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634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31
提供能够稳定地制造磁特性优异且钢卷长度方向的铁损的偏差少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对钢坯进行热轧,根据情况实施退火,然后通过1次冷轧或夹有中间退火的2次以上的冷轧来制成具有最终板厚的冷轧板,接着对上述具有最终板厚的冷轧板进行脱碳退火,然后实施二次再结晶退火;在最终的冷轧之前,将钢板以100℃/s以上的升温速度加热到100℃~350℃的加热温度,上述钢板从达到加热温度到进入最终的冷轧的第1道次的时间为5秒以内。时间为5秒以内。时间为5秒以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取向性电磁钢板是作为变压器、发电机的铁芯材料使用的软磁性材料,是具有铁的易磁化轴即{110}<001>取向(高斯取向)在钢板的轧制方向上高度一致的结晶组织的磁特性优异的钢板。
[0003]作为提高向高斯取向的集成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冷轧中的冷轧板在低温下进行热处理并实施时效处理的方法。
[0004]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使热轧板退火或最终的冷轧前的中间退火时的冷却速度为30℃/s以上,进一步在最终的冷轧中在钢板温度150~300℃下进行2次以上的2分钟以上的道次间时效。
[0005]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利用动态应变时效的技术,其通过提高轧制中的钢板温度进行温轧,使轧制时引入的位错立即用C、N固定。
[0006]专利文献1~3的技术通过在冷轧前、或者轧制中或轧制的道次间将钢板温度保持为适当的温度,使作为固溶元素的碳(C)、氮(N)在低温下扩散,将冷轧中引入的位错固定,抑制此后的轧制中的位错的移动,引起剪切变形并改善轧制集合组织。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在一次再结晶板的时刻形成大量的高斯取向晶种,这些高斯取向晶种在二次再结晶时晶粒生长,由此能够提高二次再结晶后向高斯取向的集成。
[0007]作为进一步提高上述应变时效的效果的技术,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冷轧工序的最终的冷轧之前实施热处理,在钢中析出微细碳化物,将最终的冷轧分为前半部和后半部两部分,在前半部在压下率30~75%的范围在140℃以下的低温下,在后半部使至少2次的压下道次在150~300℃的高温下,并且在将前半部和后半部合计的总压下率80~95%的范围内进行轧制,由此得到稳定且高度集成于高斯取向的材料。
[0008]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串列式轧制机中进行的冷轧之前在施加0.5kg/mm2以上的张力下,在50~150℃下实施30秒~30分钟的热处理,由此在钢中析出微细碳化物,并且在冷轧过程中实施时效处理的技术。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0-016610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253816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1-215925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9-157745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4-1202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6]但是,近年来,对节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开发进一步的低铁损化技术。
[0017]在如专利文献1~3那样在轧制中实施道次间时效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如使用串列式轧制机进行轧制的情况那样,各道次间的距离短,并且线速度快的轧制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效果。
[0018]在如专利文献4、5那样在冷轧前进行热处理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钢卷卷绕后的钢卷内的温度差,碳化物的析出形态发生变化,结果在钢卷长度方向上铁损的偏差大。
[001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能够稳定地制造磁特性优异且钢卷长度方向的铁损的偏差少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
[002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等对在冷轧前进行热处理的方法重复深入研究,发现在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过程中,在最终的冷轧之前将钢板以100℃/s以上的升温速度加热到100℃~350℃的加热温度,使钢板从达到加热温度到进入最终的冷轧的第1道次的时间为5秒以内,由此能够改善集合组织,稳定地制造磁特性优异且钢卷长度方向的铁损的偏差少的取向性电磁钢板,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21]最终的冷轧是指该冷轧后的钢板的厚度成为最终的板厚的冷轧。
[0022]最终的冷轧之前是指进入最终的冷轧的第1道次之前。在冷轧为1次的情况下,是指进入该冷轧的第1道次之前,在夹有中间退火的2次以上的冷轧的情况下,是指进入最后的冷轧的第1道次之前。
[0023]100℃~350℃的加热温度是指该温度范围中的钢板达到的最高的温度(最高温度)。
[0024]本专利技术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最终的冷轧之前将钢板以100℃/s以上的升温速度加热到100℃~350℃的加热温度。由此,能够减少磁特性的偏差。磁特性的偏差减少的理由尚未明确,但是推测如下。
[0025]通过在最终的冷轧之前加热钢板,轧制第1道次的进入温度上升,在第1道次轧制加工时活动的滑移系统的种类比之前不加热的情况多。在第2道次以后的轧制中,由于带材冷却液的影响而轧制时的进入温度比第1道次轧制时低,因此在第1道次轧制时活动的滑移系统中包含在第2道次轧制以后由于加工温度的降低而不能活动的滑移系统。在这样的滑移系统中活动的位错在第2道次以后的轧制中不能移动,阻碍第2道次以后的轧制中产生的位错的运动,因此结果具有与通过微细碳化物固定位错同等的作用。其结果,促进了轧制时的剪切变形,改善了集合组织,改善了最终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磁特性。另外,与由微细碳化物产生的位错的钉扎固定效应相比,由位错彼此产生的移动阻碍效果更强地作用,其结果,钢板中的碳化物在钢卷长度方向上的形态变化的影响减少。
[0026]本专利技术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最终的冷轧之前使钢板从达到规定的加热温度到进入最终的冷轧的第1道次的时间为5秒以内。由此,能够抑制磁特性的劣化。抑制磁特性的劣化的理由尚不明确,但是推测如下。
[0027]如果从达到规定的加热温度到进入冷轧的第1道次的时间变长,则在达到规定的加热温度后钢板温度急剧降低,其结果,冷轧第1道次的进入温度降低,因此难以表现在第2
道次以后产生的由位错彼此产生的位错的移动阻碍效果,但是通过使该时间为5秒以内,充分表现移动阻碍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如下。
[0029][1]一种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对钢坯进行热轧,根据情况实施退火,然后通过1次冷轧或夹有中间退火的2次以上的冷轧来制成具有最终板厚的冷轧板,接着对上述具有最终板厚的冷轧板进行脱碳退火,然后实施二次再结晶退火;
[0030]在最终的冷轧之前,将钢板以100℃/s以上的升温速度加热到100℃~350℃的加热温度,上述钢板从达到加热温度到进入最终的冷轧的第1道次的时间为5秒以内。
[0031][2]根据上述[1]所述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钢坯具有如下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含有:
[0032]C:0.01%~0.10%、
[0033]Si:2.0%~4.5%、
[0034]Mn:0.01%~0.5%、
[0035]Al:0.0100%~0.0400%、
[0036]选自S和Se中的1种或2种的合计:0.0100%~0.0500%、以及
[0037]N:超过0.0050%且0.0120%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对钢坯进行热轧,根据情况实施退火,然后通过1次冷轧或夹有中间退火的2次以上的冷轧来制成具有最终板厚的冷轧板,接着对所述具有最终板厚的冷轧板进行脱碳退火,然后实施二次再结晶退火;在最终的冷轧之前,将钢板以100℃/s以上的升温速度加热到100℃~350℃的加热温度,所述钢板从达到加热温度到进入最终的冷轧的第1道次的时间为5秒以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向性电磁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钢坯具有如下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01%~0.10%、Si:2.0%~4.5%、Mn:0.01%~0.5%、Al:0.0100%~0.0400%、选自S和Se中的1种或2种的合计:0.0100%~0.0500%、以及N:超过0.0050%且0.0120%以下,剩余部分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山祐介新垣之启寺岛敬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