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型桩身、端板和钢套箍组成。
2、相关技术中,端板是安装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两端的部件,主要用于管桩生产中预应力张拉锚固和接桩,端板为圆环形板状结构,其两侧围绕圆心周向开设有多个用于使主钢筋穿过的锚孔和用于固定钢筋的穿筋孔,锚孔的直径大于穿筋孔且锚孔与穿筋孔连通;端板靠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一侧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固定连接。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接桩时需要将两个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相互靠近一端的端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通常被吊起并输送至指定位置,不便于工作人员调节两个待焊接端板之间的位置,可能会造成两个端板之间不能完全重合或两个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之间不易同轴,因此存在两个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端板之间不便于快速定位的缺陷,可能会影响焊接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在接桩过程中快速定位两个端板使其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端板包括第一安装环和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二端板包括第二安装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槽远离管桩的一端宽度大于靠近管桩的一端宽度,能够使第一定位杆在移动至第一限位槽附近时能够滑入第一限位槽内,第一定位杆进入第一限位槽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环转动直至多个第一定位杆伸入第一限位槽底部,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能够快速定位,并使两个管桩同轴,从而提高接桩效率。
5、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环连接有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环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第二定位杆伸入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远离与其连接的所述管桩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宽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杆能够进一步对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当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分别插入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能够提高两个管桩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两者之间不易产生偏移,并使两个管桩保持同轴。
7、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二安装环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锚孔和多个第二锚孔,所述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二安装环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穿筋孔和第二穿筋孔,所述第一锚孔与所述第一穿筋孔连通,所述第二锚孔与所述第二穿筋孔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杆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锚孔之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杆位于相邻的第一锚孔之间,能够均匀地提高第一安装环的强度,使两个管桩在连接时更加紧固,且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
9、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连接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环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定位块滑入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安装环转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定位杆伸入第一限位槽时,第一定位杆与第一定位块抵接并使第一定位块滑动至与第一固定槽侧壁抵接,从而限制第一连接环转动,使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安装环的相对位置固定,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的焊接等接桩工作。
11、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安装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定位块滑入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二连接环转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定位块伸入第二固定槽时,第二定位块与第二固定槽抵接,使第二连接环与第二安装环的相对位置固定,便于工作人员稳定地进行接桩工作。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外侧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二安装环的一端倒角。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设置倒角,便于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与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抵接时推动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滑动。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环远离与其连接的所述管桩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焊接坡,所述第二安装环远离与其连接的所述管桩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焊接坡,所述第一焊接坡与所述第二焊接坡斜度相等。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对齐时,围绕第一焊接坡、第二焊接坡进行焊接便于形成平整的焊接面,使两个管桩之间更加稳定地连接。
17、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长度,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二定位杆的长度,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深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槽的深度小于第二限位槽的深度,能够使第一定位杆先伸入第一限位槽底部使第一定位块与第一安装环抵接,从而限制第一连接环与第一安装环的相对位置,再通过第二定位杆伸入第二限位槽底部时第二定位块与第二连接环抵接,从而限制第二连接环与第二安装环的相对位置,达到快速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同轴并连接的效果。
1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当第一定位杆与第一限位槽直径较大的一端抵接时,第一连接环能够发生转动并使第一定位杆准确地滑入第一限位槽中,从而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快速定位,使两个管桩能够同轴连接,提高接桩效率。
21、2、通过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将两个管桩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连接,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固性,使两个管桩能够始终保持同轴,便于工作人员稳定地进行接桩工作。
22、3、当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分别滑入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底部,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被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推动至分别与第一安装环、第二连接环抵接,从而固定第一安装环与第一连接环、第二安装环与第二连接环的相对位置,使其不易继续转动产生偏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3)和第一限位组件(4),所述第一端板(2)包括第一安装环(21)和第一连接环(22),所述第二端板(3)包括第二安装环(31)和第二连接环(32),所述第一安装环(21)、所述第二连接环(32)分别与管桩(1)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22)、所述第二安装环(31)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环(21)、所述第二连接环(3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包括多个第一定位杆(41),所述第一定位杆(41)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22)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第一定位杆(41)伸入的第一限位槽(222),所述第一限位槽(222)远离与其连接的所述管桩(1)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环(21)连接有第二限位组件(5),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杆(51),所述第二定位杆(51)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环(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环(31)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第二定位杆(51)伸入的第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环(21)、所述第二安装环(31)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锚孔(211)和多个第二锚孔(311),所述第一安装环(21)、所述第二安装环(31)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穿筋孔(212)和第二穿筋孔(312),所述第一锚孔(211)与所述第一穿筋孔(212)连通,所述第二锚孔(311)与所述第二穿筋孔(312)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杆(51)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锚孔(21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还包括第一定位块(42),所述第一定位块(4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块(42)与所述第一连接环(2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环(21)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定位块(42)滑入的第一固定槽(215),所述第一定位块(42)与所述第一安装环(21)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还包括第二定位块(52),所述第二定位块(5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块(52)与所述第二安装环(3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环(32)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定位块(52)滑入的第二固定槽(322),所述第二定位块(52)与所述第二连接环(32)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42)、所述第二定位块(52)外侧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环(22)、所述第二安装环(31)的一端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环(21)远离与其连接的所述管桩(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焊接坡(213),所述第二安装环(31)远离与其连接的所述管桩(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焊接坡(313),所述第一焊接坡(213)与所述第二焊接坡(313)斜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22)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定位杆(41)的长度,所述第二限位槽(315)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二定位杆(51)的长度,所述第一限位槽(222)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15)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板(2)、第二端板(3)和第一限位组件(4),所述第一端板(2)包括第一安装环(21)和第一连接环(22),所述第二端板(3)包括第二安装环(31)和第二连接环(32),所述第一安装环(21)、所述第二连接环(32)分别与管桩(1)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22)、所述第二安装环(31)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环(21)、所述第二连接环(3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组件(4)包括多个第一定位杆(41),所述第一定位杆(41)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环(22)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第一定位杆(41)伸入的第一限位槽(222),所述第一限位槽(222)远离与其连接的所述管桩(1)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环(21)连接有第二限位组件(5),所述第二限位组件(5)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杆(51),所述第二定位杆(51)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环(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环(31)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第二定位杆(51)伸入的第二限位槽(315),所述第二限位槽(315)远离与其连接的所述管桩(1)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环(21)、所述第二安装环(31)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锚孔(211)和多个第二锚孔(311),所述第一安装环(21)、所述第二安装环(31)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穿筋孔(212)和第二穿筋孔(312),所述第一锚孔(211)与所述第一穿筋孔(212)连通,所述第二锚孔(311)与所述第二穿筋孔(312)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定位杆(51)分别位于相邻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艳,李锦程,蒋玉庆,郑伟,郭爱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和兴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