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撬及具有该滑撬的模型滑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16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7
一种滑撬,包括本体及能转动地设于本体前端的用于拖拽的第一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后端设有用于牵引或弹射的第二钩。所述的本体中部靠近第二钩的位置向上凸设有导向杆,该导向杆上套设有避震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模型滑翔机。第一钩用于拖拽,第二钩用于牵引或弹射,因此可以享受多种起飞方式,提高玩机的乐趣。机的乐趣。机的乐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滑撬及具有该滑撬的模型滑翔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滑翔机的滑撬,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模型滑翔机。

技术介绍

[0002]滑翔机(glider)大多没有动力装置,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可由飞机拖曳起飞,也可用绞盘车或汽车牵引起飞,还可从高坡上下滑到空中。在无风情况下,滑翔机在下滑飞行中依靠自身重力的分量获得前进动力,这种损失高度的无动力下滑飞行称滑翔。
[0003]模型滑翔机受到很多飞行器爱好者的追捧,它主要可以靠四种方式升空:第一种,依靠自身携带的动力螺旋桨,开动力由手上起飞;第二种,牵引起飞,利用人力、牵引绞盘车的牵引,从地面滑跑或由手上起飞,牵引起飞要用到滑翔机底部的牵引钩,相关的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2021130883.5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无动力的滑翔机》(授权公告号为CN212267847U);第三种;弹射起飞,利用橡皮筋弹射起飞,弹射起飞要用到弹射钩,相关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720149586.3的中国技术专利《弹射模型滑翔机》(授权公告号为CN200998602Y);第四种,拖拽起飞,依托另一架飞机的拖拽,从地面滑跑起飞,拖拽起飞要用到拖拽钩。上述涉及的拖拽钩一般位于机体底部前端机头的位置,牵引和弹射钩安装位置比较接近,一般牵引、弹射钩位置在飞行重心位置前方15~20
°
的延长线处,比拖拽钩要往后的位置。
[0004]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模型滑翔机起飞方式比较单一,要么自带动力,要么只有牵引或弹射,要么只有拖拽,还没有一种多种方式起飞的模型滑翔机,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多种起飞方式的滑撬。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多种起飞方式的模型滑翔机。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滑撬,包括本体及能转动地设于本体前端的用于拖拽的第一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后端设有用于牵引或弹射的第二钩。
[0008]进一步,所述的本体中部靠近第二钩的位置向上凸设有导向杆,该导向杆上套设有避震弹簧。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钩能在一端通过轴销能转动地设于本体上,一扭簧绕制于该轴销上并一端与第二钩内壁相抵,另一端则限位于避震弹簧底部。
[0010]所述本体的后端具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的第二钩上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钩收纳于本体后端的状态下,前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能通过锁定螺钉定位。
[0011]所述本体的前端能转动地设有连接支架,所述的第一钩则设于该连接支架上。所述连接支架上具有能供滑翔机体底部龙骨定位的安装孔。
[0012]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滑翔机,包括机体及设于机体底部的滑撬,该滑撬包括本体及能转动地设于本体前端的用于拖拽的第一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后端设有用于牵引或弹射的第二钩。
[0013]所述机体的底部具有龙骨,所述本体的前端能转动地设有连接支架,所述的第一钩则设于该连接支架上,该连接支架上具有能供龙骨定位的安装孔。机体前端内腔设有舵机,该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钩之间通过拉杆连接,这样舵机就能控制第一钩的启闭。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钩用于拖拽,第二钩用于牵引或弹射,因此可以享受多种起飞方式,提高玩机的乐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中滑撬的放大图。
[0018]图4为图3的分解图。
[0019]图5为第二钩收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0021]图7为图6中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滑翔机包括机体100及设于机体100底部的滑撬 10。机体100的底部具有龙骨101。
[0024]如图3和图4所示,滑撬10包括本体3及能转动地设于本体3前端的用于拖拽的第一钩1,本体3的后端设有用于牵引或弹射的第二钩2。
[0025]本体3中部靠近第二钩2的位置向上凸设有导向杆31,该导向杆31上套设有避震弹簧5,该避震弹簧5的底部与机体100底部相抵。第二钩2的一端通过轴销61能转动地设于本体3上,扭簧6绕制于该轴销61上并一端与第二钩2内壁相抵,另一端则限位于避震弹簧5底部。
[0026]本体3的后端具有第一定位孔32,第二钩2上具有第二定位孔21,如图5所示,第二钩2收纳于本体3后端的状态下,第一定位孔32和第二定位孔21能通过锁定螺钉定位。
[0027]本体3的前端能转动地设有连接支架4,第一钩1设于该连接支架4上,该连接支架4上具有能供龙骨101定位的安装孔4a,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支架4是由连接板41和连接板42组成。
[0028]结合图6和图7所示,机体100前端内腔设有舵机102,该舵机102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钩1之间通过拉杆103连接,这样舵机就能控制第一钩的启闭。
[0029]当需要拖拽起飞的时候,使用第一钩1,第二钩2收纳于本体3后端;当需要弹射或牵引的时候,则第二钩2伸出。模型滑翔机爱好者可以享受多种起飞方式,提高玩机的乐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撬,包括本体(3)及能转动地设于本体(3)前端的用于拖拽的第一钩(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的后端设有用于牵引或弹射的第二钩(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3)中部靠近第二钩(2)的位置向上凸设有导向杆(31),该导向杆(31)上套设有避震弹簧(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钩(2)的一端通过轴销能转动地设于本体(3)上,一扭簧(6)绕制于该轴销上并一端与第二钩(2)内壁相抵,另一端则限位于避震弹簧(5)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的后端具有第一定位孔(32),所述的第二钩(2)上具有第二定位孔(21),所述第二钩(2)收纳于本体(3)后端的状态下,前述第一定位孔(32)和第二定位孔(21)能通过锁定螺钉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的前端能转动地设有连接支架(4),所述的第一钩(1)则设于该连接支架(4)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撬,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4)上具有能供滑翔机体底部龙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曙王闪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