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以太网的传输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02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1
一种用于以太网的传输电路,其包含四个传输子电路、高压电容与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耦接于地,第二端耦接于电压源;各传输子电路皆耦接于以太网连接设备与以太网物理层设备之间,且皆包含变压器、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变压器包含两绕组,第一绕组的两端耦接于以太网物理层设备,第二绕组的两端耦接于以太网连接设备。第一绕组包含耦接于电压源及第一电容的中心抽头。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皆耦接于以太网连接设备,且第一电阻耦接于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与高压电容之间,第二电阻耦接于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与高压电容之间。组的第二端与高压电容之间。组的第二端与高压电容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以太网的传输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以太网的传输电路。更具体而言,本技术的以太网传输电路可取代传统的以太网变压器,并且为以太网的传输提供信号耦合、直流隔离及突波保护的功能。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用于以太网的网络变压器(下简称为“以太网变压器”)是以电容作为直流隔离的主要组件(例如:中国台湾省第I533640号专利技术专利)。此举虽有制造成本低及可自动化生产等优点,惟此种以太网变压器针对一次侧及二次侧之间所提供的隔离度仅约10至100伏特,难以满足使用者对于高隔离耐压(例如:1000伏特)的需求。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有能力提供高隔离耐压的以太网传输电路,以取代传统的以太网变压器,实为本技术所属
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至少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以太网的传输电路。该传输电路包含一第一电容、一第二电容以及四个传输子电路。该第一电容的一耐受电压值不低于1000伏特。该第二电容的一第一端耦接于地。该第二电容的一第二端耦接于一电压源。各该传输子电路皆耦接于一以太网连接设备与属于电流驱动型的一以太网物理层设备之间,且皆用以传输以太网的一对差模信号。各该传输子电路皆包含一变压器、一第一电阻以及一第二电阻。该变压器包含一第一绕组与一第二绕组。该第一绕组的两端耦接于该以太网物理层设备,且该第二绕组的两端耦接于该以太网连接设备。该第一绕组包含一中心抽头,且该中心抽头耦接于该电压源以及该第二电容。该第一电阻与该第二电阻皆耦接于该以太网连接设备,且该第一电阻耦接于该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与该第一电容之间,该第二电阻耦接于该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与该第一电容之间。
[0004]为了解决至少上述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用于以太网的传输电路。该传输电路包含四个传输子电路以及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的一耐受电压值不低于1000伏特。各该传输子电路皆耦接于一以太网连接设备与属于电压驱动型的一以太网物理层设备之间,且皆用以传输以太网的一对差模信号。各该传输子电路皆包含一变压器、一第一电阻以及一第二电阻。该变压器包含一第一绕组与一第二绕组。该第一绕组的两端耦接于该以太网物理层设备,且该第二绕组的两端耦接于该以太网连接设备。该第一电阻与该第二电阻皆耦接于该以太网连接设备。该第一电阻耦接于该第二绕组的一第一端与该第一电容之间,且该第二电阻耦接于该第二绕组的一第二端与该第一电容之间。
[0005]如上所述,由于本技术的以太网传输电路是以变压器作为直流隔离的主要组件,再搭配本技术中对于组件的特殊配置方式,使得以太网传输电路可提供如1000伏特的高隔离耐压。因此,本技术的以太网传输电路确实有能力解决本技术所属
中的至少上述问题。
[0006]本
技术实现思路
总体上描述了本技术的核心概念,并涵盖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本技术的功效,以提供本技术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基本理解。然而,应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并不旨在涵盖本技术的所有实施例。以下段落将伴随附图而针对本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0007]图1

