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水路系统及滤芯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602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净水水路系统及滤芯结构,一种净水水路系统,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的纯水侧与纯水输出端连通形成纯水流道,所述过滤部的纯水侧与所述纯水流道之间连通设置纯水支流;当进行制水操作时,所述过滤部的纯水侧所得纯水产生分流情况,一路纯水经纯水流道直接引导至纯水输出端输出,另一路纯水经纯水支流的引导后再回流至纯水流道对纯水输出端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纯水支流,一路纯水在纯水支流的输出路径延长引导再回流至纯水流道对纯水输出端输出,扩大了净水水路系统纯水的储存空间,这样,净水机在待机时产生的TDS浓度可以得到很大程度地降低,从而解决了首杯水TDS值高的问题。值高的问题。值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水水路系统及滤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净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净水水路系统及滤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过滤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常用于各种流体的过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滤系统广泛应用于居民用水的过滤,以消除水源、输送过程等对水的污染以及对水质的影响,以保证用水安全。反渗透过滤系统是居民饮用水过滤中常用的一种净水系统。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0613990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组件、滤芯及净水器,该水路系统具体为:原水从滤芯的一端进入,原水从外向内过滤,过滤后的纯净水通过中心管出去。该结构纯水腔较小,在净水器待机时,停留在原水侧的水TDS值较停留在纯水侧的水的TDS值高,使原水侧水的盐分容易渗透至纯水侧的水里,会使得半透膜纯水侧的水盐分浓度加大。由此导致每当净水器待机一段时间后,用户接取的首杯水,其TDS值较高,水质达不到过滤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水路系统及滤芯结构,增长纯水输出路径,解决了首杯水TDS值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
[0006]一种净水水路系统,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的纯水侧与纯水输出端连通形成纯水流道,所述过滤部的纯水侧与所述纯水流道之间连通设置纯水支流;当进行制水操作时,所述过滤部的纯水侧所得纯水产生分流情况,一路纯水经纯水流道直接引导至纯水输出端输出,另一路纯水经纯水支流的引导后再回流至纯水流道对纯水输出端输出。
[0007]本专利技术设置有纯水支流,一路纯水在纯水支流应用下,延长了输出路径后再引导回流至纯水流道对纯水输出端输出,能扩大了净水水路系统纯水的储存空间。这样,在过滤部的纯水侧存有足量纯水水源的情况下,净水机在待机时该过滤部纯水侧产生的TDS浓度可以得到很大程度地降低,从而解决了后续首杯水取用TDS值高的问题。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纯水流道的流道导向方向沿直线方向设置,使纯水流道内的纯水流动顺畅,确保用户取水需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纯水支流包括与过滤部的纯水侧连通的第一支流,所述第一支流的流道导向方向与纯水流道的流道导向方向相反。所述纯水支流包括第二支流,所述第二支流的流道导向方向与纯水流道的流道导向方向相同。该另一路纯水依次经所述第一直流、第二支流的引导后再回流至纯水流道对纯水输出端输出。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流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支流的入水端之间形成有用于纯水存留的存留空间。该另一路纯水依次经所述第一直流、存留空间、第二支流的引导后再回流至纯水流道对纯水输出端输出。该存留空间越大,纯水支流的水容量就越大,停机时,纯水侧的水盐分浓度便可以得到更好的稀释。
[0011]进一步地,所述纯水支流的水流量小于所述纯水流道的水流量。基于水量大小的偏差布局,可令纯水在生产输出的过程中产生有压力差,而让该过滤部纯水侧的纯水导出更有效。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滤芯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原水输入端、纯水输出端及浓水输出端;所述壳体内设置如上述所述的净水水路系统。
[00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呈筒状结构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的纯水侧在其筒状内侧形成,所述过滤部的筒状内侧设置有带孔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一端对应所述纯水输出端设置,所述纯水流道在所述中心管内形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分隔件以将中心管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纯水流道在所述第一空间内形成,所述纯水支流的输出路径经过所述第二空间。