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硫釜接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909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熔硫釜接硫装置,包括熔硫釜下方的输送带,输送带上均布有若干支座,支座上设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上设有承载座,承载座顶部开设有插槽、侧部设有电动推杆,插槽上插设有接料筒,电动推杆自由端固连有支杆,支杆水平部分朝向接料筒固连有盖板,熔硫釜底部连通有带有电磁阀的出料管,出料管周侧的熔硫釜外底部上分布有若干液压缸,液压缸活塞杆朝下固连有净化筒,净化筒内顶部设有套筒和导流管,套筒底端伸出净化筒并敞口、上部周侧开设有若干排气孔,出料管底端通过伸缩波纹管与套筒内侧对应的净化筒顶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直接对挥发的硫磺进行吸附净化,可实现接硫的连续自动化并对接料筒有效遮盖,更加实用。更加实用。更加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硫釜接硫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脱硫
,具体涉及一种熔硫釜接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熔硫釜是对脱硫工艺中所产生的硫膏进行熔融、精制的设备,产生熔融状态的硫磺,在出料时需要一定的装置来盛接转运。专利号为201821003285.4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熔硫釜接硫装置,该装置通过称重传感器实时检测接料斗内的接硫量,达到设定重量,放硫电磁阀自动关闭,无需人工实时观察,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且接料斗被放置在罩体内实施接硫工作,可通过负压风机进行抽气,恶臭味的硫磺不会直接挥发至大气中,而是经抽气管抽出,集中处理,保证了大气环境,符合环保要求。但该装置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对挥发的硫磺气体先抽出再集中处理的方式较为繁琐,不够简化;2、接料斗的移进移出仍需人工手动推拉,操作依旧不够简单便捷和省时省力;3、接硫后,移出罩体的接料斗无遮挡,在其输送至后续工位卸料前,仍存在挥发的硫磺气体逸散而污染环境的问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硫釜接硫装置,可在抽排挥发的硫磺的过程中直接对其进行多次活性炭吸附净化处理,可实现接硫作业的连续自动化并对输送过程中的接料筒进行有效遮盖,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熔硫釜接硫装置,包括控制中心和设在熔硫釜下方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沿其输送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上设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顶部开设有插槽、侧部水平设有电动推杆,所述插槽上插设有顶部敞口的接料筒,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倒L形支杆,所述支杆的水平部分朝向接料筒并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可盖合在接料筒的顶部上;所述熔硫釜的底部上连通有带有电磁阀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周侧的熔硫釜外底部上间隔分布有若干竖向设置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净化筒,所述净化筒的内顶部上同轴设有一套筒和一导流管,所述套筒的底端伸出净化筒并敞口设置,所述套筒可套设在接料筒的上部外侧且该套筒的上部周侧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出料管的底端通过伸缩波纹管与套筒内侧对应的净化筒顶部连通,所述导流管套设在套筒的外侧且其内侧与套筒外侧之间留有第一间隙、其外侧与净化筒内侧之间留有第二间隙、其底端与净化筒底部之间留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均呈上下间隔设有两环形网板,同一间隙内的两网板之间均填充有活性炭,位于上部的网板上方的净化筒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抽气孔,所述抽气孔均与套设在净化筒外侧的环形抽气管连通,所述抽气管与设在净化筒外侧上的抽风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输送带、称重传感器、电动推杆、电磁阀、液压缸和抽风机均与控制中心电性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插槽的槽径与接料筒的外径相适配。
[0006]优选的,所述盖板的直径大于接料筒的外径。
[0007]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径与接料筒的外径相适配。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间隙内的网板的内径与套筒的外径相适配、外径与导流管的内径相适配。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间隙内的网板的内径与导流管的外径相适配、外径与净化筒的内径相适配。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时,输送带步进式移动输送,从而可带动多个支座上的接料筒先后依次经过熔硫釜的下方。当一接料筒到达熔硫釜的下方时,液压缸先动作,其活塞杆伸长,在伸缩波纹管的配合下,即可带动净化筒整体下移至合适高度,使得套筒的下部能套设在相应接料筒的上部外侧。然后,电磁阀开启,即可经出料管和伸缩波纹管使熔硫釜内的熔融硫磺排出,并由对应的接料筒盛接。过程中,抽风机运行,产生抽风力,使得接硫时因硫磺挥发而产生的气体可先经排气孔进入第一间隙并自上而下流动,从而可利用第一间隙内的活性炭对这些气体进行初步的有效吸附净化处理。接着,挥发气体可经过第三间隙到达第二间隙,并再次自下而上流动,从而可利用第二间隙内的活性炭再次对挥发气体进行进一步的吸附净化处理。最后,净化后的气体可经抽气孔汇集到抽气管中,再被抽风机抽排出去;
