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保温面料、纺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1519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种发热保温面料、生产方法及应用。一种发热保温面料,包括贴肤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贴肤内层面料由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针织而成;第一纱线为Z捻向,包括光能发热纤维、抗菌纤维;第二纱线为S捻向,包括吸湿发热纤维、蛋白纤维素纤维、聚乳酸纤维;外层面料由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针织而成;第三纱线为Z捻向包括光能发热纤维、气凝胶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第四纱线为S捻向包括光能发热纤维、气凝胶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择纱线并采用针织方式得到双层面料,具有显著的发热保温效果、良好的抗菌抗病毒功能、亲肤保健性能和皮肤干爽性能,且与肌肤接触时无任何副作用,卫生性能良好,使其在纺织纤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纤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纤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保温面料、纺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保温面料、生产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面料是用于制造衣服以及家纺用品等纺织品的重要原材料,现有的面料品种虽然众多,但大多为常规产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面料的健康性、舒适性和功能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提供能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新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迎合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功能性、舒适、环保、健康等面料的特征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近几年,诸如纳米抗菌面料、防水透湿面料及发热保暖面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总结,目前市场上的保暖发热面料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制备:方法1:以往保暖发热面料的开发主要采用增加织物的厚度或者添加保暖材料等方式,这就需要增加面料克重和厚度来提升保暖性,使得面料厚重,会显得身形臃肿,贴身穿着不舒适,而且不够保暖。
[0004]方法2:对现有面料进行后整理,使其具有发热保暖效果。后整理一般采用发热助剂等对面料进行表面处理,如专利CN201110021565.4(功能性组份为辣椒素)、CN202011520670.8(功能性组份为混合发热保暖涂料)、CN202111176682.8(功能性组份为辣椒素整理剂)、CN202122227541.6(功能性组份为石墨烯浆层)等等,该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持久性和舒适性不足,同时加交联剂会影响面料的舒适感;方法3:利用自身能产生热量的新型纤维混纺或者进行织物结构调整等制备而成,如CN201410805778.X(WARMPLUS吸湿发热纤维)、CN201811042329.9(咖啡纤维、远红外纤维)、CN202010612325.0(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的高支纱线)、CN202011213852.0(吸湿发热纤维)、CN201510581480.X(远红外聚酯纤维)、CN201710683699.X(面料的鱼鳞结构、里层面料和外层面料之间形成空气层)、CN201810021479.5(吸湿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里层绒布的表面附着抗菌剂)、CN201810021498.8(吸湿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CN201710683699.X(吸湿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外层为鱼鳞结构)、CN201911128896.0(吸湿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CN202010134040.0(吸湿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亲水改性)、CN201610080946.2(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CN201610785867.1(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CN202010718589.4(吸湿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CN202110030291.9(远红外光能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CN202011544156.8(吸湿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CN202110307545.7(光能超细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CN202110646639.7(吸湿发热纤维和多层结构)。
[0005]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面料的发热保暖方式单一,往往采用吸湿发热或者光能发热,不能有效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同时制备的面料功能性也比较单一,实际实用性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热保温面料、纺织方法及应用,通过选
择最合适的纱线并采用针织的方式得到双层面料,多种纱线混纺的纤维在针织后不仅发热保温效果显著,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功能、亲肤保健性能和皮肤干爽性能;同时,搭配了恰当的柔软剂和独特的磨毛工艺处理后使得成品面料的质感和保温性更加优良,使得该面料能够被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提高了面料的实用性。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热保温面料,包括贴肤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

所述贴肤内层面料由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针织而成;所述第一纱线包括40%~50%光能发热纤维和50%~60%抗菌纤维,混纺而成,Z捻向;所述第二纱线包括30%~40%吸湿发热纤维、30~40%蛋白纤维素纤维、20%~40%聚乳酸纤维,混纺而成,S捻向