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部远离纯水输出端一侧和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空间;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与纯水输出端连通,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于所述第一间隙空间中设置有第一过水孔及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过水孔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纯水支流的输出路径依次经过第二空间、第一过水孔、第一间隙空间、第二过水孔、第一空间设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部的外周侧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空间,所述第二间隙空间与第一间隙空间连通。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部的外周侧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隔水件,所述隔水件与壳体之间形成纯水腔,所述纯水腔与第一间隙空间连通;所述第二空间、第一过水孔、连通设置的第一间隙空间与纯水腔、第二过水孔至第一空间之间形成纯水支流;所述隔水件与过滤部的外周侧之间形成原水腔,所述过滤部的外周侧为进水侧,所述原水腔与所述原水输入端连通。
[0018]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于所述中心管内的布置段长度与所述中心管的延伸长度,比例范围为1:3至1:5。
[0019]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专利技术设置有纯水支流,一路纯水在纯水支流的输出路径延长引导再回流至纯水流道对纯水输出端输出,扩大了净水水路系统纯水的储存空间,这样,净水机在待机时产生的TDS浓度可以得到很大程度地降低,从而解决了首杯水TDS值高的问题。
[0021]另一方面,由于在净水水路系统待机时,停留在纯水支流内的水源具有高TDS值,如果于待机后再进行取水应用时纯水支流内的水源不具有流动性的话,那么每增加一次待机次数,纯水支流内的水源的TDS值便会增加一些,从而使得反渗透膜纯水侧的水盐分浓度加大。本专利技术将位于纯水支流的纯水经引导而输入纯水流道后再由纯水输出端输出,当于待机后再进行取水应用时,纯水支流的纯水将带动待机时停留在纯水支流内具有高TDS值的水源由纯水输出端输出,这样便可以在满足较大的纯水腔容积的同时,解决了纯水支流内的水源不具有流动性的问题。
[0022]通过该滤芯结构的设置,将经过滤部过滤的纯水形成纯水流道及纯水支流组合应用的纯水分流引导,加长了纯水的流动路径,有效平衡滤芯结构纯水产水过程中的水压情况,促进产水效率;同时能增加过滤部纯水侧的纯水存水空间容积,使过滤部纯水侧的水盐分浓度得到有效稀释。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及水路走向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及水路走向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壳体1、原水输入端11、纯水输出端12、浓水输出端13、
[0027]中心管2、纯水孔21、第一过水孔22、第二过水孔23、分隔件24、第一空间25、第二空间26、密封槽27、
[0028]过滤部3、进水侧31、浓水侧32、纯水流道4、纯水支流40、第一支流41、存留空间42、第二支流43、
[0029]第一间隙空间5、第二间隙空间6、纯水腔61、原水腔62、隔水件63、间隔开口631、外扩段632、隔水槽633、
[0030]第一连接件7、第一通口71、第二通口72、
[0031]第二连接件8、通孔81、密封件9、隔离层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水路系统,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的纯水侧与纯水输出端连通形成纯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的纯水侧与所述纯水流道之间连通设置纯水支流;当进行制水操作时,所述过滤部的纯水侧所得纯水产生分流情况,一路纯水经纯水流道直接引导至纯水输出端输出,另一路纯水经纯水支流的引导后再回流至纯水流道对纯水输出端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流道的流道导向方向沿直线方向设置;所述纯水支流包括与过滤部的纯水侧连通的第一支流,所述第一支流的流道导向方向与纯水流道的流道导向方向相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支流包括第二支流,所述第二支流的流道导向方向与纯水流道的流道导向方向相同;该另一路纯水依次经所述第一直流、第二支流的引导后再回流至纯水流道对纯水输出端输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流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支流的入水端之间形成有用于纯水存留的存留空间;该另一路纯水依次经所述第一直流、存留空间、第二支流的引导后再回流至纯水流道对纯水输出端输出。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净水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支流的水流量小于所述纯水流道的水流量。6.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原水输入端、纯水输出端及浓水输出端;所述壳体内设置如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净水水路系统。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治钧黄振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领尚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