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用涂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949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钢绞线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用涂覆装置,包括涂覆筒、支架,所述涂覆筒的内部对应所述进口和出口处均固定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容纳钢绞线的总线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固定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开设有多个供钢绞线单丝通过的单线孔,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涂覆腔;通过设置内部具有涂覆腔和冷却腔的涂覆筒,令钢绞线经过涂覆腔时以散开的形态与熔融状态的钢绞线充分接触,保证每跟绞线上均涂覆有环氧树脂,而后以绞合的姿态被冷却,可以使环氧树脂层快速成型,避免环氧树脂出现薄厚不一的情况。避免环氧树脂出现薄厚不一的情况。避免环氧树脂出现薄厚不一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用涂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钢绞线
,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用涂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钢绞线、镀锌钢绞线及不锈钢绞线,其中预应力钢绞线涂防腐油脂或石蜡后包HDPE后称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也有镀锌或镀锌铝合金钢丝制成的,通常用于承力索、拉线、加强芯等,也可以作为架空输电的地线、公路两边的阻拦索或建筑结构中的结构索。
[0003]目前应用于钢绞线涂覆工序中,通常是令钢绞线穿过带有熔态环氧树脂或环氧树脂粉末的箱体,钢绞线在穿过时,与环氧树脂接触并被涂覆,但该种方式涂覆的环氧树脂不能保证每根绞线均匀粘附环氧树脂,也不能保证环氧树脂膜层厚度均匀。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CN215354341U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用涂覆装置
[0006]专利文献2CN210916785U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用涂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用涂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用涂覆装置,包括:涂覆筒,前、后端分别具有供钢绞线穿过的进口和出口;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涂覆筒的前、后端,并用于固定所述涂覆筒;其中,所述涂覆筒的内部对应所述进口和出口处均固定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容纳钢绞线的总线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固定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开设有多个供钢绞线单丝通过的单线孔,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涂覆腔;供料管,一端连通外部泵送设备,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涂覆腔内,并用于向所述涂覆腔内输送熔融状态的环氧树脂;加热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涂覆筒的外侧壁上,并对应所述涂覆腔的外侧,并用于保持所述涂覆腔内环氧树脂的熔融状态。
[0009]优选的,所述加热套筒的内部固定设有电热丝和保温层,所述电热丝呈环形分布在所述涂覆筒的周侧,所述电热丝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保温层包覆在所述电热丝的外侧。
[0010]优选的,沿钢绞线输送方向,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之间具有回收腔,所述回收腔与供料管之间安装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涂覆腔和供料管。
[0011]优选的,沿钢绞线输送方向,所述第一限位板与出口之间具有冷却腔,所述涂覆筒的表壁对应所述冷却腔处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风孔。
[0012]优选的,所述涂覆筒的外侧壁上对应所述冷却腔处套设有导风筒,所述导风筒与所述涂覆筒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导风筒上固定设有与外部气泵连接的气管,所述气管与所述风孔连通。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单线孔的数量被设置与钢绞线的股数对应,所述单线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限位板上。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内部具有涂覆腔和冷却腔的涂覆筒,令钢绞线经过涂覆腔时以散开的形态与熔融状态的钢绞线充分接触,保证每跟绞线上均涂覆有环氧树脂,而后以绞合的姿态被冷却,可以使环氧树脂层快速成型,避免环氧树脂出现薄厚不一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涂覆筒半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涂覆筒在第二限位板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涂覆筒;101、涂覆腔;102、回收腔;103、冷却腔;104、风孔;11、第一限位板;111、总线孔;12、第二限位板;121、单线孔;2、加热套筒;21、电热丝;22、保温层;3、供料管;31、回收管;4、导风筒;41、气管;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用涂覆装置,包括涂覆筒1、加热套筒2、供料管3、导风筒4和支架5。
[0025]其中,涂覆筒1被设置为圆柱筒体或纺锤形状的筒体,涂覆筒1的前、后端分别具有供钢绞线穿过的进口和出口,钢绞线的前后端均被外部牵拉设备输送,从涂覆筒1内部穿过。
[0026]并且涂覆筒1的内部对应进口和出口处均固定设有第一限位板11,第一限位板11上开设有容纳钢绞线的总线孔111,总线孔111比钢绞线的外径略大,预留环氧树脂的附着空间,两个第一限位板11之间固定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2上开设有多个供钢绞线单丝通过的单线孔121,如此,钢绞线以绞合的状态下在第一限位板11上穿过,并在分开状态下在第二限位板12上穿过,两个第二限位板12之间形成涂覆腔101,使涂覆腔101内的环氧树脂能够充分与每一根绞合线接触,令环氧树脂均匀且充分的附着在钢绞线上。
[0027]进一步的,供料管3一端连通外部泵送设备,另一端伸入至涂覆腔101内,并用于向涂覆腔101内输送熔融状态的环氧树脂,如此,供料管3可以持续的向涂覆腔101内输送熔融状态的环氧树脂,并保持环氧树脂充满涂覆腔101,当钢绞线穿过涂覆腔101时,可以保证每
根钢绞线均能够与环氧树脂接触,并被环氧树脂包覆。
[0028]并且,包覆有环氧树脂的钢绞线从涂覆腔101拉出时,会有多余的环氧树脂排出,如此,沿钢绞线输送方向,第二限位板12与第一限位板11之间具有回收腔102,回收腔102与供料管3之间安装有回收管31,回收管31的两端分别连通涂覆腔101和供料管3。
[0029]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回收管31与供料管3的连接处夹角沿输送方向为锐角,如此,当供料管3内的物料流动时,在虹吸作用下,会使回收腔102内的环氧树脂重新回流到涂覆腔101中重复利用。
[0030]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涂覆腔101内的环氧树脂始终处于熔融状态,加热套筒2固定设置在涂覆筒1的外侧壁上,并对应涂覆腔101的外侧。
[0031]具体的,加热套筒2的内部固定设有电热丝21和保温层22,电热丝21呈环形分布在涂覆筒1的周侧,电热丝2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保温层22包覆在电热丝21的外侧,其中电热丝21以蛇形管排布环绕在涂覆筒1的一周,以均匀的对涂覆筒1的内部进行加热,保持涂覆腔101处于环氧树脂的融化温度(50度左右),令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均匀的附着在钢绞线的外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覆筒(1),前、后端分别具有供钢绞线穿过的进口和出口;支架(5),固定安装在所述涂覆筒(1)的前、后端,并用于固定所述涂覆筒(1);其中,所述涂覆筒(1)的内部对应所述进口和出口处均固定设有第一限位板(11),所述第一限位板(11)上开设有容纳钢绞线的总线孔(111),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11)之间固定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板(12),所述第二限位板(12)上开设有多个供钢绞线单丝通过的单线孔(121),且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12)之间形成涂覆腔(101);供料管(3),一端连通外部泵送设备,另一端伸入至所述涂覆腔(101)内,并用于向所述涂覆腔(101)内输送熔融状态的环氧树脂;加热套筒(2),固定设置在所述涂覆筒(1)的外侧壁上,并对应所述涂覆腔(101)的外侧,并用于保持所述涂覆腔(101)内环氧树脂的熔融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套筒(2)的内部固定设有电热丝(21)和保温层(22),所述电热丝(21)呈环形分布在所述涂覆筒(1)的周侧,所述电热丝(2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保温层(22)包覆在所述电热丝(21)的外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瑞通预应力钢绞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