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弧发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水下等离子弧发生器。现有的等离子弧发生器,一般采用尖端引弧,电弧能量稳定性差;需对电极进行专门加工,费时费力,且难以保证加工精度;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和弧光会造成环境污染。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减少环境污染、电弧能量稳定性强,且可提高加工质量的水下等离子弧发生器。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由上腔体、下腔体、绝缘圈和电极组成水下等离子弧发生器,上腔体中设置一个平端面电极,下腔体中的喷嘴上部呈锥形开口,电极外部设置气体分流器。本技术的进一步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在水下等离子弧发生器的气体分流器外部,设置螺旋槽。本技术的另一个进一步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将水下等离子弧发生器的平端面电极的外径与喷嘴的孔径设置为紧配合,并将喷嘴上部的锥形开口角加工为115~125°。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平端面电极和锥形喷嘴,引弧方便;工作稳定性强;电极外部设置气体分流器,使气流可分为工作气体和冷却压缩介质,有利于控制弧柱形态,提高表面处理质量;在气体分流器外部设置螺旋槽,可提高等离子弧的能量密度,排除加热区域的水,营造出惰性气体保护区域,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上腔体(1)、下腔体(2)、绝缘圈(7)和电极组成的水下等离子弧发生器,电极置于上腔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为平端面为电极(4),下腔体(2)中的喷嘴(9)上部呈锥形开口,电极外部设置气体分流器(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晨,袁智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