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548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对施工现场的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基于采集的地理信息,利用三维软件构建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利用三维软件进行输电角钢塔和机械设备的三维建模,并保存到模型库中;根据施工方案及相关规程规范进行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设置;基于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调用模型库中的模型,于实景地形模型中进行施工全过程三维模拟。该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辅助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方案模拟、优化,并可以直观地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交底,从而降低作业理解难度,使其能够准确和全面地把握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制要点。制要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输变电工程施工


技术介绍

[0002]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普遍存在工期紧、风险高、难度大等特点,当前的施工方案编写,通常采用文字描述结合二维图纸的方式,对技术人员来说,技术门槛高、工作量大,后续的施工交底过程中,作业理解难度较大,难以准确和全面地把握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0003]可见,为使作业人员能够准确和全面地把握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亟需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基于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采集的地理信息而构建的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结合构建的输电角钢塔和机械设备模型以及设置的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进行施工全过程三维模拟,可以辅助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方案模拟、优化,并可以直观地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交底,从而降低作业理解难度,使其能够准确和全面地把握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对施工现场的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基于采集的地理信息,利用三维软件构建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利用三维软件进行输电角钢塔和机械设备的三维建模,并保存到模型库中;根据施工方案及相关规程规范进行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设置;基于设置的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调用模型库中的机械设备以及输电角钢塔模型,于构建的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中进行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全过程三维模拟。
[0006]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所述无人机的参数设置如下:飞行期间机载GPS接收机数据采样间隔不大于1s,飞行上升及下降速度不大于10m/s;航向重叠度设置为60%~65%,旁向重叠度设置为30%~35%。
[0007]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所述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的构建,包括以下步骤,对采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预处理,其中,所述地理信息包括影像数据和定位数据,所述预处理包括定位数据精密化、影像和定位数据绑定、影像数据校正;基于完成预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影像连接点提取、影像密集匹配、区域网平差解
算、空中三角解算步骤对地形进行三维实景模型构建。
[0008]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所述输电角钢塔和机械设备的三维建模,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三维软件,建立不同规格的角钢或钢管横截面模型,并赋予其单位长度重量属性;根据输电角钢塔施工图,确定输电角钢塔每根杆件的角钢或钢管规格、长度及空间位置,建立所有杆件及完整的输电角钢塔三维模型,保存在模型库中;建立不同规格机械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保存在模型库中;针对所构建的机械设备三维模型,赋予其对应厂家提供的性能参数,确定其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数据。
[0009]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所述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的设置,包括以下步骤,对常见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方案及相关规程规范进行梳理;基于所梳理的施工方案及相关规程规范,将输电角钢塔分段、分片组装及吊装规则输入到三维软件中;基于所梳理的施工方案及相关规程规范,将构件补强、吊带绑扎规则输入到三维软件中。
[0010]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所述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全过程的三维模拟,包括以下步骤,在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中进行场地布置,确定机械设备三维模型的具体位置以及塔材的堆放位置;基于所设置的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从模型库中选择输电角钢塔杆件三维模型进行分片、分段组装;基于所设置的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进行构件补强和吊带绑扎;设置吊装速度,进行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全过程模拟。
[0011]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的,所述机械设备包括吊车和抱杆。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对施工现场的地理信息进行采集;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采集的地理信息,利用三维软件构建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三维建模模块:用于利用三维软件进行输电角钢塔和机械设备的三维建模,并保存到模型库中;规则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施工方案及相关规程规范进行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设置;三维模拟模块:用于基于设置的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调用模型库中的机械设备以及输电角钢塔模型,于构建的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中进行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全过程三维模拟。
[0013]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装置,包括处理器及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指令进行操作以执行根据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0014]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基于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采集的地理信息而构建的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结合构建的输电角钢塔和机械设备模型以及设置的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进行施工全过程三维模拟,可以辅助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方案模拟、优化,并可以直观地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交底,从而降低作业理解难度,使其能够准确和全面地把握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输电角钢塔模型及分段示意图;图3是构件补强示意图;图4是横担绑扎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吊车组塔示意图图中:1、起吊绳;2、吊点绳;3、补强构件;4、塔片;5、攀根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实施例一: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可应用于终端,可以由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装置可以集成在终端中,例如:任一具备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设备。参见图1,本实施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对施工现场的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基于采集的地理信息,利用三维设计软件构建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利用三维软件进行输电角钢塔和机械设备的三维建模,并保存到模型库中;根据施工方案及相关规程规范进行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设置;基于设置的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调用模型库中的机械设备以及输电角钢塔模型,于构建的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中进行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全过程三维模拟。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三维设计软件为数字化输电设计平台。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使用无人机进行信息的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对施工现场的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基于采集的地理信息,利用三维软件构建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利用三维软件进行输电角钢塔和机械设备的三维建模,并保存到模型库中;根据施工方案及相关规程规范进行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设置;基于设置的输电角钢塔组立规则,调用模型库中的机械设备以及输电角钢塔模型,于构建的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中进行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全过程三维模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的参数设置如下:飞行期间机载GPS接收机数据采样间隔不大于1s,飞行上升及下降速度不大于10m/s;航向重叠度设置为60%~65%,旁向重叠度设置为30%~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现场实景地形模型的构建,包括以下步骤,对采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预处理,其中,所述地理信息包括影像数据和定位数据,所述预处理包括定位数据精密化、影像和定位数据绑定、影像数据校正;基于完成预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影像连接点提取、影像密集匹配、区域网平差解算、空中三角解算步骤对地形进行三维实景模型构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角钢塔和机械设备的三维建模,包括以下步骤,利用三维软件,建立不同规格的角钢或钢管横截面模型,并赋予其单位长度重量属性;根据输电角钢塔施工图,确定输电角钢塔每根杆件的角钢或钢管规格、长度及空间位置,建立所有杆件及完整的输电角钢塔三维模型,保存在模型库中;建立不同规格机械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保存在模型库中;针对所构建的机械设备三维模型,赋予其对应厂家提供的性能参数,确定其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角钢塔组立施工三维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角钢塔组立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顺俊徐仲征郑熠珉陈根华王昊戴如章李锡民夏睿徐铼吴德勇丁俊峰史民康丁洁明周旭日尼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