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73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括电芯体,在铝塑膜壳体内,电芯体的两电极分别与两带状的极耳金属带的一端连接,两极耳金属带的另一端从铝塑膜壳体的一密封端部伸出,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电芯体及电解质密封在铝塑膜壳体内;铝塑膜壳体的侧边上的热封区的热封宽度,大于铝塑膜壳体在极耳金属带伸出端部的热封区的热封宽度。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安全性。使用安全性。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前电芯的电压平台、能量密度的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已经超越锂离子电池的续航里程等焦虑,成为消费者首要关注的问题,锂离子电池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0003]锂离子电池产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如果使用方式失当,可能发生短路、反充的情况,发生起火爆炸等事故,给用户的人身及财产造成损失。所以保证锂离子电池短路时不会起火,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体,在所述铝塑膜壳体内,所述电芯体的两电极分别与两极耳金属带的一端连接,两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另一端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端部伸出,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所述电芯体及电解质密封在铝塑膜壳体内;
[0006]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侧边上的热封区的热封宽度,大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端部的热封区的热封宽度。
[0007]可选地,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两侧边上的两所述热封区的热封宽度,均大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端部的热封区的热封宽度。
[0008]可选地,在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侧边上的热封区,形成有第一折痕、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痕位于靠近所述电芯体侧,所述第一折痕位于第二折痕的外侧,
[0009]沿所述第一折痕折起位于所述第一折痕外侧的热封区,折起的热封区紧贴于位于第一折痕内侧的热封区的表面,形成两层热封区紧贴结构,
[0010]沿所述第二折痕折起位于所述第二折痕外侧的热封区,折起的两层热封区紧贴结构紧贴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表面。
[0011]可选地,两层热封区紧贴结构紧贴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侧面。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折痕、第二折痕相平行。
[0013]可选地,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侧边上的热封区的封口边缘限位于两层热封区紧贴结构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侧面之间。
[0014]可选地,所述电解质为阻燃电解质。
[0015]可选地,两所述极耳金属带的至少其中之一,位于铝塑膜壳体内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横截面宽于伸出于所述铝塑膜壳体外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横截面。
[0016]可选地,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厚度均匀,
[0017]两所述极耳金属带的至少其中之一,
[0018]位于铝塑膜壳体内、连接于所述电芯体的电极上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宽度,窄于伸出于所述铝塑膜壳体外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宽度。
[0019]可选地,与所述电芯体的负极连接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宽度均匀;
[0020]与所述电芯体的正极连接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位于所述铝塑膜壳体内的连接于所述电芯体的电极上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宽度,窄于伸出于所述铝塑膜壳体外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宽度。
[0021]可选地,两所述极耳金属带的至少其中之一,
[0022]位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端部的热封区的两铝塑膜之间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宽度,宽于连接于所述电芯体的电极上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宽度。
[0023]可选地,两所述极耳金属带的至少其中之一,
[0024]伸出于所述铝塑膜壳体外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宽度,与位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端部的热封区的两铝塑膜之间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宽度相同。
[0025]可选地,两所述极耳金属带的至少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电芯体的电极上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宽度,为伸出于所述铝塑膜壳体外的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宽度的8%

20%。
[0026]由上可见,在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中,通过加宽铝塑膜壳体的两侧的热封区的热封区的热封宽度,使两侧的热封区的热封宽度宽于有极耳金属带的伸出的端部的热封区的热封宽度,通过加宽两侧热封区的热封宽度,提高铝塑膜壳体的热封区的密封可靠性,避免在电芯短路或反充时在铝塑膜壳体内部气压作用下铝塑膜壳体热封区开口导致氧气进入铝塑膜壳体的内部,进而导致热失控造成电池起火,故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壳体的侧边的热封区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壳体的侧边的热封区沿第一折痕折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铝塑膜壳体的侧边的热封区进一步沿第二折痕折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4中部位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耳金属带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耳金属带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1:壳体;11:热封区;12:第一折痕;
[0037]13:第二折痕;14:两层热封区紧贴结构;
[0038]21:负极耳金属带;22:正极耳金属带;3: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40]实施例1
[0041]参见图1

7。
[004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主要包括电芯体、电解质、铝塑膜壳体1。
[0043]其中电解质可以为固态电解质,也可以为电解液,电解质充盈在电芯体中,为正极片、负极片之间的电解反应提供介质。
[0044]电芯体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间隔在任意相邻正极片层、负极片层之间的隔膜层组成。电芯体可以为采用叠片工艺制成的叠片体,也可以为采用卷绕工艺制成的卷绕体。
[0045]电解质、电芯体及电解质密封在铝塑膜壳体1内,在铝塑膜壳体1内,电芯体的两电极(正极、负极)分别与两带状的极耳金属带连接,两极耳金属带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电芯体的两电极上,另一端从铝塑膜壳体1的端部伸出在外,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以供对外连接,比如但不限于各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池组的单体时,通过极耳金属带之间的连接实现各单体之间的串并联连接。
[0046]在本实施例中,以与电芯体的正极(正极片)连接的极耳金属带为正极耳金属带22,以与电芯体的负极(负极片)连接的极耳金属带为负极耳金属带21。
[0047]铝塑膜壳体1由上下相对的两铝塑膜封装形成,当锂离子电池的两极耳金属从同一端部伸出时,以该端部为顶端,以与顶端相对的端部为底端,以垂直与底端及顶端的端部为侧面;当锂离子电池的两极耳金属分别相对的两端部伸出时,以该两端部分别为顶端、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包括电芯体,在铝塑膜壳体内,所述电芯体的两电极分别与两极耳金属带的一端连接,两所述极耳金属带的另一端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端部伸出,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所述电芯体及电解质密封在铝塑膜壳体内;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侧边上的热封区的热封宽度,大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端部的热封区的热封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两侧边上的两所述热封区的热封宽度,均大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端部的热封区的热封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在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侧边上的热封区,形成有第一折痕、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痕位于靠近所述电芯体侧,所述第一折痕位于第二折痕的外侧,沿所述第一折痕折起位于所述第一折痕外侧的热封区,折起的热封区紧贴于位于第一折痕内侧的热封区的表面,形成两层热封区紧贴结构,沿所述第二折痕折起位于所述第二折痕外侧的热封区,折起的两层热封区紧贴结构紧贴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两层热封区紧贴结构紧贴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折痕、第二折痕相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侧边上的热封区的封口边缘限位于两层热封区紧贴结构与所述铝塑膜壳体的侧面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电解质为阻燃电解质。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淼李力皮利苹赵严帅殷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