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及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22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及应用,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包括冷侧波纹板、热侧平板和喷嘴,所述冷侧波纹板位于冷气通道一侧,所述热侧平板位于高温燃气通道一侧;在冷侧波纹板和热侧平板之间形成截面积周期性变化的丘陵形中间通道;所述冷侧波纹板和热侧平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喷嘴,形成含喷嘴的中间通道,并通过喷嘴内的冲击孔将冷气通道与中间通道连通;且喷嘴与冷侧波纹板的波谷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了突出的喷嘴流量系数高,流阻小的特点,能对热侧壁面形成高效的冷却;突出的喷嘴和波纹形成的半受限空间,能促使冷却气沿着波峰与平板形成的通道流动,突出的喷嘴能避免短孔效应,增大流量系数,从而减小了结构的流动阻力。阻力。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技术逐渐发展,其循环温度逐步提高,这使得涡轮机的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受限于涡轮叶片和燃烧室材料的耐热程度,涡轮前温度达到了一个瓶颈,因此,必须对涡轮叶片和燃烧室壁进行有效的冷却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高效工作。冲击对流冷却作为一种高效的内部冷却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涡轮导叶和燃烧室隔热屏的设计中。冲击对流冷却的基本原理:将冷却气通过冲击孔或喷嘴冲击到热壁面上,利用冲击高换热系数的特点带走热壁面上的热量,从而对壁面进行降温保护。
[0003]对于减弱横流的冲击冷却,Ekkad研究了延长喷嘴和波纹壁面对冲击换热的增强效果,研究表明,两种几何结构都减少了下游射流上横流引起的冲击换热减弱作用,但不同的结构对冲击换热的增强效果不一。延长喷嘴在高雷诺数下和波纹壁面一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低雷诺数下,由于喷嘴出口形成的流速分布特征,延长喷嘴的表现更加优异。现有技术中研究了波纹孔板加柱排结构对横流减弱的效果,实验数据表明波纹孔板有助于减少柱排结构引起的压降,但对换热的贡献比较有限。
[0004]发动机高温部件工作温度远超材料耐温极限,使用冲击对流冷却方式对其进行冷却时,由于阵列冲击孔结构的横流作用,会降低下游孔的冲击换热效果。由于冲击射流结构的流阻较大,供气压力不足容易导致冷却不足,进而导致部件过热失效。因此需要使用新结构来降低目前阵列冲击孔结构的横流效应和减小该结构的流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包括冷侧波纹板、热侧平板以及冷侧波纹板波谷上突出的圆柱喷嘴,利用了突出的喷嘴流量系数高,流阻小的特点,能对热侧壁面形成高效的冷却;突出的喷嘴和波纹形成的半受限空间,能促使冷却气沿着波峰与平板形成的通道流动,突出的喷嘴能避免短孔效应,增大流量系数,从而减小了结构的流动阻力。该结构适用于发动机燃烧室和涡轮导叶结构等高温部件。经过数值验证,使用该结构,能比现有阵列冲击孔平板结构具有更高的冷却效果,具有更小的流动阻力。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侧波纹板、热侧平板和喷嘴,所述冷侧波纹板位于冷气通道一侧,所述热侧平板位于高温燃气通道一侧;在冷侧波纹板和热侧平板之间形成截面积周期性变化的丘陵形中间通道;
[0008]所述冷侧波纹板和热侧平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喷嘴,形成含喷嘴的中间通道,并通过喷嘴内的冲击孔将冷气通道与中间通道连通;且喷嘴与冷侧波纹板的波谷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喷嘴为开有中心孔的圆柱喷嘴,所述中心孔为冲击孔。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热侧平板和冷侧波纹板所形成的通道平均高度H应在1

5倍的冲击孔径D
i
内。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冷侧波纹板的波纹为正弦型波纹,且波纹轨迹与流向垂直。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冷侧波纹板的波长λ为10

60mm,波纹振幅M为0.5

2倍的冲击孔孔径D
i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喷嘴的冲击孔孔径D
i
在1

5mm之间,喷嘴外径D
o
为1.5

2倍的冲击孔径。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喷嘴的轴向延长长度L为0.5

2倍的冲击孔径。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冲击孔为矩形分布,孔排流向间距S为4

8D
i
,孔排展向间距P为波纹波长λ的整数倍。
[0016]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应用于发动机喷管的收敛段。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能有效降低阵列孔排的横流效应,降低结构的流阻。具体实现的原理为:如图2所示,冷却气流B,通过位于冷侧波纹板波谷6的冲击孔3,形成冲击射流C冲击到热侧平板1上,对热侧平板进行冷却;突出喷嘴4避免了薄壁冲击孔的短孔效应,从而降低了整个结构的流阻,同时,突出的喷嘴4和波谷6共同作用,阻碍了冷气在沿着流向的流动,削弱了射流的横流效应,增强了换热效果;由于波纹起伏方向与流向垂直,波纹的波峰5与热侧平板形成较大的流向空间,较大的波纹振幅M促使冲击后冷气汇流D向这个流向空间汇集,并沿着这个空间向下游流动,减弱流向的流阻。在这些综合因素作用下,使得整个结构的换热效果好,流阻小。
[0019]经过数值验证,如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与传统阵列冲击模型的综合冷却效率对比分布云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效率更高,经过计算,本专利技术的面平均综合冷却效率从0.602提升至0.618,提升幅度为1.03倍,总压损失系数由0.640下降为0.491,下降至76.7%。
[0020]综上所述,该专利技术的优点为:(1)减弱阵列冲击的横流效应,冷却效率高;(2)冷却结构流阻小,能用较小压力的冷气对结构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流动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特征尺寸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孔排布置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案例与阵列冲击孔模型综合冷却效率对比云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1、冷侧波纹板;2、热侧平板;3、冲击孔;4、突出喷嘴;5、冷侧波纹板波峰;6、冷侧波纹板波谷;A、主流燃气;B、外涵冷却气流;C、冲击射流;D、冲击后冷气汇流;
D
i
、冲击孔径;D
o
、喷嘴外径;H、通道平均高度;L、喷嘴延长长度;M、波纹振幅;P、冲击孔排展向间距;S、冲击孔排流向间距;λ、波纹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侧波纹板、热侧平板和喷嘴,所述冷侧波纹板位于冷气通道一侧,所述热侧平板位于高温燃气通道一侧;在冷侧波纹板和热侧平板之间形成截面积周期性变化的丘陵形中间通道;所述冷侧波纹板和热侧平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喷嘴,形成含喷嘴的中间通道,并通过喷嘴内的冲击孔将冷气通道与中间通道连通;且喷嘴与冷侧波纹板的波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为开有中心孔的圆柱喷嘴,所述中心孔作为冲击孔,孔径为D
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侧平板和冷侧波纹板所形成的通道平均高度H应在1

5倍的冲击孔径D
i
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侧波纹板的波纹为正弦型波纹,且波纹轨迹与流向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强化冲击换热减弱横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侧波纹板的波长λ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惠人徐志鹏李继宸刘海涌刘存良郭涛李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