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924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投影装置,包括一机壳、一光学引擎及一散热机构,机壳包括一下壳体及一盖合下壳体的上壳体,光学引擎设置于机壳内,且包括一光源模组,而散热机构包括一直立地设置于机壳内且邻近于光源模组一侧的第一鼓风扇,用以驱使气流冷却光源模组及机壳,第一鼓风扇的厚度尺寸大于其长度的二分之一及宽度的二分之一,藉由第一鼓风扇的配置,能提供系统足够的空气流量以增加散热的效果,并提升系统的可靠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投影装置的散热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薄型化 投影装置的散热机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投影机1包括一机壳11,及设置于机壳11内的一光学引擎12、 一鼓风扇(blower) 13、 二轴流风扇 (axial fan) 14、 一电源供应器15及一控制电路板(图未示)。机壳 11具有一下壳体111,及一盖合于下壳体111的上壳体(图未示), 光学引擎12包括一设置于下壳体111内的光源模组121,及一成 像模组122,光源模组121包括一灯罩123及一设于灯罩123内的 灯心(burner)(图未示),且光源模组121可产生200W的发光功率。 控制电路板设置于上壳体底面并与成像模组122电性连接,用以控 制成像模组122所投射出的影像。鼓风扇13设于灯罩123的开口 端124的左前方,用以驱使气流冷却灯罩123内部的灯心,因此鼓 风扇13泛称投影机1的灯泡风扇(lamp blower),两轴流风扇14 设于下壳体111内且位于灯罩124的一侧,用以驱使气流冷却灯罩 123及机壳11内的其它光学元件,因此轴流风扇14泛称投影机1 的系统风扇(system fan),电源供应器15设于下壳体111内且位 于两轴流风扇14前侧,用以提供部分工作电压至光源模组121的 灯罩123内的灯心。参阅图1及图3,图3为投影机1所用的系统风扇特性及经由 数值模拟所计算出来的系统空气流量值,投影机1的每一轴流风扇 14的长度L、宽度W、厚度T尺寸为45mmX45mmX15mm,其在无气 体阻抗时所计算出来的最大流量为10. 3CFM,但轴流风扇14所能 提供的最大静压(static pressure)为0. linFbO,即轴流风扇14 所能抵抗气体阻抗的能力小,因而无法有效克服薄型化投影系统的 高气体阻抗特性,以致使两轴流风扇14所能提供的最大流量 20.6CFM经过系统内的气体阻抗后,实际上所能提供的空气流量仅 为5.9CFM,其与鼓风扇13的空气流量相加后所得到的系统总流量 为8. 1CFM,无法满足投影机1所需至少大于10CFM的空气流量, 使得光源模组121的灯心工作时温度提高,因此系统内的空气由下 壳体111的后侧壁112的出风孔113排出时,会导致出风孔113处 的温度提高而产生安全上的顾虑,同时造成系统的可靠度降低。如图2所示,现有另一种投影机2,其主要构造大致与图l中 的投影机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投影机2的两轴流风扇24是设 置在下壳体211的后侧壁212紧邻于出风孔213处,藉由改变两轴 流风扇24的配置位置,使得两轴流风扇24实际所提供的空气流量 与鼓风扇23的空气流量相加后能达到12.8CFM(如图3所示)。然 而,两轴流风扇24实际所能提供的空气流量仅9.7CFM(如图3所 示),还不到其最大风量的50%,因此实际输出的效率明显不佳。 此外,由于两轴流风扇24是将系统内部所产生的热气经由轴流风 扇24的进风口 241吸入并经后侧壁212的出风孔213排出,导致 两轴流风扇24的进风口 241附近的温度超过一般业界所生产的风 扇的最高工作温度(7(TC),因此对于两轴流风扇24的使用寿命及 可靠度而言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目前业界有采用以一颗厚度薄但长度及宽度大的 鼓风扇做为投影机的系统风扇,其采横躺的配置方式设置于投影机 的机壳内,然而为了有效提供系统足够的空气流量,除了鼓风扇的 厚度因配合机壳厚度而无法改变外,鼓风扇的长度及宽度必需够 大,使其静压值能提高,以提供系统所需的空气流量,但此种配置 方式会造成机壳的长度及宽度增加,使得投影机在使用时需占据较 大的使用空间,并增添使用者携带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藉由散热机构的鼓 风扇的配置,能提供系统足够的空气流量以增加散热的效果,并提 升系统的可靠度。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 一机壳、 一光学引擎,及一散热机构。