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压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768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的压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剪下后放入到冰水共存条件中处理24h;配制固定溶液,在4℃环境中固定24h;清洗干净固定后的茎尖,将其放入HCI溶液中水浴解离;清洗茎尖,切取茎尖生长点,切碎后用卡宝品红染液上色;最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分裂的茎尖细胞,并对其染色体数进行统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广义菊属杂交后代实生苗数量较少,根尖取材麻烦且对植株有破坏性等问题,对后续广义菊属杂交后代染色体的倍性鉴定和核型研究等方面,提供更为便捷和稳定的技术支持。提供更为便捷和稳定的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压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染色体制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制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菊科春黄菊族的广义菊属植物中具有丰富的耐旱、耐寒、耐盐碱、抗病虫等遗传性状,通过种属间杂交的方式可以将其优良性状导入到栽培菊花中去,进而培育出抗逆性更强、营养更高效稳定的新品种,实现菊花的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
[0003]不同倍性的植物品种进行杂交时,杂种的倍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如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可产生三倍体和四倍体,三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又可产生五倍体、八倍体植株,采用染色体计数法可以直接、准确的鉴定出杂交后代的倍性,判断其是否为真实杂种。
[0004]在对植物进行倍性鉴定时一般会选取幼嫩的根尖进行染色体的常规压片。但在远缘杂交的过程中,通常获得的杂交后代实生苗数量较少,根尖不易获取,且株龄小,可供水培生根的插穗也不易获得。根据杂交后代的特殊性,本专利技术利用杂交后代相对易取材的茎尖生长点及幼叶等分生组织进行染色体压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压片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压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剪下后放入到冰水共存条件中处理24h;(2)配制固定溶液,在4℃环境中固定24h;清洗干净固定后的茎尖,将其放入HCI溶液中水浴解离;(3)清洗茎尖,切取茎尖生长点,切碎后用卡宝品红染液上色;最后,(4)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分裂的茎尖细胞,并对其染色体数进行统计。
[0006]进一步的,步骤(1)中,剪取广义菊属杂交后代幼嫩茎尖,清洗干净,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离心管中,将离心管置于冰水共存条件下处理 24h;步骤(2)中,固定溶液为卡诺氏溶液,将处理后的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在4℃的环境中用卡诺氏溶液固定24h;清洗干净后,再将茎尖放入HCl溶液中水浴解离。
[0007](3)经过解离的茎尖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切取茎尖生长点,用卡宝品红染液上色后,盖上盖玻片;(4)将滤纸对折夹紧盖玻片,左手固定盖玻片,右手使用解剖针大头,对准茎尖所在位置轻轻均匀用力敲击2

3min,之后再用带有橡皮的铅笔轻轻敲击盖玻片10min,将茎尖细胞敲散开;在显微镜下观察分裂的茎尖细胞,并对染色体数进行统计。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下述操作步骤:步骤(1),在上午8:00

9:00,剪取广义菊属杂交后代幼嫩茎尖 1cm 左右,清洗干
净,放入盛有蒸馏水的5ml离心管中,将离心管置于冰水共存条件下(保证 0℃环境),处理 24h;步骤(2),按照无水乙醇和冰醋酸3:1的体积比配制固定溶液,在4℃的环境中固定24h,之后将茎尖取出,蒸馏水冲洗4

5次后放入盛有1mol/l的HCI溶液的离心管中,在60℃水浴锅中解离10

14分钟;步骤(3),将经过盐酸解离的茎尖用蒸馏水冲洗1

2min,确保盐酸冲洗干净,在载玻片上切取茎尖尖端1mm左右,之后用干净的刀片切碎组织,再用卡宝品红染液上色10分钟,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干边缘的染色液;(4)将滤纸对折盖在盖玻片上,左手固定盖玻片,右手使用解剖针大头,对准茎尖所在位置轻轻均匀用力敲击2

