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PD-L1的超高亲和力小蛋白及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76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类靶向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靶向PD

L1的超高亲和力小蛋白及用途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8月13日、申请号为202110932884.4、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类靶向PD

L1的超高亲和力小蛋白及用途”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具体涉及靶向PD

L1的超高亲和力小蛋白及其融合蛋白。

技术介绍

[0003]PD

1/PD

L1信号通路是机体调控免疫,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阻断PD

1/PD

L1免疫抑制信号已经成为目前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0004]然而,由于目前借助单克隆抗体技术阻断PD

1/PD

L1免疫抑制信号,无法实现对PD

1/PD

L1相互接触作用面的完全覆盖。更重要的是,虽然阿维鲁单抗(avelumab)、杜鲁伐单抗(durvalumab)、阿妥珠单抗(atezolizumab)这些PD

L1抗体都能够阻断PD

1/PD

L1的结合,但是由于其阻断结合的位点各不相同,其在临床试验和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却各不相同。
[0005]抗体的结合表位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阿维鲁单抗(avelumab)与杜鲁伐单抗(durvalumab)、阿妥珠单抗(atezolizumab)相比具有相似的结合位点和更高的亲和力,然而其在肺癌、胃癌的III期临床试验却都是以失败告终。
[0006]这些数据表明,PD

L1抗体结合表位的细微差别很有可能对其疗效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阻断PD

1/PD

L1结合,进而更加有效的抑制PD

1/PD

L1免疫抑制信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7]此外,PD

L1的表达水平是PD

1/PD

L1抗体疗法的重要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0008]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能够更高效地阻断PD

1/PD

L1结合的,从而更加有效地抑制PD

1/PD

L1免疫抑制信号的药物,以及更加精准、动态检测肿瘤PD

L1表达的候选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了一类靶向PD

L1的超高亲和力小蛋白,所述小蛋白能够更加高效地阻断PD

1/PD

L1结合。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类基于靶向PD

L1的超高亲和力小蛋白的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靶向PD

L1的小蛋白,所述小蛋白能特异性靶向结合PD

L1,表现出超强的亲和力,并且能够与野生型PD

1竞争性结合PD

L1,有效阻断PD

1与PD

L1的结合。
[001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小蛋白有一条肽链构成,主要形成三个α

螺旋二级结构。
[001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小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3、5或7所示。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重组蛋白,所述重组蛋白包括串联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本专利技术的靶向PD

L1的小蛋白。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包括第一多肽和/或第二多肽;
[0016]其中,所述第一多肽从N端到C端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所述第二多肽从N端到C端具有如式II所示的结构,
[0017]S

Mx

H

Fc
ꢀꢀꢀꢀꢀꢀꢀꢀ
(式I)
[0018]S

Fc

H

Mx
ꢀꢀꢀꢀꢀꢀꢀꢀ
(式II)
[0019]其中,
[0020]S为无或信号肽序列;
[0021]M为PD

L1结合区(或结合元件),所述PD

L1结合区的氨基酸序列来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靶向PD

L1的小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0022]H为铰链区;
[0023]Fc为无或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或其片段;
[0024]“‑”
表示连接上述元件的肽键或连接肽;
[0025]x为1

4的正整数。
[002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来自所述的靶向PD

L1的小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指,所述PD

L1结合区(或结合元件)的氨基酸序列与所述的靶向PD

L1的小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或基本相同(即同源性≥90%,较佳地≥95%,更佳地≥98%),并且所述的PD

L1结合区(或结合元件)保留与野生型PD

L1的结合活性(较佳地,保留≥70%,更佳地≥80%的结合活性)。
[002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S的氨基酸序列选自下组:
[0028](i)如SEQ ID NO:21所示的序列;
[0029](ii)在SEQ ID NO:21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替换、缺失、改变或插入,或在其N端或C端添加1至10个氨基酸残基,更佳地1至5个氨基酸残基,从而获得的氨基酸序列。
[0030]在另一优选例中,编码所述S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2所示。
[003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融合蛋白为单体或二聚体。
[003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融合蛋白是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
[003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多肽与第一多肽之间、所述第二多肽与第二多肽之间,或第一多肽与第二多肽之间,可通过各自Fc上的半胱氨酸C形成二硫键。
[003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二聚体选自下组:两条第一多肽形成的同源二聚体、两条第二多肽形成的同源二聚体,或由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形成的异源二聚体。
[003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融合蛋白是两条第一多肽形成的同源二聚体。
[003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M的序列为SEQ ID No:1、3、5或7。
[003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x为1、2、3或4个,较佳地为2个。
[003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H为人免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靶向PD

L1的小蛋白,其特征是,所述小蛋白能特异性靶向结合PD

L1,表现出超强的亲和力,并且能够与野生型PD

1竞争性结合PD

L1,有效阻断PD

1与PD

L1的结合;其中,所述的小蛋白有一条肽链构成,主要形成三个α

螺旋二级结构;并且,所述的小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2.一种重组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蛋白包括串联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PD

L1的小蛋白。3.一种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包括第一多肽和/或第二多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从N端到C端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所述第二多肽从N端到C端具有如式II所示的结构,S

Mx

H

Fc(式I)S

Fc

H

Mx(式II)其中,S为无或信号肽序列;M为PD

L1结合区或结合元件,所述PD

L1结合区的氨基酸序列来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PD

L1的小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并且所述M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7所示;H为铰链区;Fc为无或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或其片段;
“‑”
表示连接上述元件的肽键或连接肽;x为1

4的正整数。4.一种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苷酸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PD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磊胡毅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