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及其内外圈异面平面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789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通过改进现有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的六排圆柱滚子组合式结构,在中圈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一排径向滚子,提高了轴承的径向负载能力,同时将下面的三排轴向滚子设计为两排,每一排轴向滚子分为两列,相当于加长了下面单排轴向滚子的工作长度,轴承的轴向负载能力也得到了有效保证,因此,产品运行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适用范围更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内外圈异面平面度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各套圈的形位公差、组配游隙及两套圈各个部位的相对高度差等方法控制外圈基面与内圈基面构成平面的平面度,从而保证轴承内外圈异面平面度的技术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及其内外圈异面平面度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制造技术,具体是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及其内外圈异面平面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因其对轴承的承载能力、运转的可靠性、安全性相对更高,现设计多采用六排圆柱滚子组合式结构,如专利CN101705965A所提出的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用滚柱式转盘轴承,其转盘轴承所受的轴向力和倾覆力矩由上面两排、下面三排滚子承受,在内圈的内侧滚道与第二外圈的外侧滚道之间通过保持架设置有一排径向滚子,以承受径向载荷。这种六排圆柱滚子的组合式结构大大提高了轴承的承载能力,与早期相同外形尺寸的三排圆柱滚子转盘轴承相比,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同时降低了轴承的高度,提高了履带式起重机运转的可靠性、安全性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0003]但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多应用于重型工程机械,其施工环境复杂,在山丘、坡地等地形中,采用现有的单排径向滚子的设置,轴承的径向负载能力仍有略显不足,不利于工程机械的正常运行。基于此,专利技术人开发了一种能够承受较大径向负载的履带吊用转盘轴承,但该轴承装配后需保证外圈与内圈基面在同一平面内,且对由外圈基面与内圈基面构成平面的平面度要求较高(一般不大于0.05mm)以保证轴承与安装平台的配合精度。
[0004]因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的基准面分别属于两个零件,影响两基准面平面度相互差的尺寸链较多(该两个零件通过中圈内外两个轴向滚道之间的位置、厚度等尺寸链产生相互关联),难以保证轴承多套圈异面平面度的技术要求。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该转盘轴承内外圈异面平面度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通过改进现有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的六排圆柱滚子组合式结构,在中圈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一排径向滚子,提高了轴承的径向负载能力,同时将下面的三排轴向滚子设计为两排,每一排轴向滚子分为两列,相当于加长了下面单排轴向滚子的工作长度,轴承的轴向负载能力也得到了有效保证,因此,产品运行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适用范围更广;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运行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内外圈异面平面度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各套圈的形位公差、组配游隙及两套圈各个部位的相对高度差等方法控制外圈基面与内圈基面构成平面的平面度,从而保证轴承内外圈异面平面度的技术要求,采用这种内外圈异面平面度的控制方法,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包括第一外圈、第二外圈、中圈、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第一外圈、第二外圈之间通过一一对应的连接孔连接,第一内圈、第二内圈之间也
