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对各种流进行加热的装置,涉及影响气体或液体流动的装置、一般具有热源的流体加热器、其他类目的不包括的热的产生、热交换介质直接接触而相互不起化学反应的热交换装置和深井采油领域。由于电力工业的发展及电能的方便、经济、无污染等优点,电加热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但是一般的电加热装置,由于电热转换效率低,安全性差,使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对于加热易燃液体,问题就更显得突出。针对此问题,专利技术人曾于1987年在《管道科技》发表的论文“电磁场在输油工艺中应用初步探讨”中提出集肤效应电热装置的构想。此后沧州地区机床厂据此构想设计出了工频电热抽油杆,并于1991年5月23日和1992年8月14日分别申请了“多功能工频电热石油的装置”和“整体电缆式电热抽油杆”技术专利。该两项专利就是利用集肤效应原理,将抽油杆兼作加热体,使热转换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但美中不足的是该两项专利之装置,电连接多为线和点接触,导电性能差,易脱落,没有可靠的气液密封,腐蚀严重,降低使用寿命,且局限于很窄的应用范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场合应用,组合方便灵活,电绝缘气液密封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加热多种介质的组合式集肤效应电热装置,包括交流电源装置和电加热器两部分,电加热器为数根铁磁性金属管的机械连接和从管中穿过并接到管另一端的导线,其特征是电加热器由多个加热单体连接组合成密封体,每个加热单体是一根两端带有连接件的铁磁性金属管[1]并在其内套装有与之绝缘且两端为接插件的导电体[2],组合后的电加热器由终端连接件将铁磁性金属管[1]与导电体[2]电连接并气液密封,其首端的铁磁性金属管[1]与导电体[2]分别接到交流电源装置的两输出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梁长青,庞玉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