图4皆为本技术的用于以太网的传输电路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08]符号说明:
[0009]1、2、3、4:传输电路
[0010]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传输子电路
[0011]E11、E21:以太网物理层设备
[0012]E22、E22:以太网连接设备
[0013]C1、C2:电容
[0014]CL11、CL12、CL21、CL22:绕组
[0015]CM1:共模电感
[0016]G1、G2:接地端
[0017]R11、R12:电阻
[0018]T11、T21:变压器
[0019]VCC:电压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以下描述的实施例并不旨在将本技术限制于在该些实施例中描述的任何特定环境、应用、结构、过程或步骤。在附图中,与本技术无关的组件未予示出。图中个别组件的尺寸及尺寸关系仅为示例性实例,且并不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在以下描述中,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符号可对应于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0021]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仅用于描述实施例的目的,且并不旨在限制本技术。单数形式“一”亦旨在包含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指示。“包含”、“包括”等用语指定所述角色、整数、步骤、操作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个其他角色、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及/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用语“及/或”包含一或多个相关列出项的任何及所有组合。尽管在本文中可能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语来描述各种组件,但该等组件不应被该等用语限制。该等用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因此,举例而言,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以下描述的一第一组件亦可被称为一第二组件。
[0022]图1

图3皆为本技术的以太网传输电路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更具体而言,本技术的以太网传输电路用以在一以太网实体(PHY)层设备与一以太网连接设备之间传输以太网信号,而在图1

图3的各实施方式中,传输电路1、2、3用以在一以太网物理层设备E11与一以太网连接设备E12之间传输以太网信号,且以太网物理层设备E11属于电流驱动型(即,包含电流驱动型的PHY芯片)的以太网物理层设备。以太网连接设备E12则可以是具有RJ

45或8P8C接口的以太网连接器。
[0023]首先参照图1。用于以太网的一传输电路1基本上可包含四组传输子电路11、12、
13、14以及两个电容C1及C2,且可耦接于以太网物理层设备E11和以太网连接设备E12之间。
[0024]电容C1可为一高压电容,其电容值可为1纳法(nF)至0.1微法(μF)。电容C1可耦接于一接地端G1,且其耐压可依使用者所欲设计的隔离度而有所不同。举例而言,电容C1的耐压可不低于1000伏特,以提供1000伏特以上的对地隔离效果。在某些实施例中,接地端G1可以是机壳接地的形式。
[0025]电容C2可以是一积层电容,用于提供偏压源的稳压及滤波功能,其电容值可介于1纳法与1微法之间(例如:0.1微法)。电容C2的一第一端可耦接于一接地端G2。电容C2的一第二端则可耦接于一电压源VCC。电压源VCC可用以提供例如但不限于2.5伏特、3.3伏特等强度的一电压。
[0026]由于在以太网中传输的信号普遍被设计为通过八条导线传输,故所述八条导线中的八个信号可被均分为四个差模信号对,而传输子电路11、12、13、14可分别对应至该四个差模信号对其中一者。传输子电路11、12、13、14的结构实质相同,且各自的输入和输出类型也相仿。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以太网的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耐受电压值不低于1000伏特;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耦接于地,另一端耦接于电压源;以及四个传输子电路,各个所述传输子电路皆耦接于以太网连接设备与属于电流驱动型的以太网物理层设备之间,各个所述传输子电路皆用以传输以太网的一对差模信号,且各个所述传输子电路皆包含:变压器,包含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的两端耦接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设备,且所述第二绕组的两端耦接于所述以太网连接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绕组包含中心抽头,且所述中心抽头耦接于所述电压源以及所述第二电容;以及第一电阻与一第二电阻,皆耦接于所述以太网连接设备,且所述第一电阻耦接于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耦接于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传输子电路还包含共模电感,耦接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设备与所述第一绕组的所述两端之间,且所述第一绕组的所述两端皆是通过所述共模电感而耦接于所述以太网物理层设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传输子电路还包含共模电感,耦接于所述第二绕组的所述两端、所述以太网连接设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且所述第二绕组的所述两端分别是通过所述共模电感而耦接于所述以太网连接设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介于1纳法与1微法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电阻值皆介于100欧姆与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旻汎
申请(专利权)人:晶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