机壳包括一下壳体及一盖合 下壳体的上壳体,光学引擎设置于机壳内,且包括一光源模组,而 散热机构包括一直立地设置于机壳内且邻近于光源模组一侧的第 一鼓风扇,用以驱使气流冷却光源模组及机壳,第一鼓风扇的厚度 尺寸大于其长度的二分之一及宽度的二分之一。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更提出另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投影 装置内的元件外,其中,散热机构更包括多个直立间隔排列地设置 于机壳内且邻近于光源模组一侧的第一鼓风扇,用以驱使气流冷却 光源模组及机壳。本专利技术的投影装置,藉由至少一第一鼓风扇的高静压及高流 量的特性,能提供系统足够的空气流量以增加散热的效果,并提升 系统的可靠度,同时降低系统内部的噪音。此外,藉由第一鼓风扇的配置,能增加使用的弹性,并减小机壳设计时的体积以便于携带, 同时可降低制造与运输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种现有投影机的内部示意图; 图2是另一种现有投影机的内部示意图3是前述两现有投影机的系统风扇特性及经由数值模拟所 计算出来的系统空气流量值表;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一内部示意图5是图4中的第一鼓风扇的右侧立体图6是图4中的第一鼓风扇的左侧立体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内部示意图8是图7中的一局部放大后侧视图,说明两第一鼓风扇与 灯泡的配置关系;图9是图7中的前侧视图10是图7的系统风扇特性及经由数值模拟所计算出来的系 统空气流量值表。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 合附图的两个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 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 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非限制 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4,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3包括一机壳31,及分别设置于机壳31内的一光学引擎4、 一散热机构5、 一电源供 应器6及一控制电路板7。在本实施例中,机壳31的厚度(或称高度)规格小于50mra,其 包括一下壳体311,及一可盖合于下壳体311的上壳体32,下壳体 311具有一前侧壁312与一后侧壁313,前侧壁312开设有多个供 气流进入的进风孔314,后侧壁313则开设有多个用以供气流排出 的出风孔315,出风孔315为多条水平并列的长条状穿孔。光学引 擎4包括分别设置于机壳31中的下壳体311内的一光源模组41, 及一成像模组42,另有其余的光学元件并非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 加以省略不予赘述。光源模组41具有一灯罩411,及一位于灯罩 411内部的灯心412,且光源模组41更包括一位于灯罩411上的开 口端413。成像模组42设置于下壳体311内并位于光源模组41所 产生的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散热机构5包括一第一鼓风扇51及一第二鼓风扇52。第一鼓 风扇51设置于机壳31内且邻近于光源模组41 一侧,第二鼓风扇 52设置于机壳31内且邻近于光源模组41的开口端413。于本实施 例中,第一鼓风扇51例如为投影装置3中的系统风扇,第二鼓风 扇52例如为投影装置3中的灯泡风扇。控制电路板7设置于上壳 体32的一底面并与成像模组42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成像模组42 所投射出的影像。电源供应器6则设置于下壳体311内的前侧壁 312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投影装置,包括: 机壳,包括下壳体及盖合下壳体的上壳体; 光学引擎,设置于机壳内,且光学引擎包括一光源模组;和 散热机构,包括: 第一鼓风扇,设置于机壳内且邻近于光源模组的一侧,用以驱使气流冷却光源模组及机壳,其中第一鼓风扇的厚度尺寸大于第一鼓风扇长度的二分之一及宽度的二分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年辉吴上炫吴培裕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