[0011]接硫的同时,称重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相应承载座的重量信息并传递给控制中心。当相应接料筒盛接的硫磺达到指定的量即控制中心接收到的重量信息达到设定值时,控制中心可自动控制电磁阀关闭,停止硫磺的排出接料。然后,液压缸再次动作,其活塞杆收缩,带动净化筒上移复位。接着,该接料筒对应的电动推杆动作,其自由端收缩,即可带动对应的盖板移动至接完硫磺的接料筒的顶部,将该接料筒封盖住。之后,输送带步进式前进一工位,即可将封盖好的接料筒移走,将另一空载接料筒移至熔硫釜下方,然后按前述继续接硫作业即可。当封盖好的接料筒前进至后续的卸料工位时,只需再次使其对应的电动推杆自由端伸长,将盖板从该接料筒上移走,再从插槽中取出该接料筒,即完成卸料。综上,通过本装置,可实现熔硫釜接硫作业更加高效地连续自动化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人工推拉接料设备,操作更加简单便捷、省时省力,且整体效率更高。同时,可在对挥发的气体抽排的过程中,直接对这些气体进行前后两次吸附净化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保证净化效果和环保质量的同时,简化步骤,更加实用。此外,可利用盖板对接完硫的接料筒及时封盖,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有效避免后续输送过程中因挥发气体四逸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使装置整体更加环保实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承载座和接料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出料管和净化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为熔硫釜,2为输送带,3为支座,4为称重传感器,5为承载座,6为插槽,7为接料筒,8为电动推杆,9为支杆,10为盖板,11为电磁阀,12为出料管,13为液压缸,14为净化筒,15为套筒,16为导流管,17为排气孔,18为伸缩波纹管,19为第一间隙,20为第二间隙。21为第三间隙,22为网板,23为活性炭,24为抽气孔,25为抽气管,26为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如图1至3所示,一种熔硫釜接硫装置,包括控制中心(图中未画出)和设在熔硫釜1下方的输送带2。输送带2上沿其输送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支座3,支座3上设有称重传感器4,称重传感器4上设有承载座5,承载座5的顶部开设有插槽6、侧部水平设有电动推杆8。插槽6上插设有顶部敞口的接料筒7。电动推杆8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倒L形支杆9,支杆9的水平部分朝向接料筒7并固定连接有盖板10,盖板10可盖合在接料筒7的顶部上。熔硫釜1的底部上连通有带有电磁阀11的出料管12,出料管12周侧的熔硫釜1外底部上间隔分布有若干竖向设置的液压缸13,液压缸13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净化筒14,净化筒14的内顶部上同轴设有一套筒15和一导流管16。套筒15的底端伸出净化筒14并敞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硫釜接硫装置,包括控制中心和设在熔硫釜下方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上沿其输送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上设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顶部开设有插槽、侧部水平设有电动推杆,所述插槽上插设有顶部敞口的接料筒,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倒L形支杆,所述支杆的水平部分朝向接料筒并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可盖合在接料筒的顶部上;所述熔硫釜的底部上连通有带有电磁阀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周侧的熔硫釜外底部上间隔分布有若干竖向设置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净化筒,所述净化筒的内顶部上同轴设有一套筒和一导流管,所述套筒的底端伸出净化筒并敞口设置,所述套筒可套设在接料筒的上部外侧且该套筒的上部周侧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出料管的底端通过伸缩波纹管与套筒内侧对应的净化筒顶部连通,所述导流管套设在套筒的外侧且其内侧与套筒外侧之间留有第一间隙、其外侧与净化筒内侧之间留有第二间隙、其底端与净化筒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生候民友高建伟李印召周跃辉谷召雷牛平原周千千边帅军马江江孙海玲唐庆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平煤神马京宝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