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菌株ZJUCS1001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43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假单胞菌属菌株——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ZJUCS 1001及其对茶树炭疽病的防治作用。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菌株ZJUCS 1001,其保藏号为CGMCC NO:24722。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菌株ZJUCS 1001的用途,至少为以下任一:抑制茶树炭疽病、防治茶树炭疽病。防治茶树炭疽病。防治茶树炭疽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菌株ZJUCS 1001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假单胞菌属菌株
‑‑‑
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 ZJUCS 1001及其对茶树炭疽病的防治作用。

技术介绍

[0002]茶树内生细菌(tea plant endophytic bacteria)是指在其生命中的某个时期,能够在不对宿主造成明显伤害的情况下定殖于茶树体内的所有细菌,属原核生物。各品种茶树的根、茎、叶、花、果实中均可以分离得到茶树内生菌。在长期的共生进化作用下,内生菌与宿主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利共赢的关系。一方面,内生菌从植物体中获得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内生菌也会对宿主的生理活动产生有益影响。内生菌可以通过养分与空间竞争、产生抗病原菌次级代谢产物以及诱导宿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等作用与植物病原菌产生拮抗,从而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率。此外,内生菌具有在宿主体内不会引起感染或疾病的优势,因此内生菌是生物防治应用的潜在候选菌株来源。
[0003]202111428354.2的专利技术《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及其在卵菌纲病原菌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公开了一种分离的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0821。其可用于制备防治作物卵菌纲土传病害药物,病原菌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或灰葡萄胞(Botrytis cinerea)。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假单胞菌属菌株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 ZJUCS 1001及其用途,该菌株能防治茶树炭疽病。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菌株ZJUCS 1001,其保藏号为CGMCC NO:24722。
[0006]菌株ZJUCS 1001的保藏信息如下:保藏名称: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22年4月19日,保藏编号:CGMCC NO:24722。
[0007]本专利技术还同时提供了上述菌株的用途,至少为以下任一:抑制茶树炭疽病、防治茶树炭疽病。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用途的改进:抑制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菌丝生长,降低茶树叶片炭疽病感染率。
[0009]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菌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对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1.31%。
[0011]2、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菌株防治茶树炭疽病效果达85.14%。
[0012]3、有效降低茶树叶片炭疽病感染率48.08%。
[0013]需要强调说明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与本专利技术中的茶树炭疽病原菌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区别在于: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复合种,其含有炭疽菌种数目繁多。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我国茶树炭疽病菌优势致病种,与其它胶胞炭疽菌株形态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菌落近似圆形,分生孢子无色、光滑,单孢,长椭圆形或圆柱形,两端圆或一端略粗,另一端稍尖,大小为(13
±
3.5)μm
×
(3
±
2)μm,附着孢从菌丝上产生,末端膨大,呈不规则形状,颜色较深。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分生孢子盘黑色或暗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分生孢子圆筒形或长椭圆形,有时一端稍小,单胞无色,具有一个油球,孢子大小(15.10
±
4.6)
×
(5.48
±
0.63)μm。在致病力上,两者也不同,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对茶树叶片的致病力最强。因此,对应的防治药剂并不相同。即,对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有抑制作用的菌剂可能对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并不能产生有效的效果。
[0014]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是我国茶树炭疽病菌优势致病种,每年对茶叶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专利技术中分离得到的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对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达71.31%,且可以有效预防茶树叶片炭疽病地发生。而202111428354.2的专利技术《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及其在卵菌纲病原菌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中仅探究了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对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仅为51.41%,并未报道对茶树炭疽病的防治作用。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图1为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平板抑制实验结果图,
[0017]和对照CK(左)相比,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 ZJUCS 1001(右)菌株在WA平板上对抑制茶树炭疽病菌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生长,其中同一个假单胞菌属的菌株,也有一定的抑制茶树炭疽病菌山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生长作用(中);
[0018]图2为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在茶树上的抑菌抗病实验,接种茶树炭疽真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 ZJUCS 1001以及分类上属相同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其叶片上接种茶树炭疽真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同时接种Pseudomonas palleroniana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lleroniana)菌株ZJUCS 1001,其特征是:保藏号为CGMCC NO:247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菌株ZJUCS 1001的用途,其特征是至少为以下任一:抑制茶树炭疽病、防治茶树炭疽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平谢亨通冯晓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