所述外层面料由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针织而成;所述第三纱线包括30%~50%光能发热纤维、30%~40%气凝胶纤维和10%~40%锦纶纤维,混纺而成,Z捻向;所述第四纱线包括30%~50%光能发热纤维、30%~40%气凝胶纤维和10%~40%纤维素纤维,混纺而成,S捻向。
[0008]所述光能发热纤维选自碳化锆纤维、石墨烯纤维、竹炭纤维、远红外功能性粉体添加纤维、海藻碳改性棉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混合。
[0009]所述远红外功能性粉体添加纤维为添加有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粉体的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
[0010]所述第二纱线中的聚乳酸纤维、第三纱线中的锦纶纤维为短纤维,纤维长度为30~50cm。
[0011]一种发热保温面料的纺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复合面料,针织获得贴肤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后用绗缝的纹样将贴肤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绗缝缝合复合为一个整体的面料坯布;S2,柔软整理,使用柔软剂对面料坯布进行柔软整理,按质量份计,所述柔软剂为氨基硅油10~15份、蚕丝蛋白5~10份、氨基修饰葡聚糖3~8份、乳化剂2~5份和水100份的混合物;柔软整理温度为100~120℃,处理时间为10~15min;柔软整理完成后进行压榨、烘干;S3,定型整理,将经过柔软整理且烘干后的面料坯布进行定型整理,所述定型整理的工艺条件参数为温度160~180℃,面料运行速度20~30m/min,定型时间40s~90s;S4,磨毛整理,将经过定型整理后的面料坯布进行磨毛整理,采用砂皮磨毛和碳素磨毛结合工艺,首先利用砂皮磨毛将面料坯布表面的纤维切断,再利用碳素磨毛使面料坯布表面的绒毛长短一致;S5,将磨毛整理后的面料坯布利用去离子水进行水洗、压榨、烘干完成后得到发热保温面料。
[0012]所述步骤S1中,绗缝缝合复合使用的缝合线为第三纱线。
[0013]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烯马来酸酐钠盐、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比例混合;所述轧余率为60~75%,所述烘干采用蒸汽烘
干,烘干温度120~150℃,烘干时间15~20min。
[0014]所述步骤S4中,所述的磨毛整理的工艺条件参数为,首先采用砂皮磨毛工艺,砂皮目数采用180~240目,张力为300~400N,面料运行速度为15~35m/min,砂皮磨毛棍转速300~500r/min;碳素磨毛张力为300~400N,面料运行速度为15~30m/min,碳素磨毛辊转速200~300r/min。
[0015]所述步骤S5中,水洗温度50~70℃,水洗完后进行压榨,轧余率为60~75%,后续进行烘干,烘干采用蒸汽烘干,烘干温度120~150℃,烘干时间15~20min。
[0016]一种发热保温面料在制备运动服装、休闲服装、防寒服装、保暖内衣、睡袋外包中的应用。
[0017]本专利技术发热保温面料、纺织方法及应用,通过选择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保温面料,其特征是:包括贴肤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

所述贴肤内层面料由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针织而成;所述第一纱线包括40%~50%光能发热纤维和50%~60%抗菌纤维,混纺而成,Z捻向;所述第二纱线包括30%~40%吸湿发热纤维、30~40%蛋白纤维素纤维、20%~40%聚乳酸纤维,混纺而成,S捻向;

所述外层面料由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针织而成;所述第三纱线包括30%~50%光能发热纤维、30%~40%气凝胶纤维和10%~40%锦纶纤维,混纺而成,Z捻向;所述第四纱线包括30%~50%光能发热纤维、30%~40%气凝胶纤维和10%~40%纤维素纤维,混纺而成,S捻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保温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光能发热纤维选自碳化锆纤维、石墨烯纤维、竹炭纤维、远红外功能性粉体添加纤维、海藻碳改性棉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混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保温面料,其特征是:所述远红外功能性粉体添加纤维为添加有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粉体的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保温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纱线中的聚乳酸纤维、第三纱线中的锦纶纤维为短纤维,纤维长度为30~50cm。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发热保温面料的纺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S1,复合面料,针织获得贴肤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后用绗缝的纹样将贴肤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绗缝缝合复合为一个整体的面料坯布;S2,柔软整理,使用柔软剂对面料坯布进行柔软整理,按质量份计,所述柔软剂为氨基硅油10~15份、蚕丝蛋白5~10份、氨基修饰葡聚糖3~8份、乳化剂2~5份和水100份的混合物;柔软整理温度为100~120℃,处理时间为10~15min;柔软整理完成后进行压榨、烘干;S3,定型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锐玲
申请(专利权)人:福锐登上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