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接触式组合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76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点接触式组合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单列滚子和单列滚柱,外圈与内圈之间形成有滚腔,外圈内周壁和内圈外周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滚道,外圈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挡环,内圈外周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二挡环,第一挡环内侧壁与外圈内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滚道,两个第二挡环内侧壁与内圈外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三滚道,第二滚道与第三滚道相对设置,单列滚柱中的每个滚柱两侧壁均与两个第二挡环内侧壁和第一挡环内侧壁相接触设置,所述外圈两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封闭滚腔两侧开口的封闭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高承载能力且密封性能优良的组合轴承的问题。承载能力且密封性能优良的组合轴承的问题。承载能力且密封性能优良的组合轴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点接触式组合轴承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为一种三点接触式组合轴承。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现有技术中在特定工况下会要求轴承其具备高承载能力和高密封性,而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组合轴承,其能够承载高额的径向力和轴向力,但在长时间承载下容易出现受损现象,即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且瞬时抗高额载荷能力也较弱,同时其密封性能较低,在承受高额载荷的同时容易导致密封唇等密封件脱离轴承,进而使得轴承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点接触式组合轴承,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高承载能力且密封性能优良的组合轴承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点接触式组合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单列滚子和单列滚柱,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形成有供单列滚子和单列滚柱活动的滚腔,所述外圈内周壁和内圈外周壁上均开设有供单列滚子滚动的第一滚道,所述外圈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挡环,所述内圈外周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二挡环,所述第一挡环内侧壁与外圈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供单列滚柱滚动的第二滚道,两个所述第二挡环内侧壁与内圈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供单列滚柱滚动的第三滚道,所述第二滚道与第三滚道相对设置,单列所述滚柱中的每个滚柱两侧壁均与两个第二挡环内侧壁和第一挡环内侧壁相接触设置,所述外圈两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封闭滚腔两侧开口的封闭件。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当轴承承受高额轴向载荷时若干滚子在第一滚道中滚动,其与第一滚道内壁相接触,即其能够承受水平方向的高额轴向载荷,同时若干滚柱会在第二滚道和第三滚道中进行滚动,而若干滚柱其侧壁会与第一挡环内周壁相接触,滚柱另一侧壁则会与第二挡环内侧壁相接触,进而实现对滚柱的限位,即滚柱也能承受较低的轴向载荷,而滚柱本身的设置使其能够承受高额径向载荷,通过滚子和滚柱的组合实现轴承的高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的承载能力,而封闭件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封闭滚腔两侧开口,进而确保外界杂质不会侵入滚腔以及滚腔内部油脂不会外溢,进而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上述技术中内圈数量可为三个,在轴承装配时将三个内圈压装到一起,内圈之间无间隙时即可看做一整个轴承内圈。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封闭件包括封闭板和设置在封闭板内壁上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外圈两侧壁上均对应各自相邻的固定条位置开设有螺旋槽,两个所述固定条分别旋入各自对应的螺旋槽中设置,所述固定条形状与螺旋槽形状相适配设置,所述封闭板内壁面为用于封盖滚腔开口处的封闭面,所述外圈两侧壁和内圈两侧壁均与各自相邻的封闭面局部贴合设置。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操作人员在封闭滚腔时,将封闭板与外圈侧壁对齐,此时操作人员旋转封闭板,使得封闭板上的固定条旋入螺旋槽中,进而使得固定条与螺旋槽插接配合,又因为固定条和螺旋槽呈螺旋状,使得固定条在轴承运转过程中难以脱离螺旋槽,进而确保封闭板对滚腔的封闭,同时通过封闭板的设置能够阻挡外界杂质侵入滚腔中,且能避免滚腔中的油脂发生外溢现象,进而避免滚子和滚柱转速受到影响,确保轴承的运转效率不会受到影响,上述技术中固定条和螺旋槽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拆装轴承,进而提高组装效率,同时在轴承承受高额载荷时能够避免封闭板脱离轴承,进而避免轴承密封失效;上述技术中封闭板中心处对应内圈轴孔位置开设有供外界芯轴穿设的穿孔,所述穿孔与内圈轴孔同轴对齐设置。