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32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30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却效率的线束单元。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线束单元(10)具备:导电电路(20),其向车载设备间传导电;以及冷却管(40),其构成冷却导电电路(20)的冷却部。导电电路(20)具备具有导电性的中空的筒状导体(21),冷却管(40)能够供冷却介质在内部流通,并且与筒状导体(21)分体。筒状导体(21)的刚性比冷却管(40)的刚性优异。冷却管(40)贯通筒状导体(21)。(40)贯通筒状导体(21)。(40)贯通筒状导体(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单元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线束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以往,搭载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的线束将多个电气设备之间电连接。另外,在电动汽车中,由线束将车辆与地上设备连接,从地上设备对搭载于车辆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由线束供给的电压变高,由此线束的发热量增加。因此,提出了冷却线束的结构。
[0003]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线束,该线束具备包覆电线、覆盖包覆电线的内筒、以及隔开规定间隔地覆盖内筒的外筒,在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有冷却介质的流通通路。流通通路由与包覆电线分体的内外筒形成,包覆电线配置于流通路径的径向内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152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5]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线束中,流通通路(冷却介质所流通的通路)配置于包覆电线的外侧,因此从冷却介质到作为热源的包覆电线的中心部较远,在冷却包覆电线的效率的观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冷却效率的线束单元。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7]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线束单元具备:导电电路,其向车载设备间传导电;以及冷却部,其冷却所述导电电路,所述导电电路具备具有导电性的中空的筒状导体,所述冷却部具有冷却管,该冷却管能够供冷却介质在内部流通,并且与所述筒状导体分体,所述筒状导体的刚性比所述冷却管的刚性优异,所述冷却管贯通所述筒状导体。专利技术的效果
[0008]根据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线束单元,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示出布设有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线束单元的车辆的示意图。图2是线束单元的简图。图3是示出线束单元的概要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线束单元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筒状导体、柔性导体以及端子的连接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1]本公开的线束单元具备:导电电路,其向车载设备间传导电;以及冷却部,其冷却所述导电电路,所述导电电路具备具有导电性的中空的筒状导体,所述冷却部具有冷却管,该冷却管能够供冷却介质在内部流通,并且与所述筒状导体分体,所述筒状导体的刚性比所述冷却管的刚性优异,所述冷却管贯通所述筒状导体。
[0011]根据该结构,冷却介质所流通的冷却管贯通筒状导体,从而能够向筒状导体的内侧供给冷却介质。因此,能够从内部冷却筒状导体,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0012][2]优选为,所述冷却管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导体的内周面接触。根据该结构,冷却介质所流通的冷却管与筒状导体的内周面接触,从而能够更加冷却筒状导体(导电电路)。
[0013][3]优选为,所述导电电路具有柔性导体和端子,所述柔性导体具有与所述筒状导体电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端子电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柔性导体比所述筒状导体柔软。
[0014]根据该结构,通过在筒状导体的端部连接柔性导体,能够吸收导电电路的尺寸公差。此外,也成为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摆动的对策。[4]优选为,所述筒状导体比所述柔性导体长。
[0015]根据该结构,冷却管与筒状导体接触的区间变长,因此能够更加冷却筒状导体。[5]优选为,具备电磁屏蔽部件,该电磁屏蔽部件覆盖所述冷却管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筒状导体,所述电磁屏蔽部件是编织金属线材而成的编织部件,所述冷却管贯通所述编织部件。
[0016]根据该结构,能够兼顾抑制来自导电电路的电磁噪声的放射的屏蔽性和冷却部的组装作业性。[6]优选为,具备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覆盖所述冷却管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导电电路,所述外装部件具有筒状外装部件和与所述筒状外装部件的端部连接的护线套,所述冷却管贯通所述护线套。
[0017]根据该结构,冷却管贯通护线套而被导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抑制线束单元的止水性的降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线束单元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夸张或简化地示出结构的一部分。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本说明书中的“平行”、“正交”不仅包含严格地平行、正交的情况,还包含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平行、正交的情况。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是指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18](线束单元10的简要结构)图1所示的线束单元10将搭载于车辆V的两个车载设备电连接。车辆V例如是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线束单元10具有将车载设备M1与车载设备M2电连接的导电电路20和覆盖导电电路20的外装部件60。导电电路20例如以其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在车辆V的地板下
通过的方式从车载设备M1布设到车载设备M2。作为车载设备M1以及车载设备M2的一例,车载设备M1是设置于车辆V的靠前方的位置的逆变器,车载设备M2是设置于比车载设备M1靠车辆V的后方的位置的高压电池。作为逆变器的车载设备M1例如与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车轮驱动用的马达(省略图示)连接。逆变器从高压电池的直流电力生成交流电力,并将该交流电力供给至马达。作为高压电池的车载设备M2例如是能够供给百伏以上的电压的电池。即,本实施方式的导电电路20构成能够进行高压电池与逆变器之间的高电压的交换的高压电路。
[0019](线束单元10的简要结构)如图2、图3、图4所示,线束单元10具有两个导电电路20、两个冷却管40、电磁屏蔽部件50、外装部件60以及连接器71、72。
[0020]如图3、图4、图5所示,导电电路20具有筒状导体21、绝缘包覆部22、柔性导体23、24以及端子25、26。筒状导体21是具有导电性且内部中空的构造。筒状导体21例如由金属制成,形状保持性较高。也就是说,筒状导体21能够保持形状。筒状导体21的材料例如是铜系、铝系等金属材料。筒状导体21形成为与图1所示的线束单元10的布设路径一致的形状。由弯管机(管弯曲加工装置)对筒状导体21实施弯曲加工。
[0021]图4示出由与线束单元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将线束单元10剖切的截面。图4中,筒状导体21的长度方向是图4的纸面表背方向。利用与筒状导体21的长度方向、即作为筒状导体21延伸的方向的筒状导体21的轴向垂直的平面将筒状导体21剖切而得到的截面形状(即横截面形状)例如为圆环状。另外,筒状导体21的截面形状能够设为任意的形状。另外,在筒状导体21的截面形状中,外周的形状与内周的形状也可以互不相同。另外,在筒状导体21的长度方向上截面形状也可以不同。
[0022]绝缘包覆部22例如遍及整个周向地包覆筒状导体21的外周面。绝缘包覆部22例如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作为绝缘包覆部22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硅树脂、以交联聚乙烯、交联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为主成分的合成树脂等。作为绝缘包覆部22的材料,能够单独使用一种材料,或者适当地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材料。绝缘包覆部22例如能够通过对筒状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线束单元,具备:导电电路,其向车载设备间传导电;以及冷却部,其冷却所述导电电路,所述导电电路具备具有导电性的中空的筒状导体,所述冷却部具有冷却管,该冷却管能够供冷却介质在内部流通,并且与所述筒状导体分体,所述筒状导体的刚性比所述冷却管的刚性优异,所述冷却管贯通所述筒状导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单元,其中,所述冷却管的外周面与所述筒状导体的内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单元,其中,所述导电电路具有柔性导体和端子,所述柔性导体具有与所述筒状导体电连接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端子电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柔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地岳夫桑原正纪木本裕一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