2)的基因克隆,图(B)为TM
‑
α(泳道1~10)和TM
‑
β(泳道11~20)的菌落PCR验证,图(C)为pEASY
‑
T1
‑
TM
‑
α(泳道2)和pEASY
‑
T1
‑
TM
‑
β(泳道4)的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0022]图4为褶牡蛎TM
‑
α的SDS
‑
PAGE分析(A)、TM
‑
β的SDS
‑
PAGE分析(B)和TM
‑
α和TM
‑
β的Western blot分析(C),其中M为蛋白质Marker,CTM为太平洋牡蛎TM,BSA为牛血清白蛋白;
[0023]图5为褶牡蛎致敏蛋白TM
‑
α和TM
‑
β与牡蛎过敏患者血清的IgE结合活性分析,其中No.1~11为牡蛎过敏患者血清,BSA为牛血清白蛋白,NC1和NC2为健康人血清;
[0024]图6为褶牡蛎致敏蛋白TM
‑
α和TM
‑
β对牡蛎过敏患者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试验,(A)为TM
‑
α刺激嗜碱性粒细胞的激活情况分析,(B)为TM
‑
β刺激嗜碱性粒细胞的激活情况分析,其中白色峰表示PBS刺激的细胞群,灰色峰表示TM
‑
α或TM
‑
β刺激的细胞群,No.1~2为健康人,No.3~10为牡蛎过敏患者;
[0025]图7为褶牡蛎致敏蛋白TM
‑
α和TM
‑
β激活的CD63与CD203c的刺激指数分析,NC
‑
α表示用TM
‑
α刺激的健康人细胞群,NC
‑
β表示用TM
‑
β刺激的健康人细胞群,SI表示刺激指数,水平线表示刺激指数中位值,*p<0.05,***p<0.00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码褶牡蛎致敏蛋白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牡蛎致敏蛋白包括TM
‑
α、TM
‑
β,TM
‑
α的开放阅读框如SEQ ID NO:1所示,TM
‑
β的开放阅读框如SEQ ID NO:2所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码褶牡蛎致敏蛋白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牡蛎致敏蛋白TM
‑
α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褶牡蛎致敏蛋白TM
‑
β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3.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4.一种制备褶牡蛎致敏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以褶牡蛎cDNA为模板,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和SEQ ID NO:6所示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TM第一扩增产物;以褶牡蛎cDNA为模板,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和SEQ ID NO:8所示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TM第二扩增产物;(2)以褶牡蛎cDNA为模板,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和SEQ ID NO:10所示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TM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明,杨世强,陈业欣,桓霏,何欣蓉,刘红,
申请(专利权)人:集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