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536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包括上卡瓦,所述上卡瓦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上半卡瓦,两个所述上半卡瓦通过上搭扣机构相连或拆分;与所述上卡瓦对准相连的下卡瓦,所述下卡瓦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下半卡瓦,两个所述下半卡瓦通过下搭扣机构相连或拆分;其中,所述下卡瓦套接在下钻铤上并通过下搭扣机构固定,所述上钻铤能够插接在上钻铤内并与所述下钻铤对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满足多段仪器在井口对接时保证快速、稳定、安全的对接。安全的对接。安全的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属于石油钻井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钻测量仪器、随钻测井仪器、随钻地质导向仪器、旋转导向仪器等随钻仪器是水平井、定向井、大位移井等复杂结构井的重要钻井仪器和工具。近些年来,随钻仪器逐渐成为普及的钻井技术,成为了高效钻井的关键技术。
[0003]随着测量参数的不断丰富,随钻仪器的长度也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仪器超过十米,甚至达到二十米或者更长。如果在室内组装成一个整体,超长的仪器会给运输、吊装带来很高的成本和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绝大多数超长的仪器会分成多段,分段运送至井场,吊装至钻台进行组装。
[0004]虽然仪器被分成了很多段,但是每两段仪器组装时必须进行电气连接,也就是说在每两段仪器进行钻铤螺纹对接时,也会有电气连接件进行对接。有的电气连接件设计成管柱状,安装在钻铤内芯处;有的电气连接件设计成圆环状,安装在钻铤螺纹的端面台肩处。
[0005]无论电气连接件设计成何种样式和形状,都是在两段仪器进行钻铤螺纹对接时完成对接。常规的方法,先将需要对接的两段仪器的下钻铤固定在井口,当上钻铤下放时,由于钻台设备晃动、风力加持等多因素的影响,上钻铤往往会出现摇晃现象,这时需要人力去扶持,尽量保证上钻铤的稳定,人力手工操作时,费力费时,无法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钻铤的摇晃会使钻铤螺纹对接时出现磕碰现象,从而损坏钻铤螺纹;另外,电气连接件对接时,过大幅度的晃动会导致电气连接件连接失效、电气连接件的密封损坏等,这种情况发生时只能更换仪器,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满足多段仪器在井口对接时保证快速、稳定、安全的对接。
[0007]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包括:
[0008]上卡瓦,所述上卡瓦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上半卡瓦,两个所述上半卡瓦通过上搭扣机构相连或拆分;
[0009]与所述上卡瓦对准相连的下卡瓦,所述下卡瓦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下半卡瓦,两个所述下半卡瓦通过下搭扣机构相连或拆分;
[0010]其中,所述下卡瓦套接在下钻铤上并通过下搭扣机构固定,所述上钻铤能够插接在上钻铤内并与所述下钻铤对准。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半卡瓦包括第一上半卡瓦和第二上半卡瓦,所述第一上半卡瓦和所述第二上半卡瓦的一侧通过合页相连,另一侧通过所述上搭扣机构相连或拆分。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搭扣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半卡瓦上的上搭扣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半卡瓦上的上搭扣座;
[0013]其中,所述上搭扣座上设置有上搭扣拉环和上搭扣扳手,所述上搭扣拉环和所述上搭扣扳手之间通过上弹性组件相连。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半卡瓦包括第一下半卡瓦和第二下半卡瓦,所述第一下半卡瓦和所述第二下半卡瓦的一侧通过合页相连,另一侧通过所述下搭扣机构相连或拆分。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搭扣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下半卡瓦上的下搭扣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半卡瓦上的下搭扣座;
[0016]其中,所述下搭扣座上设置有下搭扣拉环和下搭扣扳手,所述下搭扣拉环和所述下搭扣扳手之间通过下弹性组件相连。
[001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上半卡瓦与所述第一下半卡瓦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上半卡瓦和所述第二下半卡瓦之间通过两个连接杆相连。
[001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卡瓦的内侧设置有上卡瓦聚四氟乙烯衬套,所述上卡瓦聚四氟乙烯衬套的上半部分设置锥形段。
