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排毒方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00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益肾排毒方及其应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以质量份计包括:大黄5~30份,积雪草10~20份,黄芪20~50份。经临床实践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益肾排毒方能减轻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经动物试验证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益肾排毒方能有效调整肠道菌群紊乱、保护肠黏膜免疫屏障,减轻血清代谢毒素水平,抑制结肠、肾脏及系统炎症反应,最终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最终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益肾排毒方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益肾排毒方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ease,CKD)是各种原发或继发性原因引起肾脏结构或功能损伤超过3个月的慢性肾脏疾病,按肾功能受损程度分为5期,1期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90mL/min,2期GFR 60

89mL/min,3期GFR 30

59mL/min,4期GFR 15

29mL/min,5期GFR<15mL/min。CKD患病率高,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发展。CKD 1

3期症状不显著,疾病知晓率低;然而进展至CKD 4

5期,并发症多、预后差,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目前,CKD已成为主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0003]针对CKD患者,西医主要以控制血压、血糖及减少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但并不能完全阻断或逆转肾功能恶化,直至发生终末期肾病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这不仅给医疗卫生资源带来巨大挑战,还对患者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既往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在改善CKD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恶化及推迟透析时间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CKD分期不同,证候不同,治疗也有所区别,目前仍急需开发一种能够有效治疗CKD 4

5期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肾排毒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该益肾排毒方的应用。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益肾排毒方,其主要活性成分以质量份计包括:大黄5~30份,积雪草10~20份,黄芪20~50份。
[0006]本专利技术认为,4

5期慢性肾脏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易致水湿停留,日久形成浊毒,故脾肾气虚为4

5期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湿浊瘀阻则是疾病进展的核心病机,因此其治法为补脾益肾、利湿泻浊。
[0007]方中大黄,泻湿浊,破积滞,行瘀血,其炮制品大黄炭则可降低苦寒之性,减少对脾胃损伤,并增强大黄活血化瘀疗效,促进降浊排毒功能的发挥;积雪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黄芪扶正祛邪,健脾益肾。大黄配伍黄芪,通腑泻浊的同时又能固护正气、补益脾气,攻补兼施以防泻下太过而伤脾胃;大黄和积雪草配伍,增强利湿泄浊之效,又能清热解毒;全方共奏补脾益肾、利湿泄浊、活血通络之功。
[0008]本方的原料来源如下:
[0009]大黄: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药用大黄(Rheum offcinale Bail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利湿退黄、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大黄炭为大黄炒炭而成,炒炭后形成的大黄炭既能发挥活血化瘀,泻浊排毒的功效,更具有吸附肠道毒素的作用,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的毒素积累,增强降逆祛湿排毒之效,尤能治疗浊毒上犯之呕吐。
[0010]积雪草:伞形科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的干燥全草。味苦、辛,性
寒。归肝、脾、肾经。清利湿热、消肿解毒、活血化瘀。
[0011]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健脾补中,利尿托毒。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主要活性成分以质量份计包括:大黄15份,积雪草15份,黄芪30份。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大黄为大黄炭。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具体地,所用辅料为本领域常用的载体或赋形剂,包括但不限于淀粉、乳糖、葡萄糖、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麦芽、明胶、多元醇(如丙二醇、甘油、甘露糖醇)、压片剂等,以帮助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或提高活性,或在口服情况下产生可接受的口感或气味。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益肾排毒方的剂型为汤剂、颗粒剂、散剂、片剂、丸剂或胶囊剂。由此,以方便临床给药。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上述的益肾排毒方在制备治疗4

5期慢性肾脏病非透析药物中的应用。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上述的益肾排毒方在制备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上述的益肾排毒方在制备治疗慢性肾脏病肠道菌群紊乱和/或保护慢性肾脏病肠道黏膜屏障和/或减轻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毒素和/或减轻慢性肾脏病炎症状态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上述的益肾排毒方在制备益肾利湿泄浊药物中的应用。
[0020]当本专利技术的益肾排毒方为汤剂时,服用的一剂药量约为150

200mL。一剂药量是指将益肾排毒方的各原料药按一次的用量(如:大黄炭15g,积雪草15g,黄芪30g)加水煎煮后得到的滤液量。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2](1)临床实践表明CKD 4

5期非透析患者连续服用本专利技术的益肾排毒方28天后,以血肌酐倍增及进入透析作为结局事件的生存分析提示益肾排毒方能够延缓CKD 4

5期患者肾功能恶化,延迟进入透析时间。
[0023](2)本专利技术采用5/6肾切除慢性肾脏病大鼠模型以探究益肾排毒方对肾功能、肠道微生态及黏膜屏障功能、血清代谢物水平和系统及局部炎症的效用,利用16SRNA测序、代谢组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益肾排毒方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增加有益菌,减少致病菌,改善结肠组织结构损害及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并缓解紧密连接蛋白ZO

1和Occludin表达下调,从而保护结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代谢毒素进入循环,进而缓解肾脏的炎症反应,最终达到延缓肾功能下降的疗效。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临床实践中的生存事件分析结果。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动物实验中益肾排毒方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肾功能和肾脏病理的影响
结果。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动物实验中益肾排毒方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肠道菌群物种组成、丰富度和总体菌群的影响结果。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动物实验中益肾排毒方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肠道菌群β和α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动物实验中益肾排毒方治疗后慢性肾脏病大鼠富集的肠道菌特征分析结果。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动物实验中益肾排毒方治疗后慢性肾脏病大鼠富集的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益肾排毒方,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活性成分以质量份计包括:大黄5~30份,积雪草10~20份,黄芪20~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肾排毒方,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活性成分以质量份计包括:大黄15份,积雪草15份,黄芪3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益肾排毒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为大黄炭。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益肾排毒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益肾排毒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益肾排毒方的剂型为汤剂、颗粒剂、散剂、片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富华张迪飞许苑刘旭生张勉之黄春林侯海晶彭钰刘炳然梁晓琳张腊苏镜旭胡晓璇陈国伟郑婷婷刘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