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涝防治设施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193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利设施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涝防治设施的设计方法,包括:S1:针对待规划地区,构建耦合排水模型,并对耦合排水模型进行模拟得到区域总涝水量和蓄排设施参数;S2:根据蓄排设施参数对待规划地区的预定排水设施进行调整,随后返回S1,直至S1输出的的模拟结果符合预先确定的内涝防治标准后,将当前的预定排水设施作为关联于待规划地区的规划方案并输出。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构建耦合排水模型,对区域内进行模拟得到区域总涝水量,进而从整体区域中根据区域总涝水量生成蓄排设施参数,以此来实现对区域内的设施较好的规划效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仅针对单座排水设施进行设计在整体区域层面上可能会造成重复设计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设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涝防治设施的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设施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内涝防治设施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危及到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治理城市内涝是将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具体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合理确定城市各类内涝防治设施规模,就成为影响排水防涝方案制定、体系布局及工程投资的重要因素。
[0003]现有计数中中,针对内涝防治设施的设计规模的计算,主要是基于推理公式法,基于给定的内涝防治设计标准,对各类型内涝防治设施,如排水管渠、行泄通道及调蓄设施分别进行计算,以确定相关设施的设计规模,进而根据设计规模来对各设施进行设计。
[0004]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方案在实施时,通常是针对单个设施基于现有的内涝防治标准及规范体系中相关计算标准,迅速得到相应设施的设计计算结果,但缺陷在于不能从区域内涝防治的全局角度,对上述设施构成的体系进行系统计算与规模分配,从而导致可能的重复建设与投资浪费,以及系统间衔接与整体运营效率的降低。
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涝防治设施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针对待规划地区进行模拟,所述待规划地区预先规划设计有多个预定排水设施;所述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针对待规划地区,构建耦合排水模型,并对所述耦合排水模型进行模拟得到区域总涝水量和蓄排设施参数;所述蓄排设施参数包括:表面行泄通道的高峰一小时过流量、调蓄设施规模和末端排涝泵站规模;步骤S2:根据所述蓄排设施参数对所述待规划地区的所述预定排水设施进行调整,随后返回所述步骤S1,直至所述步骤S1输出的的模拟结果符合预先确定的内涝防治标准后,将当前的所述预定排水设施作为关联于所述待规划地区的规划方案并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生成所述区域总涝水量的方法包括:步骤A11:针对待规划地区,构建耦合排水模型;步骤A12:于预先设计的降雨事件中,对所述耦合排水模型进行模拟,得到多个模拟时间步长内流量;步骤A13:根据所有的所述模拟时间步长内流量生成单位步长总管渠流量;步骤A14:根据所述单位步长总管渠流量生成单位步长区域总涝水量;步骤A15:根据所述单位步长区域总涝水量生成所述区域总涝水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3中,根据所有的所述单位模拟流量生成所述单位步长总管渠流量的方法包括:式中:Q
tp

k
为所述单位步长总管渠流量,单位为m3;V
p

i
为所述耦合排水模型中的第i个雨水管渠排口的所述模拟时间步长内流量,单位为m3/s;t为模拟时间步长,单位为min;i为所述雨水管渠排口的排口编号;n为所述雨水管渠排口总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4中,根据所述单位步长总管渠流量生成所述单位步长区域总涝水量的方法包括:Q
t

k
=10V
s

k
φF

Q
tp

k
;式中:Q
t

k
为所述单位步长区域总涝水量,单位为m3;V
s

k
为模拟时间步长t内设计降雨量,单位为mm;为综合径流系数;F为涝水产流范围面积,单位为ha;Q
tp

k
为所述单位步长总管渠流量,单位为m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15,根据所述单位步长区域
总涝水量生成所述区域总涝水量的方法包括:式中:Q为所述区域总涝水量,单位为m3;Q
t

k
为所述单位步长区域总涝水量,单位为m3;K为模拟时间步长时段编号;N为模拟时间步长间隔总数。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在执行步骤A12后还包括蓄排设施参数计算过程,用于根据降雨事件中间数据得到所述蓄排设施参数,所述蓄排设施参数计算过程包括:步骤B11:获取于执行所述降雨事件时记录的中间数据,根据所述中间数据生成所述表面行泄通道的高峰一小时过流量;步骤B12:根据所述高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蔚卿李彤涂伊南周凯张钧王中柱张倩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