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条由形状记忆合金材质制成,所述固定条在第一温度范围下具备第一形态,所述固定条在第二温度范围下具备第二形态,所述固定条在第一形态下其外壁均螺旋槽内壁间隙配合设置,所述固定条在第二形态下形变其螺距缩减使得固定条外壁与螺旋槽内壁相接触设置。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固定条由形状记忆合金材质制成,其在不同温度范围下会发生形变现象,在轴承运转时其内部温度逐渐上升,其内部温度可逐渐上升到35度以上,此时该温度范围为第二温度范围,使得固定条从第一形态转变成第二形态,固定条在第二形态下形变其螺距缩减使得固定条外壁与螺旋槽内壁相接触,减少固定条与螺旋槽之间的间隙,进而确保固定条不会脱离螺旋槽,实现封闭板对滚腔开口处的封堵,避免在轴承高速运转时为外界杂质侵入和内部油脂外溢,进而确保轴承运转效率不会受到影响;而在轴承停止运转或未运转时,轴承内部温度会降到35度以下,此时该温度范围为第一温度范围,使得固定条从第二形态转变成第一形态,固定条在第一形态下形变其螺距复原使得固定条外壁与螺旋槽内壁间隙配合,进而方便操作人员拆装封闭板,即方便操作人员拆装轴承;上述技术中形状记忆合金材质为现有技术,因此对其形变原理和形变方式不再过多赘述。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封闭板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滚腔连通设置,所述注油孔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堵塞注油孔的堵塞柱。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操作人员需要对滚腔进行注油时,操作人员旋出堵塞柱,使得注油孔暴露,此时操作人员可通过外界注油设备向滚腔中填充油脂,进而实现轴承的油脂补充。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内圈两侧壁上均环向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封闭面上朝各自相邻的卡槽位置均延伸有卡环,所述卡环由橡胶材质制成,两个所述卡环均与各自对应的卡槽插接配合设置,所述卡环外周壁与卡槽内周壁间隙配合设置。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上述技术中卡槽与卡环插接配合且卡环外周壁与卡槽内周壁间隙配合设置,提高了封闭板在内圈上的稳定性,同时在内圈受到外界轴向加载力冲击时,封闭板不会脱离内圈导致封闭板对滚腔封闭失效。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三维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封闭板第二形态下的三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三点接触式组合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单列滚子111和单列滚柱221,所述外圈1与内圈2之间形成有供单列滚子111和单列滚柱221活动的滚腔23,所述外圈1内周壁和内圈2外周壁上均开设有供单列滚子111滚动的第一滚道11,所述外圈1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挡环12,所述内圈2外周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二挡环21,所述第一挡环12内侧壁与外圈1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供单列滚柱221滚动的第二滚道13,两个所述第二挡环21内侧壁与内圈2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供单列滚柱221滚动的第三滚道22,所述第二滚道13与第三滚道22相对设置,单列所述滚柱221中的每个滚柱221两侧壁均与两个第二挡环21内侧壁和第一挡环12内侧壁相接触设置,所述外圈1两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封闭滚腔23两侧开口的封闭件,所述封闭件包括封闭板3和设置在封闭板3内壁上的固定条31,所述固定条31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外圈1两侧壁上均对应各自相邻的固定条31位置开设有螺旋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点接触式组合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内圈、单列滚子和单列滚柱,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形成有供单列滚子和单列滚柱活动的滚腔,所述外圈内周壁和内圈外周壁上均开设有供单列滚子滚动的第一滚道,所述外圈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挡环,所述内圈外周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二挡环,所述第一挡环内侧壁与外圈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供单列滚柱滚动的第二滚道,两个所述第二挡环内侧壁与内圈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供单列滚柱滚动的第三滚道,所述第二滚道与第三滚道相对设置,单列所述滚柱中的每个滚柱两侧壁均与两个第二挡环内侧壁和第一挡环内侧壁相接触设置,所述外圈两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封闭滚腔两侧开口的封闭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点接触式组合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件包括封闭板和设置在封闭板内壁上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外圈两侧壁上均对应各自相邻的固定条位置开设有螺旋槽,两个所述固定条分别旋入各自对应的螺旋槽中设置,所述固定条形状与螺旋槽形状相适配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爽
申请(专利权)人:人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