通过一一对应的连接孔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圈整体为圆环形结构,其由同轴且固为一体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组成,第一圆环位于第二圆环的上部,所述第一圆环的外壁下侧具有第一环形凸台,在第一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反推力轴向滚道,在第一环形凸台的下表面设有第一主推力轴向滚道;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壁下侧具有第二环形凸台,在第二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反推力轴向滚道,在第二环形凸台的下表面设有第二主推力轴向滚道;所述的第一外圈、第二外圈均套设于中圈的外部,且第一外圈、第二外圈共同包覆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的第一外圈位于第二外圈的下部;在第一外圈与第一主推力轴向滚道之间均布有第一轴向滚子,在第二外圈与第一反推力轴向滚道之间均布有第四轴向滚子,在第一外圈与第二外圈之间均布有第六径向滚子,第六径向滚子的滚动面与第一环形凸台的外侧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一内圈、第二内圈均位于中圈的内部,且第一内圈、第二内圈共同包覆所述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的第一内圈位于第二内圈的下部;在第一内圈与第二主推力轴向滚道之间均布有第二轴向滚子,在第二内圈与第二反推力轴向滚道之间均布有第三轴向滚子,在第一内圈与第二内圈之间均布有第五径向滚子,第五径向滚子的滚动面与第二环形凸台的内侧面相接触。
[0007]所述的第二外圈其内侧壁的上部具有第四环形凸台,第四环形凸台位于第一环形凸台上方,在第四环形凸台的下表面设有第四轴向滚道,所述的第四轴向滚子安装在第四轴向滚道与第一反推力轴向滚道之间;第二外圈的内侧壁下部具有第六径向滚道,用于安装所述第六径向滚子。
[0008]所述的第二内圈其外侧壁的上部具有第三环形凸台,第三环形凸台位于第二环形凸台上方,在第三环形凸台的下表面设有第三轴向滚道,所述的第三轴向滚子安装在第三轴向滚道与第二反推力轴向滚道之间;第二内圈的外侧壁下部具有第五径向滚道,用于安装所述第五径向滚子。
[0009]所述的第一外圈其内侧壁的下部具有第五环形凸台,第五环形凸台位于第一环形凸台下方,在第五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轴向滚道,所述的第一轴向滚子安装在第一轴向滚道与第一主推力轴向滚道之间;在第一外圈的上表面设有第七环形凸台,用于放置所述第六径向滚子,所述第七环形凸台的上表面高于第二圆环的下表面。
[0010]所述的第一内圈其内侧壁的下部具有第六环形凸台,第六环形凸台位于第二环形凸台下方,在第六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轴向滚道,所述的第二轴向滚子安装在第二轴向滚道与第二主推力轴向滚道之间;在第一内圈的上表面设有第八环形凸台,用于放置所述第五径向滚子,所述第八环形凸台的上表面高于第二圆环的下表面。
[0011]所述的第一轴向滚子沿中圈的径向排列为两组,所述的第二轴向滚子也沿中圈的径向排列为两组。
[0012]所述的第一轴向滚子、第二轴向滚子、第三轴向滚子、第四轴向滚子、第五径向滚子、第六径向滚子的外部均设有保持架;所述的第一圆环两侧壁上部分别设有密封唇,第二圆环的下端面两侧也分别设有密封唇。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上所述的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的内外圈异面平面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轴承组装前的零件加工过程中,以第一外圈、第
一内圈的底面为基面,控制第一外圈、第二外圈、中圈、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的形位公差如下:设定第一外圈的第五环形凸台厚度为h2,第一内圈的第六环形凸台厚度为h4,h2与h4的相互差≤0.02mm;设定中圈的第一环形凸台厚度为h5,第二环形凸台的厚度为h6,h5与h6的相互差≤0.02mm;设定中圈的第一环形凸台下表面到中圈下表面的距离为h7,中圈的第二环形凸台下表面到中圈下表面的距离为h8,h7与h8的相互差≤0.02mm;设定第一外圈的第五环形凸台到第一外圈上表面的距离为h1,第一内圈的第六环形凸台到第一内圈上表面的距离为h3,h1与h3的相互差≤0.05mm;设定第二外圈的第四环形凸台下表面到第二外圈下表面的距离为h9,第二内圈的第三环形凸台到第二内圈下表面的距离为h10,h9与h10的相互差≤0.05mm,第一外圈高度与第一内圈高度尺寸相互差≤0.05mm;步骤B、设定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的组合为内组圈,第一外圈与第二外圈的组合为外组圈,在轴承组装前对外组圈和内组圈分别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包括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17)、中圈(14)、第一内圈(10)和第二内圈(11),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17)之间通过一一对应的连接孔连接,第一内圈(10)、第二内圈(11)之间也通过一一对应的连接孔