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79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式门结构,包括:沿门洞的高度方向安装于门洞一侧壁上的安装柱;安装于安装柱上的伸缩组件;安装于安装柱上且与伸缩组件驱动连接的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伸缩组件的展开和收折;间隔地安装于伸缩组件上的若干个面板。在伸缩组件向上收折时,伸缩组件带动若干个面板向上移动至门洞的顶部,并使面板翻转呈倾斜状以敞开门洞,从而实现若干个面板的折叠,在伸缩组件向下展开时,伸缩组件带动若干个面板向下移动并翻转呈竖直状态,使相邻两个面板相抵靠以封堵门洞,从而实现若干个面板的展开。由于折叠后若干个面板位于门洞的顶部,不会占用门洞后方建筑物内的空间,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建筑物。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建筑物。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建筑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式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门
,特指一种可折叠式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施工现场库房、封闭式垃圾站等临时性房屋主要由围挡搭设,其门常为左右对开的平开门,在开门时,会占用门后较大的空间,门后方不能放东西,不然会导致门无法完全打开,不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建筑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折叠式门结构,以解决现有左右对开的平开门不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建筑物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门结构,安装于建筑结构的门洞处,所述门结构包括:
[0005]沿所述门洞的高度方向安装于所述门洞一侧壁上的安装柱;
[0006]安装于所述安装柱上的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能够沿所述安装柱的高度方向向下展开和向上收折;
[0007]安装于所述安装柱上且与所述伸缩组件驱动连接的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伸缩组件的展开和收折;以及
[0008]间隔地安装于所述伸缩组件上的若干个面板,在所述伸缩组件向上收折时,所述伸缩组件带动若干个所述面板向上移动至所述门洞的顶部,并使所述面板翻转呈倾斜状以敞开所述门洞,从而实现若干个所述面板的折叠,在所述伸缩组件向下展开时,所述伸缩组件带动若干个所述面板向下移动并翻转呈竖直状态,使相邻两个所述面板相抵靠以封堵所述门洞,从而实现若干个所述面板的展开。
[0009]本技术在门洞一侧壁设置安装柱,在安装座上安装伸缩组件和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伸缩组件沿安装柱的高度方向向下展开,伸缩组件带动若干个面板向下移动并翻转呈竖直状态,使相邻两个面板相抵靠以封堵门洞,从而实现若干个面板的展开。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伸缩组件沿安装柱的高度方向向上收折时,伸缩组件带动若干个面板向上移动至门洞的顶部,并使面板翻转呈倾斜状以敞开门洞,从而实现若干个面板的折叠,由于折叠后若干个面板位于门洞的顶部,不会占用门洞后方建筑物内的空间,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建筑物。
[0010]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沿所述安装柱的高度方向设于所述安装柱上的贯穿槽、设于所述贯穿槽的一侧壁上的滑槽,所述贯穿槽横向地贯穿所述安装座且具有位于所述门洞内侧的第一槽口和位于所述门洞外侧的第二槽口,所述滑槽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贯穿槽的设置方向一致;
[0011]所述伸缩组件部分伸出所述第一槽口外且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杆件和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杆件、第三杆件、第四杆件、第五杆件以及第六杆件,每个所述第
一杆件的中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杆件的中部通过第一轴杆铰接连接,相平行的两个第一杆件中位于上方的第一杆件的底端通过第二轴杆铰接连接于位于下方的第一杆件上第二杆件的顶端,位于上方的第一杆件上第二杆件的底端通过第三轴杆铰接连接于位于下方的第一杆件的顶端,所述第二轴杆滑设于所述滑槽内;
[0012]所述滑槽的顶端内固设有部分伸出所述滑槽外的固定轴,所述第三杆件的顶端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伸出所述滑槽外的部分上且底端通过第四轴杆铰接连接于位于最顶端的第一杆件的顶端,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第三杆件之间设有传动组件,在所述传动组件的支撑作用下所述转动杆能够伸出所述第二槽口外,所述第四杆件的顶端通过第五轴杆铰接连接于所述第三杆件的中部且底端套设于位于最顶端的第二杆件的第二轴杆上;
[0013]所述滑槽内还滑设有位于最底端的第二轴杆下方的驱动轴,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驱动轴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轴沿所述滑槽移动,所述第五杆件的顶端通过第六轴杆铰接连接于位于最底端的第二杆件的底端且底端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六杆件的顶端套设于位于最底端的第一杆件的第二轴杆上且底端通过第七轴杆铰接连接于所述第五杆件的中部;
[0014]若干个所述面板分别安装于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三杆件的一侧、所述第四杆件远离所述第三杆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杆件设有第二轴杆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五杆件设有所述驱动轴的一端,所述面板位于所述第二槽口的外侧。
[0015]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滑设于所述滑槽内且位于所述固定轴和最顶端的第二轴杆之间的传动轴、一端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连接于所述第三杆件的第一传动杆以及一端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的第二传动杆。
