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线缆,包括,至少一根导体以及包裹所述导体的导体容置部,所述导体容置部内部设置内液冷通道,所述导体容置部外周套设护套层,在所述导体容置部和所述护套层之间设置外液冷通道,所述内液冷通道与所述外液冷通道内部流通冷却液。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液冷线缆,通过将导体容置部设置成环形结构,内环为内液冷通道,外环为外液冷通道,通过在内液冷通道以及外液冷通道中流通冷却液,可同时对设置在导体容置部中的导体进行降温,以此带走导体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以此,提高导体的充电电流,缩短蓄电池的充电时间。缩短蓄电池的充电时间。缩短蓄电池的充电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线缆
[0001]本技术涉及线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冷线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消耗,新能源的出现迅速占领市场,与新能源配套使用的电动汽车降低了污染和成本,但是行驶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充电,然而充电时间相比燃油车加油时间要漫长,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高,电池的容量也越来越大,需要提升充电功率实现快速充电来解决充电速度的问题。提高充电电流是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常用方法,通常会考虑增大线径提高线缆的载流能力,但增大线径则会导致线缆尺寸和重量的提升,而且随着充电电流的进一步增大,单纯增大电缆线径已不可行。
[0003]如何提供一种不增加线缆线径同时能够提高线缆载流能力的液冷线缆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线缆的新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冷线缆,包括,至少一根导体以及包裹所述导体的导体容置部,所述导体容置部内部设置内液冷通道,所述导体容置部外周套设护套层,在所述导体容置部和所述护套层之间设置外液冷通道,所述内液冷通道与所述外液冷通道内部流通冷却液。
[0006]可选地,所述导体容置部材质为导热材料。
[0007]可选地,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橡胶或者导热硅胶。
[0008]可选地,所述导体容置部内周套设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部为所述内液冷通道。
[0009]可选地,所述导体容置部外周设置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护套层之间设置为所述外液冷通道。
[0010]可选地,所述护套层内周设置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和所述导体容置部之间为所述外液冷通道。
[0011]可选地,所述导体容置部外周设置有第二管体,所述护套层内周设置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之间为所述外液冷通道。
[0012]可选地,所述内液冷通道与所述外液冷通道同心设置。
[0013]可选地,所述内液冷通道内设置第一支撑骨架,所述第一支撑骨架沿所述液冷线缆轴向设置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骨架用于支撑所述内液冷通道。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骨架为弹簧。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骨架包括多个子骨架,所述子骨架间隔设置在所述内液冷通道中。
[0016]可选地,所述外液冷通道内设置第二支撑骨架,所述第二支撑骨架设置在外液冷通道内用于支撑所述外液冷通道。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骨架为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由多组第一螺旋圈和第二螺旋圈间隔设置构成,所述第一螺旋圈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旋圈的直径,所述第一螺旋圈的外周抵接所述外液冷通道的径向外侧壁;所述第二螺旋圈的内周抵接所述外液冷通道的径向内侧壁。
[0018]可选地,所述液冷线缆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置在所述护套层内周。
[0019]可选地,所述液冷线缆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置在所述导体容置部外周。
[0020]可选地,所述内液冷通道与所述外液冷通道内部截面积相差不超过8%。
[0021]可选地,所述内液冷通道与所述外液冷通道内部截面积之和,占所述液冷线缆截面积的15%
‑
45%。
[0022]可选地,所述内液冷通道与所述外液冷通道内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相反。
[0023]可选地,所述冷却液的冷却速率是0.05k/s
‑
5k/s。
[0024]可选地,所述冷却液的流动速率为0.5ml/s
‑
50ml/s。
[0025]根据本公开的一种液冷线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1、通过将导体容置部设置成环形结构,内环为内液冷通道,外环为外液冷通道,通过在内液冷通道以及外液冷通道中流通冷却液,可同时对设置在导体容置部中的导体进行降温,带走导体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导体的充电电流,缩短蓄电池的充电时间。
[0027]2、导体容置部材质为导热材料,能够将导体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给内液冷通道以及外液冷通道中流通的冷却液,降低导体的工作温度,以此提高导体的载流能力。
[0028]3、通过在内液冷通道中设置第一管体或者第一支撑骨架,能够增加内液冷通道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内液冷通道在液冷线缆弯折以及布线的过程中堵塞,导体冷却液流通不畅,影响导体温度的消散,导致导体的温度快速增加,造成燃烧事故以及财产损失。
[0029]4、通过在外液冷通道中设置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以及第二支撑骨架,可避免液冷线缆最外侧的护套层凹陷,造成外液冷通道堵塞,冷却液在外液冷通道中的流通受阻,不能及时的带走导体产生的热量,降低线缆的载流能力,增大导体燃烧的危险。
[0030]5、通过设置屏蔽层,有效的屏蔽导体通电产生的电磁干扰。
[003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32]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33]图1为本技术一种液冷线缆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一种液冷线缆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技术一种液冷线缆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技术一种液冷线缆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图4中支撑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图4中子骨架的侧视图。
[0039]图中标示如下:
[0040]101
‑
导体;102
‑
导体容置部;103
‑
内液冷通道;104
‑
护套层;105
‑
外液冷通道;106
‑
第一管体;107
‑
第二管体;108
‑
第三管体;109
‑
支撑弹簧;1091
‑ꢀ
第一螺旋圈;1092
‑
第二螺旋圈;110
‑
屏蔽层;111
‑
子骨架;112
‑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1]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42]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43]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44]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导体以及包裹所述导体的导体容置部,所述导体容置部内部设置内液冷通道,所述导体容置部外周套设护套层,在所述导体容置部和所述护套层之间设置外液冷通道,所述内液冷通道与所述外液冷通道内部流通冷却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容置部材质为导热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橡胶或者导热硅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容置部内周套设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部为所述内液冷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容置部外周设置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护套层之间设置为所述外液冷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内周设置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和所述导体容置部之间为所述外液冷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容置部外周设置有第二管体,所述护套层内周设置有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之间为所述外液冷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液冷通道与所述外液冷通道同心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液冷通道内设置第一支撑骨架,所述第一支撑骨架沿所述液冷线缆轴向设置通孔,所述第一支撑骨架用于支撑所述内液冷通道。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骨架为弹簧。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骨架包括多个子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王雪,卢冠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