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991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包括翼子板、翼子板加强板以及下安装架,翼子板加强板衬设于翼子板的内侧壁上;下安装架连接于翼子板加强板的内侧下方,下安装架具有贴合并连接于白车身外侧的贴合部以及向车身后侧延伸的第一延伸条和第二延伸条,第一延伸条的后端向下延伸并形成安装部,第二延伸条的后端向下延伸并形成与翼子板相连的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下安装架通过第二延伸条与翼子板相连,连接部的板面垂直于车身前后方向,可充分利用车身前后方向的空间进行连接,实现对翼子板下部的有效限位,消除了因翼子板下部变形造成与前轮眉之间的面差,避免翼子板与白车身之间出现间隙不均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翼子板安装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车辆中,为保证翼子板装配至白车身后末端不发生晃动,除了在翼子板上中下三处设计安装点,上述安装点通过沿车身X向延伸的螺栓进行固定。于此同时,还需在翼子板的最底部设计一处安装点,以保证翼子板安装的稳定性,翼子板最底部安装点通过沿车身Z向延伸的螺栓进行固定。
[0003]在打紧翼子板的最底部螺栓的过程中,因操作空间受限,电动螺栓枪无法与安装点保持垂直状态,因此容易发生螺栓打偏的现象,进而导致翼子板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能够方便地进行翼子板的安装,防止因操作空间受限造成翼子板的变形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总成,包括:
[0006]翼子板;
[0007]翼子板加强板,衬设于翼子板的内侧壁上;
[0008]下安装架,连接于翼子板加强板的内侧下方,下安装架具有贴合并连接于白车身外侧的贴合部以及向车身后侧延伸的第一延伸条和第二延伸条,第二延伸条位于第一延伸条靠近翼子板的一侧,第一延伸条的后端向下延伸并形成用于安装防溅垫的安装部,第二延伸条的后端向下延伸并形成与翼子板相连的连接部。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安装架上设有下凹设置的加强凹筋,加强凹筋延伸至第一延伸条上、并延伸至与贴合部相接。
[0010]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条上设有凸起设置的加强凸筋,加强凸筋向靠近第一延伸条的方向延伸至与加强凹筋相接。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延伸条的后端逐渐向下方倾斜延伸以使安装部低于连接部设置,安装部的板面平行于连接部的板面。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翼子板加强板的前侧缘具有向车身内侧延伸的连接板,下安装架的前侧缘具有向上延伸至连接板前侧的上延部,上延部与连接板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相连。
[0013]一些实施例中,翼子板的后侧缘具有向车身内侧延伸的连接耳,连接部与连接耳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连接件相连,连接部位于连接耳的前侧,第二连接件低于第一连接件设置。
[0014]一些实施例中,下安装架还具有自后至前向下弯折延伸的加强折弯部,加强折弯部与上延部相邻设置。
[0015]一些实施例中,贴合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贴合部分别为贴合并连接于白车身侧壁上的侧贴合部以及贴合并连接于白车身侧底壁上的底贴合部,侧贴合部连接于上延部的内侧缘、并沿白车身的侧壁向前延伸,底贴合部的外端向靠近白车身一侧下方倾斜延伸。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翼子板加强板上设有向翼子板一侧凸起、并与翼子板焊接连接的焊接凸台,翼子板加强板上还设有向远离翼子板一侧凸起设置的加强凸台。
[0017]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利用翼子板加强板增强了翼子板下部位置的结构强度,下安装架在与翼子板加强板相连的基础上,通过贴合部与白车身的侧壁相连、通过第二延伸条与翼子板相连,连接部的板面垂直于车身前后方向,可充分利用车身前后方向的空间进行连接,实现对翼子板下部的有效限位,避免了翼子板下部产生的晃动,消除了因翼子板下部变形造成与前轮眉之间的面差,避免翼子板与白车身之间出现间隙不均的问题。
[00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翼子板安装总成。上述车辆通过翼子板安装总成对翼子板的下部位置进行有效限位,避免了翼子板下部产生的晃动,消除了因翼子板下部变形造成与前轮眉之间的面差,避免翼子板与白车身之间出现间隙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翼子板);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下安装架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下安装架再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翼子板加强板另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图5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7]1、翼子板加强板;11、连接板;12、第一连接件;13、加强凸台;14、焊接凸台;2、下安装架;21、加强凹筋;22、上延部;23、加强折弯部;3、第一延伸条;31、安装部;32、第二连接件;4、第二延伸条;41、加强凸筋;42、连接部;5、贴合部;51、侧贴合部;52、底贴合部;6、翼子板;61、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需要说明的是,白车身是指车身结构件及覆盖件焊接总成,并包括前翼板、车门、发动机罩及行李箱盖,但不包括附件及装饰件的未涂漆的车身。涂装后的白车身加上内外饰(包括仪表板、座椅、风挡玻璃、地毯、内饰护板等)和电子电器系统(音响、线束、开关等),再加上底盘系统(包括制动、悬架系统等)以及上动力总成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就组成了整车。
[0031]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进行说明。翼子板安装总成,包括翼子板6、翼子板加强板1以及下安装架2,翼子板加强板1衬设于翼子板6的内侧壁上;下安装架2连接于翼子板加强板1的内侧下方,下安装架2具有贴合并连接于白车身外侧的贴合部5以及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翼子板(6);翼子板加强板(1),衬设于翼子板(6)的内侧壁上;下安装架(2),连接于所述翼子板加强板(1)的内侧下方,所述下安装架(2)具有贴合并连接于白车身外侧的贴合部(5)以及向车身后侧延伸的第一延伸条(3)和第二延伸条(4),所述第二延伸条(4)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条(3)靠近所述翼子板(6)的一侧,所述第一延伸条(3)的后端向下延伸并形成用于安装防溅垫的安装部(31),所述第二延伸条(4)的后端向下延伸并形成与所述翼子板(6)相连的连接部(4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架(2)上设有下凹设置的加强凹筋(21),所述加强凹筋(21)延伸至所述第一延伸条(3)上、并延伸至与所述贴合部(5)相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条(4)上设有凸起设置的加强凸筋(41),所述加强凸筋(41)向靠近所述第一延伸条(3)的方向延伸至与所述加强凹筋(21)相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条(3)的后端逐渐向下方倾斜延伸以使所述安装部(31)低于所述连接部(42)设置,所述安装部(31)的板面平行于所述连接部(42)的板面。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加强板(1)的前侧缘具有向车身内侧延伸的连接板(11),所述下安装架(2)的前侧缘具有向上延伸至所述连接板(11)前侧的上延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铂文张双进孟向伟杨鸣晗吕新华张孟楠杜贤贵李雪焦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