3min,之后再用带有橡皮的铅笔轻轻敲击盖玻片10min,将茎尖细胞敲散开;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裂的茎尖细胞,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找到合适的视野及分裂相后转到高倍镜进行观察、拍照。
[0009]广义菊属杂交后代由于茎尖及幼叶内含有部分纤维组织,且大多附有柔毛,在结构上与根尖有一定差别,因此本专利技术尝试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压片的有效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制片方法,克服了杂交后代实生苗数量较少,根尖取材麻烦且对植株有破坏性等问题。通过确定每一步的处理时间,处理温度以及操作方法,获得了一种清晰,稳定,分裂相多的染色体压片技术,为后续广义菊属杂交后代染色体的倍性鉴定和核型研究等方面,提供更为便捷和稳定的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铺散亚菊杂交后代茎尖生长点视野A染色体玻片100倍油镜镜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铺散亚菊杂交后代茎尖生长点视野B染色体玻片100倍油镜镜检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生根野菊杂交后代茎尖生长点染色体玻片100倍油镜镜检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太行菊杂交后代茎尖生长点染色体玻片100倍油镜镜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压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上午8:00

9:00,用解剖剪剪取广义菊属杂交后代幼嫩茎尖 1cm 左右,清洗干净,放入盛有蒸馏水的5ml离心管中,将离心管置于冰水共存条件下(保证 0℃环境),处理 24h;(2)按照无水乙醇和冰醋酸3:1的体积比配制固定溶液,在4℃的环境中固定24h,
之后将茎尖取出,蒸馏水冲洗4

5次后放入盛有1mol/l的HCI溶液的离心管中,在60℃水浴锅中解离10

14分钟;研究中发现在不同解离时间内,镜检结果不同,大多数杂交后代在60℃ 1mol/L HCL溶液中解离10

14min时,细胞壁分解恰当,染色体分散清晰可数。其中,铺散亚菊杂交后代最佳解离时间为14min,生根野菊杂交后代和太行菊杂交后代的最佳解离时间为12 min,具体解离时间随着染色体倍性的增高而增加。
[0014](3)将盐酸解离后的茎尖用蒸馏水冲洗1

2min,确保盐酸冲洗干净,用镊子夹到载玻片上,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在载玻片上切取茎尖尖端1mm左右,之后用干净的刀片切碎组织,再用卡宝品红染液上色10分钟,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干边缘的染色液;(4)将滤纸对折盖在盖玻片上,左手固定盖玻片,右手使用解剖针大头,对准茎尖所在位置轻轻均匀用力敲击2

3min,之后再用带有橡皮的铅笔轻轻敲击盖玻片10min,将茎尖细胞敲散开;(5)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裂的茎尖细胞,先用10

20倍镜找到合适的视野,再用40倍镜找到分裂相较好的细胞,最后放置于100倍油镜下观察、拍照。
[0015]由图1—图4可以看出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经冰水混合物预处理24h,能够获得较为清晰的染色体形态图像。
[0016]铺散亚菊杂交后代是(铺散亚菊
×
太行菊)
ב
金色穹庐

的杂交种经蜜蜂授粉后产生的,根据形态观察发现其叶片与母本相比尚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花径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压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剪下后放入到冰水共存条件中处理24h;(2)配制固定溶液,在4℃环境中固定24h;清洗干净固定后的茎尖,将其放入HCI溶液中水浴解离;(3)清洗茎尖,切取茎尖生长点,切碎后用卡宝品红染液上色;最后,(4)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分裂的茎尖细胞,并对其染色体数进行统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压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操作过程为,剪取广义菊属杂交后代幼嫩茎尖 1cm 左右,清洗干净,放入盛有蒸馏水的5ml离心管中,将离心管置于冰水共存条件下,处理 24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压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固定溶液卡诺氏溶液,将处理后的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在4℃的环境中用卡诺氏溶液固定24h,清洗干净后,再将茎尖放入HCl溶液中水浴解离。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广义菊属杂交后代茎尖染色体压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按照无水乙醇和冰醋酸3:1的体积比配制固定溶液,在4℃的环境中固定24h,之后将茎尖取出,蒸馏水冲洗4

5次后放入盛有1mo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大祥周园园彭家伟崔明青李雪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