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生长因子颗粒的钛制采血管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967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生长因子颗粒的钛制采血管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方式:通过添加生长因子缓释涂层,优化血浆基质的制备;以纳米颗粒作为生长因子载体,以带电高分子薄膜为介质,在钛制采血管表面负载生长因子颗粒。通过控制纳米颗粒与高分子薄膜的电性,可调节不同纳米颗粒的载入量、载入顺序以及涂层的厚度,可加大血浆基质制品的生物活性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钛制采血管表面进行改性,可制备载入各种生长因子缓释涂层,实现多种生长因子的协同释放,能进一步增加所制备的血浆基质产物诱导成骨的效果。骨的效果。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生长因子颗粒的钛制采血管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含生长因子颗粒的钛制采血管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血浆基质是一种通过抽取自体血离心得到的产物,富含生长因子、活细胞和纤维蛋白,能够有效促进组织再生。血浆基质中的血小板在伤口愈合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要是通过产生和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这些活性生长因子一旦从α颗粒中释放出来,就会与靶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表皮细胞)的跨膜受体结合血小板衍生因子直接影响细胞的生长、形态发生和分化。有实验证明,血浆基质的添加可增加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成骨细胞成骨相分化。
[0003]血浆基质产物中的生长因子成分如BMPs、VEGF、TGF

β、IGF、FGF等可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在骨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钛制采血管由于其表面的亲水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被利用于血浆基质产物的制备应用中。基于上述技术背景,有必要研究一种将生长因子与钛制采血管结合的技术,提高采血管制备的血浆基质产物诱导成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含生长因子颗粒的钛制采血管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钛制采血管表面进行改性,可制备载入各种生长因子的缓释涂层,实现多种生长因子的协同释放,能进一步增加采血管所制备的血浆基质产物诱导成骨的效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生长因子颗粒的钛制采血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06]S1、在钛制采血管内表面接枝带负电荷的官能团;
[0007]S2、在S1处理后的钛制采血管内表面组装带正电荷的高分子薄膜;
[0008]S3、制作带负电荷的纳米颗粒;
[0009]S4、将S3制作得到的纳米颗粒溶于水中得到浓度为0.5

2mg/mL的溶液A溶液,将S2得到的钛制采血管浸泡在A溶液中0.5

24h;
[0010]S5、重复S1

S4的组装过程5

50次;
[0011]S6、在S5得到的含有生长因子的钛制采血管中加入血液,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后收集上层血浆基质。
[0012]优选地,所述S3中制作带负电荷的纳米颗粒的具体步骤为:将生长因子溶解于浓度为0.5

2mg/mL的聚阴离子溶液中得到B溶液,配置聚阳离子和多巴胺浓度均为0.5

2mg/mL的混合溶液为C溶液,将B、C两种溶液按照1:3

5的体积比混合,并搅拌,离心,冷冻干燥。
[0013]优选地,所述生长因子为BMP

2、VEGF、BMP

7、PDGF、FGF、EGF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优选地,所述聚阳离子为壳聚糖或聚赖氨酸,所述带正电荷的高分子薄膜为壳聚
糖或聚赖氨酸薄膜。
[0015]优选地,所述聚阴离子为肝素、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或硫酸软骨素薄膜。
[0016]优选地,所述S6的具体操作为:
[0017]S601、在含有生长因子的钛制采血管中加入采集血液;
[0018]S602、将加入血液的含有生长因子的钛制采血管放入离心机内进行例行处理,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条件下20~950g离心2

8分钟;
[0019]S603、离心后收集上层血浆基质可应用于临床场景,促进成骨。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效果好,应用前景广。
[0022]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钛制采血管表面进行改性,可制备载入各种生长因子的缓释涂层,实现多种生长因子的协同释放,能进一步增加采血管所制备的血浆基质产物诱导成骨的效果,最终能有效扩展其应用场景,发挥更好的再生效果。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经过生长因子颗粒负载的钛制采血管表面特征图表。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经过生长因子颗粒负载的钛制采血管表面细胞毒性试验和活/死试验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28]S1、配置壳聚糖与多巴胺的浓度均为0.5mg/mL的混合溶液;
[0029]S2、将BMP

2生长因子分别溶解于浓度为0.5mg/mL的透明质酸溶液中,分别得到含BMP

2和FGF的两组透明质酸溶液;
[0030]S3、将两组透明质酸溶液分别与S1中获得的混合溶液按3:1的体积比充分混合后离心,冷冻干燥,获得带有负电的纳米颗粒。
[0031]S4、钛制采血管的内壁经过酸碱处理后用浓度为5mg/mL的多巴胺浸泡采血管24小时,再用浓度为5mg/mL的肝素溶液浸泡采血管24小时,获得内表面带有负电荷官能团的钛制采血管;
[0032]S5、再将S4获得的钛制采血管浸泡在5mg/mL的聚赖氨酸溶液中,通过静电吸附,使其内表面组装上带有正电荷的聚赖氨酸薄膜。
[0033]S6、将S3所获得的BMP

2生长因子的纳米颗粒溶于水中获得纳米颗粒溶液,并浸泡处理S5钛制采血管12h最终得到含有BMP

2生长因子的钛制采血管。
[0034]应用例1:
[0035]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含有BMP

2生长因子的钛制采血管来提高血浆基质产物的生长因子的释放时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6](1)于3名志愿者肘窝处,使用经过生长因子颗粒负载的钛制采血管和普通玻璃采血管分别采集10mL血液,迅速放入水平离心机中以700g,8分钟的离心条件进行离心;
[0037](2)分离并收集上层血浆并通过固态血浆基质膜压制器械盒压制成膜;
[0038](3)将血浆基质膜置于2.5%戊二醛溶液处理4小时,进行扫描电镜观测。
[0039]观测在0

30天时生长因子BMP

2的释放量:将样品置于37℃摇动培养箱中,使生长因子释放到培养基中。在每个时间点,收集培养基1ml,

20℃冷冻。在需要的时间点,BMP

2采用ELISA(Elabscience)法定量。研究结果如图1、图2所示,通过带正电的高分子薄膜作为介质,纳米颗粒作为生长因子的载体可以将不同浓度生长因子颗粒负载至钛采血管,并可通过重复处理获得多层结构,处理后血浆基质产物能够持续释放BMP

2,达到缓释目的。理论上在骨再生模型中,相关生长因子的缓慢释放曲线可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骨再生效果。且这些产物无细胞毒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生长因子颗粒的钛制采血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在钛制采血管表面接枝带负电荷的官能团;S2、在S1处理后的钛制采血管表面组装带正电荷的高分子薄膜;S3、制作带负电荷的纳米颗粒;S4、将S3制作得到的纳米颗粒溶于水中得到浓度为0.5

2mg/mL的溶液A溶液,将S2得到的钛制采血管浸泡在A溶液中0.5

24h;S5、将S4所得钛制采血管重复S1

S4的组装过程5

50次;S6、在S5得到的含有生长因子的钛制采血管中加入血液,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后收集上层血浆基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生长因子颗粒的钛制采血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制作带负电荷的纳米颗粒的具体步骤为:将生长因子溶解于浓度为0.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维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