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隧道突泥涌水处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68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水利隧道突泥涌水处治方法,步骤A:清理部分突涌渣体至距离掌子面20m位置施作一道挡渣墙;步骤B:挡渣墙施工完成后,从洞外拉洞渣在堆积体上方铺垫道路和设备作业平台;步骤C:对挡渣墙至掌子面段落的突涌渣体表面进行封闭;步骤D:从挡渣墙位置开始对上部前方堆积体进行超前固结灌浆;步骤E:清理挡渣墙前方10m范围内上部渣体,保留10m的第一循环固结止浆盘,施作止浆墙;步骤F:从止浆墙位置开始对前方进行全断面加固超前灌浆。本方案对周边围岩均形成了密实的固结圈,将地下水有效堵在固结圈之外,后续开挖充分利用了围岩固结圈的自稳性,减少了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的受力,确保了开挖过程中的安全和初期支护的稳定。稳定。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隧道突泥涌水处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隧道突泥涌水处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突泥涌水治理方法主要为:首先对突涌体前端的淤泥进行清理,保留部分突涌体,然后从洞外拉渣回填,再对突涌体进行注浆固结,最后对突涌空腔的灌注砼回填密实。该方案仅对突涌体和空腔进行了处治,对周边围岩没有形成固结,后续开挖仍存在一定的塌方和突泥突水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利隧道突泥涌水处治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水利隧道突泥涌水处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A:清理部分突涌渣体至距离掌子面20m位置施作一道挡渣墙;
[0007]步骤B:挡渣墙施工完成后,从洞外拉洞渣在堆积体上方铺垫道路和设备作业平台;
[0008]步骤C:对挡渣墙至掌子面段落的突涌渣体表面进行封闭,形成封闭层;
[0009]步骤D:渣体加固从挡渣墙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隧道突泥涌水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清理部分突涌渣体至距离掌子面20m位置施作一道挡渣墙;步骤B:挡渣墙施工完成后,从洞外拉洞渣在堆积体上方铺垫道路和设备作业平台;步骤C:对挡渣墙至掌子面段落的突涌渣体表面进行封闭,形成封闭层;步骤D:渣体加固从挡渣墙位置开始对上部前方堆积体进行超前固结灌浆;步骤E:渣体加固完成后,清理挡渣墙前方10m范围内上部渣体,保留10m的第一循环固结止浆盘,施作止浆墙;步骤F:从止浆墙位置开始对前方进行全断面加固超前灌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隧道突泥涌水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挡渣墙采用C30砼浇筑,宽度2m,高度与渣体平齐;挡渣墙基础位于原开挖面顶部原岩上,基础和洞身边墙接触范围增加两排砂浆锚杆来提高挡渣墙与周边围岩的联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隧道突泥涌水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砂浆锚杆直径为Ф25mm,长度2m/根,入岩长度1m;挡渣墙基础中的砂浆锚杆按1.0m间距布置,洞身边墙中的砂浆锚杆按照0.5m间距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隧道突泥涌水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采用钻机在距离掌子面15m位置拱顶和两边侧墙打设若干个泄水孔,向掌子面后方引水,以减少地下水对渣体的浸泡软化及顶推作用;其中,泄水打设3~5个,泄水孔直径110mm,深度30m,外插角度20
°
~25
°
倾斜,孔内设反滤措施,并装设孔口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隧道突泥涌水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仁师军章晋旺李超陈相锋邱以欢卢子平朱晓天李红红李勇胜何晓辉吴培章修鑫刘涛朱少博赵旭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