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948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级充电站充电电缆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包括:液体通道、风冷通道、壳体以及温控开关;其中,所述液体通道外侧包裹有换热壁;其中,所述液体通道设置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液体通道的两端;其中,所述风冷通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风冷通道的两端;其中,所述温控开关用于根据充电电缆温度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或关闭。可对液冷管道进行自适应的二次降温,提高液冷管道与充电电缆之间的温度差,对充电电缆中温度升高的部分进行针对性的降温,将与充电电缆进行热交换后温度升高的液冷管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降低。降低。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超级充电站充电电缆冷却
,尤其是一种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上的占比逐渐增大。但是与传统的燃油车加注燃油作为燃油车储能的方式相比,大部分新能源汽车采用充电的方式作为储能所需要的充电时间都较长;
[0003]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慢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是建立超级充电站,超级充电站相比于常规的充电站充电的功率更高,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新能源汽车充更多的电,减少充电等待的时间。
[0004]相应的,超级充电站的充电功率提高以后连接新能源汽车与充电站之间的充电电缆需要承受较大的充电功率,使得充电电缆的电芯产生大量的热量。在采用超级充电站进行充电过程中需要对充电电缆内部进行散热处理,以防止由于充电电缆自身温度过高而发生事故。
[0005]现有技术中通过随充电电缆内部铺设的冷流管对充电电缆进行降温,通过冷流管内部流通的冷却液与电缆内部进行热交换,带走电缆内部所产生的热量,对电缆进行降温处理,避免电缆内部温度过高。
[0006]外界环境中的高温也会引起充电电缆的局部温度升高,例如充电电缆与高温的地面接触,或是部分的充电电缆接受太阳光的直射,都会引起充电电缆的温度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8]液体通道、风冷通道、壳体以及温控开关;
[0009]其中,所述液体通道外侧包裹有换热壁;
[0010]其中,所述壳体包裹在所述换热壁的外侧,所述风冷通道设置在所述换热壁以及所述壳体之间;
[0011]其中,所述液体通道设置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液体通道的两端;
[0012]其中,所述风冷通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风冷通道的两端;
[0013]其中,所述温控开关用于根据充电电缆温度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或关闭。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到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为液流方向,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为风流方向;
[0015]所述液流方向和所述风流方向平行。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穿过所述换热壁,且所述散热片具有降温端以及散热端;
[0017]所述降温端向所述液体通道一侧延伸;
[0018]所述散热端向所述风冷通道一侧延伸。
[001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为螺旋形;
[0020]螺旋形的散热片沿液流方向缠绕布置在所述换热壁的两侧。
[002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至少为两组;
[0022]至少两组散热片绕液流方向中心旋转布置,将所述液体通道及所述风冷通道分隔出多组液体流道及冷风流道。
[0023]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多组分风通道,所述多组分风通道绕所述液流方向环形等距布置;
[0024]所述分风通道连接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冷通道之间。
[0025]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围合片、第二围合片以及换热流道;
[0026]其中,所述第一围合片和所述第二围合片在所述液流方向的周向远离液流方向的一端和靠近液流方向的一端相互连接,在所述第一围合片和所述第二围合片之间形成所述换热流道。
[00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围合片和所述第二围合片远离所述液流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连接片,所述弧形连接片的两个弧形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围合片和所述第二围合片远离所述液流方向的一端相连接;
[0028]使所述换热流道在所述散热片的长度方向具有尖角形截面,尖角形截面的尖部朝向液流方向中心处。
[0029]进一步地,风冷通道内,相邻散热片之间还包括引流板;
[0030]所述引流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液流方向相交,形成夹角A;且,
[0031]所述夹角A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散热片的螺旋线的倾斜方向相反;
[0032]其中,所述引流板与相邻散热片之间留有间隔过风通道。
[003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围合片和所述第二围合片上开设有换风口;
[0034]且所述换风口开设于所述引流板长度方向的延伸方向上靠近进风口的一侧。
[0035]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开关包括进风开关和温感组件,所述进风开关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
[0036]其中,所述进风开关包括风流通道、密封塞以及开关通道;
[0037]其中,所述开关通道与所述风流管道垂直相交,且所述密封塞设置于所述开关通道内;
[0038]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开关通道滑动配合,所述密封塞具有移动至风流管道上与风流管道进行阻挡的全闭合位置,以及移动至远离风流管道的全打开位置;
[0039]所述密封塞远离所述开关通道的一端还包括控制端,所述控制端用于与所述温感组件连接。
[004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提供一种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通过将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埋设于超充充电电缆中,可对液冷管道进行自适应的二次降温,提高液冷管道与充电电缆之间的温度差,以通过降低温度后的液冷管道对充
电电缆中温度升高的部分进行针对性的降温,将与充电电缆进行热交换后温度升高的液冷管道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降低,以提高液冷管道和充电电缆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0041]温控开关检测该段充电电缆的温度,在检测到该段充电电缆温度升高后,打开进风口,使冷风进入冷风通道中,对冷却液进行二次降温。
附图说明:
[004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冷却管道二次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0044]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冷却管道二次降温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45]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液体管道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散热片的螺旋设置示意图;
[0048]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8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进风开关的剖面示意图。
[0050]附图标记
[0051]液体通道1、换热壁11、进液口12、出液口13;
[0052]风冷通道2、进风口21、分风通道22、出风口23;
[0053]壳体3;
[0054]散热片4、降温端41、散热端42、第一围合片43、第二围合片44、换热流道45、弧形连接片46、引流板47、间隔过风通道471、换风口472;
[0055]进风开关51、风流通道52、密封塞53、控制盘531、控制杆532、开关通道54、弹簧55、感温条56、楔形块57、楔形斜面571、平直面572。
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体通道、风冷通道、壳体以及温控开关;其中,所述液体通道外侧包裹有换热壁;其中,所述壳体包裹在所述换热壁的外侧,所述风冷通道设置在所述换热壁以及所述壳体之间;其中,所述液体通道设置有进液口以及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液体通道的两端;其中,所述风冷通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风冷通道的两端;其中,所述温控开关用于根据充电电缆温度控制所述进风口打开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到所述出液口的方向为液流方向,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为风流方向;所述液流方向和所述风流方向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穿过所述换热壁,且所述散热片具有降温端以及散热端;所述降温端向所述液体通道一侧延伸;所述散热端向所述风冷通道一侧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螺旋形;螺旋形的散热片沿液流方向缠绕布置在所述换热壁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至少为两组;至少两组散热片绕液流方向中心旋转布置,将所述液体通道及所述风冷通道分隔出多组液体流道及冷风流道。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充充电电缆自适应二次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围合片、第二围合片以及换热流道;其中,所述第一围合片和所述第二围合片在所述液流方向的周向远离液流方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磊陈福基陈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