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用弹卡式连接件,涉及混凝土管桩连接的领域,其用于连接两个管桩,两个管桩分别为竖向对接的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包括第一螺纹筒和第二螺纹筒,第一管桩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螺纹筒螺纹连接的安装孔,第二管桩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二螺纹筒连接的固定孔,第二螺纹筒内设有滑动空腔,滑动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插接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贯穿第二螺纹筒并固定连接有球体,第一螺纹筒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板,两个弹性板由下至上逐渐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球体位于两个弹性板的上侧,第一管桩上连接有推动球体抵紧两个弹性板上侧的控制组件。本申请具有节省人力资源的完成管桩对接的效果。完成管桩对接的效果。完成管桩对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管桩用弹卡式连接件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管桩连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用弹卡式连接件。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桩(如木桩、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桩等),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中国建筑施工领域采用较多的预制桩主要是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两大类,其中,混凝土预制桩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是广泛应用的桩型之一。
[0003]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管桩对接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传统混凝土管桩对接方式为钢板的焊接,该方法施工复杂,较为浪费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较为节省人力资源的完成管桩的对接,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用弹卡式连接件。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用弹卡式连接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管桩用弹卡式连接件,其用于连接两个管桩,两个管桩分别为竖向对接的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包括第一螺纹筒和第二螺纹筒,所述第一管桩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螺纹筒螺纹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第二管桩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二螺纹筒连接的固定孔,所述第二螺纹筒内设有滑动空腔,所述滑动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插接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贯穿第二螺纹筒并固定连接有球体,所述第一螺纹筒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板,两个弹性板由下至上逐渐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所述球体位于两个所述弹性板的上侧,所述第一管桩上连接有推动球体抵紧两个弹性板上侧的控制组件。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对接时,将第一管桩放置在第二管桩上方,并将第一螺纹筒对准球体。随后向下移动第一管桩,球体挤压并穿过两个弹性板,直至球体置于两个弹性板的上侧,此时插接杆穿插在两个弹性板之间。然后调节控制组件,使控制组件推动球体抵紧两个弹性板的上侧,如此使得第一螺纹筒与第二螺纹筒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固,进而使得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固。施工方法简单,便于较为节省人力资源的完成管桩的对接。
[0007]优选的,所述球体为气囊球。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球挤压穿过两个弹性板的过程中,两个弹性板逐渐被挤压变形,同时气囊球也能够发生形变,便于气囊球较为顺利的穿过两个弹性板。
[0009]优选的,所述气囊球内铰接有两个限位杆,所述插接杆内开设有连孔,所述连孔内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伸入气囊球内并与两个限位杆的下端铰接,两个限位杆均由上至下逐渐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向下贯穿滑动块,所述固定孔
内底壁安装有调节杆,调节杆向上贯穿第二螺纹筒的底壁并抵触支撑杆底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组件推动气囊球下降抵触两个弹性板的过程中,调节杆抵触支撑杆的下表面,使得支撑杆相对于插接杆向上运动。如此支撑杆推动两个限位杆逐渐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即两个限位杆趋于水平。如此两个限位杆推动气囊球横向胀大,减小了气囊球穿过两个弹性板之间从而脱离第一螺纹筒的情况发生。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筒,所述第二螺纹筒插入第三螺纹筒内并与第三螺纹筒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螺纹筒的内底壁。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螺纹孔与固定孔螺纹连接,从而将调节杆安装在了固定孔的内部,降低了需要将调节杆浇注成型在固定孔内的困难程度。
