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82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涉及玻璃钢生产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内侧卡接固定有第一加热板,第一加热板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源连接杆,上模具下侧贴合有下模具,下模具内侧卡接固定有第二加热板,第二加热板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源连接杆,下模具一侧设置有温度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解决了在成型模具在实际使用时,密封薄膜可能在模压成型的过程中出现皱褶或破裂,且密封薄膜和密封胶带难以二次使用,在模压成型后将含有粗胚的预成型模具放置于加热装置内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加热装置难以监测成型模具内的温度的问题。加热装置难以监测成型模具内的温度的问题。加热装置难以监测成型模具内的温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玻璃钢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玻璃钢,是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其主要是以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玻璃钢具有质轻而硬,不导电,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回收利用少,耐腐蚀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制造机器零件和汽车、船舶外壳等,玻璃钢的主要生产方法有手糊法、喷射法、模压法、模压法等,其中手糊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在玻璃钢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预成型模具辅助玻璃钢粗胚的定型,保证热固后的玻璃钢能够符合生产所需,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公开号为CNC113021940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手糊模压真空辅助成型模具和成型工艺,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形成产品模腔,产品模腔内设置有密封薄膜;产品预型粗坯包裹在密封薄膜内,包裹有密封薄膜的产品预型粗坯位于产品模腔内;密封薄膜的两侧设置有透气吸胶材料,透气吸胶材料上连接有抽真空管,抽真空管接外部的抽真空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密封薄膜较为轻薄,在模压成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皱褶甚至破损,导致成品品质下降,且密封薄膜以及在密封薄膜使用时用于粘接的密封胶带难以二次使用,增加使用成本;
[0004]2、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在对玻璃钢模压成型后,通常需要将含有粗胚的预成型模具放置于加热装置内进行热固,操作较为繁复,且需耗费大量时间,同时加热装置一般只能够对加热仓内的温度进行监测,而难以监测预成型模具内的温度,加热仓内和预成型模具内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可能导致成品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解决了在成型模具在实际使用时,密封薄膜可能在模压成型的过程中出现皱褶或破裂,且密封薄膜以及在密封薄膜使用时用于粘接的密封胶带难以二次使用,在模压成型后将含有粗胚的预成型模具放置于加热装置内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加热装置难以监测成型模具内的温度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种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内侧卡接固定有第一加热板,所述第一加热板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源连接杆,通过第一加热板能够对上模具进行加热,且能够在上模具完全贴合于下模具上侧后,通过第一电源连接杆和第二电源连接杆的连接,使上模具和下模具立刻开始对预成型玻璃钢进行加热,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所述上模具下侧贴合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内侧卡接固定有第二加热板,所述第二加热板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源连接杆,通过第二加热板能够对下模具
内侧进行加热,进一步对预成型的玻璃钢进行加热,不需要额外设置加热装置,提高空间利用率,且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维修,降低生产成本,所述下模具一侧设置有温度计,通过温度计能够监测下模具内的温度,使监测的温度最为接近预成型玻璃钢的温度,保证温度调控的准确,进一步保证成品质量。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底侧贴合有上硅胶套,所述上硅胶套上侧四周焊接固定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卡接于上模具底侧;
[0009]上硅胶套能够通过第一卡块卡接于上模具下侧,不需要使用密封胶带进行密封,且上硅胶套相对于密封薄膜,不仅具有操作方便,延长模具使用时间,便于清理等优点,且能够循环多次使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板上侧一端卡接固定有电源连接板,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杆卡接固定于电源连接板下侧一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杆贯穿插接于上模具下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杆位于上硅胶套一侧;
[0011]在进行模压成型的过程中,在上模具向下移动并挤压于下模具上侧时,第一电源连接杆能够和第二电源连接杆进行连接,使第一加热板对上模具进行加热,进一步对预成型玻璃钢进行热固,大大节省转移本技术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上模具和下模具外侧涂覆有保温层,降低热量的散失。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上侧贴合有下硅胶套,所述下硅胶套底侧四周焊接固定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卡接于下模具上侧;
[0013]下硅胶套通过第二卡块卡接于下模具上侧,在玻璃钢热固后,由于下硅胶套较为柔软,便于快速脱模,且不会对预成型玻璃钢和下磨具造成磨损,延长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板一端卡接固定有电源连接块,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杆卡接固定于电源连接块上侧,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杆贯穿插接于下模具上侧,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杆位于下硅胶套一侧,所述电源连接块一端开设有电源连接口,所述电源连接口位于电源连接块相对于第二加热板另一端,所述电源连接块贯穿插接于下模具一端;
[0015]在第一电源连接杆插接于第二电源连接杆后,电流通过一组连接的第一电源连接杆和第二电源连接杆进入第一加热板内侧,再通过另一组连接的第一电源连接杆和第二电源连接杆进入第二加热板内,使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对预成型玻璃钢进行热固,不需要额外设置加热装置,提高空间利用率,且本技术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降低生产开支。
[0016]进一步地,所述温度计一侧卡接固定有显示器,所述温度计一端卡接有耐高温数据线,所述耐高温数据线另一端卡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贯穿卡接于下模具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二加热板和下硅胶套之间;
[0017]通过温度传感器能够监测下模具内的温度,并通过耐高温数据线将数据传输至温度计一侧,通过显示器进行温度显示,能够得到最接近预成型玻璃钢的温度,保证温度调控的准确,进一步保证成品质量。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模具和下模具,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密封薄膜较为轻薄,在模压成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皱褶甚至破损,导致成品品质下降,且密封薄膜以及在密封薄膜使用时用于粘接的密封胶带难以二次使用,增加使用成本的问题,在进行
本实用的安装时,将上硅胶套卡接于上模具下侧,将下硅胶套卡接于下模具上侧,能够避免金属材质的模具直接和玻璃钢粗胚接触,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便于脱模,且降低清洗难度,同时上硅胶套和下回胶套能够进行重复利用,降低生产开支,避免大量使用一次性密封薄膜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0020]2、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模具和下模具,解决了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在对玻璃钢模压成型后,通常需要将含有粗胚的预成型模具放置于加热装置内进行热固,操作较为繁复,且需耗费大量时间,同时加热装置一般只能够对加热仓内的温度进行监测,而难以监测预成型模具内的温度,加热仓内和预成型模具内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可能导致成品质量不佳的问题,在上模具和下模具完成接触并对玻璃钢粗胚进行模压成型的瞬间,第一电源连接杆能够和第二电源连接杆进行电源的连接,使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对本技术以及预成型模具进行热固,不需要进行模具的转移,不需要额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内侧卡接固定有第一加热板(104),所述第一加热板(104)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源连接杆(102),所述上模具(1)下侧贴合有下模具(2),所述下模具(2)内侧卡接固定有第二加热板(205),所述第二加热板(205)一端设置有第二电源连接杆(202),所述下模具(2)一侧设置有温度计(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底侧贴合有上硅胶套(101),所述上硅胶套(101)上侧四周焊接固定有第一卡块(103),所述第一卡块(103)卡接于上模具(1)底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板(104)上侧一端卡接固定有电源连接板(105),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杆(102)卡接固定于电源连接板(105)下侧一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杆(102)贯穿插接于上模具(1)下端,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杆(102)位于上硅胶套(101)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热固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2)上侧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文略索磊善朱素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众晟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