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91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包含渔轮主体,渔轮主体具有用于安装传动结构和主侧盖的主侧壁底座结构,渔轮主体的中间具有用于安装绕线轮的线轮安装空间,主侧壁底座结构在靠近线轮安装空间的一侧上设置有环形支座,环形支座与支撑绕线轮的侧部间隙配合;环形支座与主侧壁底座结构形成内侧空腔,环形支座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排水结构将环形支座的内侧空腔与外部连通;本方案在渔线轮主体对应的积水部位底部通过机加工形成排水结构,让积水区域的内部与外部相通,在正常使用时,进入主体和线轮的液体异物和微小颗粒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水结构排出,不会在渔轮内部聚集,可以降低养护频率,避免积水对渔线轮造成损伤。对渔线轮造成损伤。对渔线轮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属于渔线轮


技术介绍

[0002]在渔线轮正常使用时,线轮和主体间的间隙小,水容易从间隙中进入渔轮主体和线轮的空间积蓄起来。正常的使用过程无法将内部的水甩出,需要将线轮拆下来,用工具将内部的水吸走。如若没有进行专门的拆卸保养,渔轮主体和线轮中间的间隙空间内的水和污渍会越积越多,随着水分的蒸发,积水的盐浓度上升,一定浓度的污水对线轮和主体有腐蚀作用,长时间疏于清理会导致污渍越来越多,渔轮主体和线轮间的间隙越来越小,锈蚀后的金属氧化物会凸出原先的表面,造成与线轮干涉,使线轮转动受阻导致渔轮失去功能。
[0003]特别是在同一主体下,搭配不同的线轮时,为了满足线轮和主体间的间隙,需要增加线轮侧环套筒,导致线轮与主体之间的进水间隙增加,使积水情况更加严重。
[0004]同时,渔轮的发展方向是更轻更强更耐用,有时为了减重也会刻意将渔轮主体靠近线轮内部不需要的空间去除掉,来达到减重的目的;这些减重设计形成的空间,同样会遇到同样的内部积水问题。
[0005]因此,线轮与渔轮主体之间的积水排水是渔线轮在使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来解决线轮与渔轮主体之间的积水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包含渔轮主体,渔轮主体具有用于安装传动结构和主侧盖的主侧壁底座结构,渔轮主体的中间具有用于安装绕线轮的线轮安装空间,主侧壁底座结构在靠近线轮安装空间的一侧上设置有环形支座,环形支座与支撑绕线轮的侧部间隙配合;所述环形支座与主侧壁底座结构形成内侧空腔,环形支座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排水结构将环形支座的内侧空腔与外部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环形支座的敞开侧为完整的环形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排水结构设置在环形支座的根部,即环形支座与主侧壁底座结构的连接处。
[0010]优选的,所述环形支座的内圆周面减去排水结构之后的宽度为a,a>0.1mm。
[0011]优选的,所述排水结构是在环形支座的侧壁上破开一个完整的缺口之后,再设置填补部件,将缺口的外端开口部位填充上,使环形支座的敞开侧形成完整的环形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排水结构为开设在环形支座底部的排水槽,排水槽的上端的宽度大于下端的宽度,使排水槽的内壁呈斜向结构,用于汇聚环形支座的内侧空腔中的积水。
[0013]优选的,所述环形支座的内部设置有线轮侧环套筒,线轮侧环套筒与主侧壁底座结构和环形支座配合,绕线轮的侧部与线轮侧环套筒间隙配合,线轮侧环套筒的底部设置
有上排水口,上排水口位于排水结构的上侧,上排水口将环形支座的内侧空腔与排水结构连通。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5]本专利技术方案的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对渔线轮主体进行优化,在主体对应的积水部位底部通过机加工形成排水结构,让积水区域的内部与外部相通,在正常使用时,进入主体和线轮的液体异物和微小颗粒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水结构排出,不会在渔轮内部聚集,可以降低养护频率,避免积水对渔线轮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0019]附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附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包含渔轮主体1,渔轮主体1具有用于安装传动结构和主侧盖的主侧壁底座结构3,渔轮主体1的左右两侧还用于安装与绕线轮2配合的轴承,渔轮主体1的中间具有用于设置绕线轮2的线轮安装空间,绕线轮2通过中间轴线上的轴结构与渔轮主体1左右两侧的轴承配合,使绕线轮2可以高速转动;所述主侧壁底座结构3在靠近线轮安装空间的一侧上设置有环形支座4,环形支座4与支撑绕线轮2的侧部间隙配合。
[0024]所述环形支座4可以是与主侧壁底座结构3一体加工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后期安装上去的独立部件,本实施例的附图中采用一体结构。
[0025]所述环形支座4与主侧壁底座结构3和绕线轮2形成内侧空腔,环形支座4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5,排水结构5将环形支座4的内侧空腔与外部连通。
[0026]所述排水结构5可以是在环形支座4上通过机加工形成的槽孔结构,但该排水结构5不得破坏环形支座4的外圆周完整性,即环形支座4的敞开侧应当是完整的环形结构,使其能够和绕线轮2稳定配合。
[0027]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排水结构5设置在环形支座4的根部,即环形支座4与主侧壁底座结构3的连接处;并且环形支座4的内圆周面减去排水结构5之后的宽度为a,a>0.1mm;参考图3。
[0028]作为另一种可选方式,所述排水结构5是在环形支座4的侧壁上破开一个完整的缺口之后,再设置填补部件,将缺口的外端开口部位填充上,使环形支座4的敞开侧形成完整的环形结构;这种方式可以适当降低加工难度。
[0029]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结构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包含渔轮主体(1),渔轮主体(1)具有用于安装传动结构和主侧盖的主侧壁底座结构(3),渔轮主体(1)的中间具有用于设置绕线轮(2)的线轮安装空间,主侧壁底座结构(3)在靠近线轮安装空间的一侧上设置有环形支座(4),环形支座(4)与支撑绕线轮(2)的侧部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座(4)与主侧壁底座结构(3)形成内侧空腔,环形支座(4)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5),排水结构(5)将环形支座(4)的内侧空腔与外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座(4)的敞开侧为完整的环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结构(5)设置在环形支座(4)的根部,即环形支座(4)与主侧壁底座结构(3)的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渔线轮主体快速排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座(4)的内圆周面减去排水结构(5)之后的宽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奇绅潘概林
申请(专利权)人:超级轮苏州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