[0016]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四杆件远离所述第三杆件一端的安装杆,所述第四杆件对应的面板设于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第一槽口的一侧;
[0017]在所述伸缩组件向上收折时,所述安装杆翻转呈倾斜状且伸出所述第二槽口外;
[0018]在所述伸缩组件向下展开时,所述安装杆转动至呈竖直状态且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第一槽口的一侧伸出所述第二槽口外。
[0019]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杆件设有第二轴杆一端的连接杆,所述第一杆件对应的面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槽口的一侧;
[0020]在所述伸缩组件向上收折时,所述连接杆翻转呈倾斜状且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槽口的一侧伸出所述第二槽口外;
[0021]在所述伸缩组件向下展开时,所述连接杆转动至呈竖直状态且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槽口的一侧伸出所述第二槽口外。
[0022]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轴部分凸伸于所述伸缩组件外形成凸伸部;
[0023]所述门结构还包括对应所述凸伸部设于所述贯穿槽顶部的第一齿轮、设于所述贯穿槽底部且位于所述凸伸部下方的第二齿轮、设于所述安装柱底部且与所述第二齿轮驱动
连接的电机以及绕设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上的链条;
[0024]所述第一齿轮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伸缩组件的安装高度;
[0025]所述链条与所述凸伸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链条转动时,所述链条带动所述驱动轴沿所述滑槽移动。
[0026]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对应所述滑槽设于所述贯穿槽另一侧壁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滑槽的设置方向一致,所述凸伸部滑设于所述凹槽内。
[0027]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安装连接于所述凸伸部和所述链条之间的固定件。
[0028]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沿所述门洞的高度方向安装于所述门洞另一侧壁上的支撑柱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和所述安装柱的顶部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固设于所述门洞的顶壁上。
[0029]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柱上且与所述驱动组件控制连接的控制开关。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于门洞内侧方向的立面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于门洞外侧方向的立面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可折叠式门结构展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式门结构,安装于建筑结构的门洞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结构包括:沿所述门洞的高度方向安装于所述门洞一侧壁上的安装柱;安装于所述安装柱上的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能够沿所述安装柱的高度方向向下展开和向上收折;安装于所述安装柱上且与所述伸缩组件驱动连接的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伸缩组件的展开和收折;以及间隔地安装于所述伸缩组件上的若干个面板,在所述伸缩组件向上收折时,所述伸缩组件带动若干个所述面板向上移动至所述门洞的顶部,并使所述面板翻转呈倾斜状以敞开所述门洞,从而实现若干个所述面板的折叠,在所述伸缩组件向下展开时,所述伸缩组件带动若干个所述面板向下移动并翻转呈竖直状态,使相邻两个所述面板相抵靠以封堵所述门洞,从而实现若干个所述面板的展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安装柱的高度方向设于所述安装柱上的贯穿槽、设于所述贯穿槽的一侧壁上的滑槽,所述贯穿槽横向地贯穿所述安装柱且具有位于所述门洞内侧的第一槽口和位于所述门洞外侧的第二槽口,所述滑槽的设置方向与所述贯穿槽的设置方向一致;所述伸缩组件部分伸出所述第一槽口外且包括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杆件和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杆件、第三杆件、第四杆件、第五杆件以及第六杆件,每个所述第一杆件的中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杆件的中部通过第一轴杆铰接连接,相平行的两个第一杆件中位于上方的第一杆件的底端通过第二轴杆铰接连接于位于下方的第一杆件上第二杆件的顶端,位于上方的第一杆件上第二杆件的底端通过第三轴杆铰接连接于位于下方的第一杆件的顶端,所述第二轴杆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的顶端内固设有部分伸出所述滑槽外的固定轴,所述第三杆件的顶端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伸出所述滑槽外的部分上且底端通过第四轴杆铰接连接于位于最顶端的第一杆件的顶端,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第三杆件之间设有传动组件,在所述传动组件的支撑作用下所述转动杆能够伸出所述第二槽口外,所述第四杆件的顶端通过第五轴杆铰接连接于所述第三杆件的中部且底端套设于位于最顶端的第二杆件的第二轴杆上;所述滑槽内还滑设有位于最底端的第二轴杆下方的驱动轴,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驱动轴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轴沿所述滑槽移动,所述第五杆件的顶端通过第六轴杆铰接连接于位于最底端的第二杆件的底端且底端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六杆件的顶端套设于位于最底端的第一杆件的第二轴杆上且底端通过第七轴杆铰接连接于所述第五杆件的中部;若干个所述面板分别安装于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三杆件的一侧、所述第四杆件远离所述第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顺史育兵张志威刘川李洋洪子豪刘倩代东东赵子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