[0013]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管桩转动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导向块,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伸入第一管桩,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第一螺纹筒的一侧,所述第一螺纹筒的侧壁开设有横向贯通第一螺纹筒的连通孔,所述导向块与所述连通孔插接,所述导向块靠近所述气囊球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沿远离气囊球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纹杆,螺纹杆转动即可带动导向块向靠近气囊球的方向逐渐运动,导向块运动即可推动气囊球沿导向斜面逐渐下降并抵紧两个弹性板的上侧,操作简单便捷。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桩的一侧壁开设有插接孔和导向孔,所述插接孔与所述导向孔连通,导向孔位于插接孔下方,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孔插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插接孔插接,插接孔包括多边形部和插接部,所述螺纹杆与所述插接部插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多边形部卡接的限位块,所述螺纹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贯穿第一管桩。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螺纹连接有导向块的螺纹杆从靠近多边形部的一端插入插接孔内,同时控制导向块逐渐沿导向孔插入连通孔内,直至螺纹杆一端的限位块与多边形部卡接,此时螺纹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贯穿第一管桩。如此即完成了螺纹杆与第一管桩之间的连接,操作简单便捷。
[0017]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面开设主孔,螺纹杆的弧形侧壁开设有若干支孔,每个所述支孔与均主孔连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加固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之间的连接时,向主孔内通入泥浆或者胶液,如此泥浆或胶液可沿支孔进入第一螺纹筒内,待泥浆或胶液固化后,加固了第一螺纹筒与气囊球之间的连接,进而加固了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之间的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滑动空腔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滑动空腔的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块的底壁固定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沿主孔和支孔向第一螺纹筒内浇注泥浆或者胶液的过程中,通过正反转动螺纹杆,弹簧逐渐被压缩或复位。如此气囊球和插接杆可往复升降运动,便于对进入第一螺纹筒内的泥浆或者胶液进行振捣。
[00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施工方法简单,便于较为节省人力资源的完成管桩的对接;2.两个限位杆推动气囊球横向胀大,减小了气囊球穿过两个弹性板之间从而脱离第一螺纹筒的情况发生;
3.向第一螺纹筒内通入泥浆或者胶液,加固了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之间的连接。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拼接完成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连接件的剖视图。
[0024]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管桩;11、安装孔;12、插接孔;121、安装部;122、多边形部;123、插接部;124、承接部;13、导向孔;2、第二管桩;21、固定孔;3、第一螺纹筒;31、弹性板;32、连通孔;4、第二螺纹筒;41、过渡空腔;42、滑动空腔;43、滑动块;44、插接杆;441、连孔;45、气囊球;46、限位杆;47、支撑杆;48、弹簧;5、第三螺纹筒;51、调节杆;6、控制组件;61、螺纹杆;611、主孔;612、支孔;62、限位块;63、卡接垫;64、导向块;641、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1
‑
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本申请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管桩用弹卡式连接件,其用于连接两个管桩,两个管桩分别为竖向对接的第一管桩(1)和第二管桩(2),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螺纹筒(3)和第二螺纹筒(4),所述第一管桩(1)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螺纹筒(3)螺纹连接的安装孔(11),所述第二管桩(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二螺纹筒(4)连接的固定孔(21),所述第二螺纹筒(4)内设有滑动空腔(42),所述滑动空腔(42)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43),滑动块(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接杆(44),插接杆(44)远离滑动块(43)的一端贯穿第二螺纹筒(4)并固定连接有球体,所述第一螺纹筒(3)内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板(31),两个弹性板(31)由下至上逐渐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所述球体位于两个所述弹性板(31)的上侧,所述第一管桩(1)上连接有推动球体抵紧两个弹性板(31)上侧的控制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用弹卡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为气囊球(4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用弹卡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球(45)内铰接有两个限位杆(46),所述插接杆(44)内开设有连孔(441),所述连孔(441)内插接有支撑杆(47),所述支撑杆(47)的上端伸入气囊球(45)内并与两个限位杆(46)的下端铰接,两个限位杆(46)均由上至下逐渐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所述支撑杆(47)的下端向下贯穿滑动块(43),所述固定孔(21)内底壁安装有调节杆(51),调节杆(51)向上贯穿第二螺纹筒(4)的底壁并抵触支撑杆(47)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用弹卡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1)内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筒(5),所述第二螺纹筒(4)插入第三螺纹筒(5)内并与第三螺纹筒(5)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51)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和兴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