[001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卡瓦的内侧设置有下卡瓦聚四氟乙烯衬套,所述下卡瓦聚四氟乙烯衬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台阶结构,形成与所述下钻铤配合的定位端面。
[002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半卡瓦上均设置有上卡瓦操作手柄,所述下半卡瓦上均设置有下半卡瓦操作手柄。
[002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半卡瓦上设置有吊耳。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能够在随钻仪器的多段钻铤井口装配时,保证上钻铤、下钻铤的对中性,由于钻台设备晃动、风力加持等多因素的影响,上钻铤往往会出现摇晃现象,本装置可避免人力去扶持,省时省力,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避免钻铤摇晃造成的钻铤螺纹对接时的磕碰现象,从而有效钻铤螺纹;另外,电气连接件对接时,聚四氟乙烯衬套的限位作用保证了电气连接件的有效连接、电气连接件的密封安全有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0025]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6]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8]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0029]100、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200、上钻铤,300、下钻铤,110、上卡瓦,111、第一上半卡瓦,112、第二上半卡瓦,113、上卡瓦聚四氟乙烯衬套,114、合页,115、吊环,116、上卡瓦操作手柄,120、上搭扣机构,121、上搭扣支架,122、上搭扣座,123、上搭扣拉环,
124、上搭扣扳手,130、下卡瓦,131、第一下半卡瓦,132、第二下半卡瓦,133、下卡瓦聚四氟乙烯衬套,134、合页,135、下卡瓦操作手柄,140、下搭扣机构,141、下搭扣支架,142、下搭扣座,143、下搭扣拉环,144、下搭扣扳手,150、连接杆,210、上连接器,310、下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
[0031]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100,其包括上卡瓦110和下卡瓦130。上卡瓦110和下卡瓦130通过若干连接杆150相连。其中,上卡瓦11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上半卡瓦,上半卡瓦均为半圆筒形的结构,组合而成的上卡瓦110为圆筒形或空心圆柱形的结构。上卡瓦110上设置有上搭扣机构120,能够将两个上半卡瓦连接或拆分。下卡瓦13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下半卡瓦,下半卡瓦同样均为板圆筒形结构,组合而成的下卡瓦130为圆筒形或空心圆柱形的结构。下卡瓦130上设置有下搭扣机构140,能够将两个下半卡瓦连接或拆分。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卡瓦(110),所述上卡瓦(11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上半卡瓦,两个所述上半卡瓦通过上搭扣机构(120)相连或拆分;与所述上卡瓦(110)对准相连的下卡瓦(130),所述下卡瓦(13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下半卡瓦,两个所述下半卡瓦通过下搭扣机构(140)相连或拆分;其中,所述下卡瓦(130)套接在下钻铤(300)上并通过下搭扣机构(140)固定,所述上钻铤(200)能够插接在上钻铤(200)内并与所述下钻铤(300)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卡瓦包括第一上半卡瓦(111)和第二上半卡瓦(112),所述第一上半卡瓦(111)和所述第二上半卡瓦(112)的一侧通过合页(114)相连,另一侧通过所述上搭扣机构(120)相连或拆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搭扣机构(12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半卡瓦(111)上的上搭扣支架(1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半卡瓦(112)上的上搭扣座(122);其中,所述上搭扣座(122)上设置有上搭扣拉环(123)和上搭扣扳手(124),所述上搭扣拉环(123)和所述上搭扣扳手(124)之间通过上弹性组件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随钻测量仪器管柱井口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卡瓦包括第一下半卡瓦(131)和第二下半卡瓦(132),所述第一下半卡瓦(131)和所述第二下半卡瓦(132)的一侧通过合页(134)相连,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波陈威杨震崔玖菊杨斌王杰华唐嘉楠刘熠祖张聪张照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地质测控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