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圈(14)整体为圆环形结构,其由同轴且固为一体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组成,第一圆环位于第二圆环的上部,所述第一圆环的外壁下侧具有第一环形凸台,在第一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反推力轴向滚道(34),在第一环形凸台的下表面设有第一主推力轴向滚道(32);所述第一圆环的内壁下侧具有第二环形凸台,在第二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反推力轴向滚道(35),在第二环形凸台的下表面设有第二主推力轴向滚道(33);所述的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17)均套设于中圈(14)的外部,且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17)共同包覆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的第一外圈(1)位于第二外圈(17)的下部;在第一外圈(1)与第一主推力轴向滚道(32)之间均布有第一轴向滚子(4),在第二外圈(17)与第一反推力轴向滚道(34)之间均布有第四轴向滚子(15),在第一外圈(1)与第二外圈(17)之间均布有第六径向滚子(3),第六径向滚子(3)的滚动面与第一环形凸台的外侧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一内圈(10)、第二内圈(11)均位于中圈(14)的内部,且第一内圈(10)、第二内圈(11)共同包覆所述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的第一内圈(10)位于第二内圈(11)的下部;在第一内圈(10)与第二主推力轴向滚道(33)之间均布有第二轴向滚子(6),在第二内圈(11)与第二反推力轴向滚道(35)之间均布有第三轴向滚子(13),在第一内圈(10)与第二内圈(11)之间均布有第五径向滚子(8),第五径向滚子(8)的滚动面与第二环形凸台的内侧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外圈(17)其内侧壁的上部具有第四环形凸台,第四环形凸台位于第一环形凸台上方,在第四环形凸台的下表面设有第四轴向滚道(36),所述的第四轴向滚子(15)安装在第四轴向滚道(36)与第一反推力轴向滚道(34)之间;第二外圈(17)的内侧壁下部具有第六径向滚道,用于安装所述第六径向滚子(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内圈(11)其外侧壁的上部具有第三环形凸台,第三环形凸台位于第二环形凸台上方,在第三环形凸台的下表面设有第三轴向滚道(38),所述的第三轴向滚子(13)安装在第三轴向滚道(38)与第二反推力轴向滚道(35)之间;第二内圈(11)的外侧壁下部具有第五径向滚道,用于安装所述第五径向滚子(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外圈(1)其内侧壁的下部具有第五环形凸台,第五环形凸台位于第一环形凸台下方,在第五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轴向滚道(28),所述的第一轴向滚子(4)安装在第一轴向滚道(28)与第一主推力轴向滚道(32)之间;在第一外圈(1)的上表面设有第七环形凸台,用于放置所述第六径向滚子(3),所述第七环形凸台的上表面高于第二圆环的下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内圈(10)其内侧壁的下部具有第六环形凸台,第六环形凸台位于第二环形凸台下方,在第六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轴向滚道(30),所述的第二轴向滚子(4)安装在第二轴向滚道(30)与第二主推力轴向滚道(33)之间;在第一内圈(10)的上表面设有第八环形凸台,用于放置所述第五径向滚子(8),所述第八环形凸台的上表面高于第二圆环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轴向滚子(4)沿中圈(14)的径向排列为两组,所述的第二轴向滚子(6)也沿中圈(14)的径向排列为两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轴向滚子(4)、第二轴向滚子(6)、第三轴向滚子(13)、第四轴向滚子(15)、第五径向滚子(8)、第六径向滚子(3)的外部均设有保持架;所述的第一圆环两侧壁上部分别设有密封唇,第二圆环的下端面两侧也分别设有密封唇。8.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

7所述的超大吨位履带吊用转盘轴承的内外圈异面平面度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轴承组装前的零件加工过程中,以第一外圈(1)、第一内圈(10)的底面为基面,控制第一外圈(1)、第二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佳楠温景波王凯歌赵国强乔淑香黄茉赵泽华庞电杰张维娜霍晓磊赵瑞瑞仁荣霞杨慧丽袁林杰张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轴承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