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及纺织品技术

技术编号:349355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品染整工艺及纺织品。一种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使用纯碱作为染色碱剂,并将染色碱剂分为两部分,包括以下步骤:升温至第一温度下将待处理纺织品浸泡于浴液中保持第一时间;保持在第一温度下,分别间隔一定时间逐次加入染料、保护助剂、第一部分染色碱剂,再保持第二时间;以第一升温速率升温到第二温度后加入第二部分染色碱剂,保持第三时间后取出;清洗整理得到染色后的纺织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及纺织品利用碱性很弱的纯碱对作为染色助剂对纺织品进行染色,且在染色工艺中将纯碱分两次添加,尽可能的降低染色工艺对纤维上消臭基团的损害,最终确保了纺织品的消臭性能,提升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及纺织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品染整工艺及纺织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消费者对家用纺织品的舒适性、卫生性以及其他多功能特性上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会希望纺织品具有消臭去味功能。
[0003]为了使纺织品具有消臭去味通常都是采用消臭纤维作为纺织品原料来实现,现有的消臭纤维的消臭原理为通过对纤维改性的方式实现,通过将具有消臭特性的基团引入到纤维的分子链上,使得纤维具有了消臭功能。功能性基团的存在使得纤维本身的特性会发生改变,而且消臭功能的存在是因为功能性基团,如果采用常规染整工艺将纤维纺织成布料后,不但对色牢度、耐水洗会有影响,还可能使得功能性基团脱落、失效,因此需要新的有针对性的染整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分阶段进行染色处理,且染色用的各类助剂分步添加,尽可能的降低染色工艺中染色碱剂对纤维上消臭基团的损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心采用强碱类染色碱剂染色后使得消臭纤维纺织的实际消臭性能大大下降的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使用纯碱作为染色碱剂,并将染色碱剂分为两部分,包括以下步骤:S1.升温至第一温度下将待处理纺织品浸泡于浴液中保持第一时间;S2.保持在第一温度下,分别间隔一定时间逐次加入染料、保护助剂、第一部分染色碱剂,再保持第二时间;S3.以第一升温速率升温到高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后加入第二部分染色碱剂,保持第三时间后取出;S4.清洗整理得到染色后的纺织品。
[0006]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漂白预处理步骤,preS1.配置漂白液,所述漂白液为包括以下物质的水溶液:包括除油剂0.1~1g/L、渗透剂0.1~1g/L、络合剂0.1~1g/L,并加入纯碱和/或双氧水作为pH调节剂,将漂白液pH值调节至9~9.5,其中双氧水用量不超过2g/L;preS2漂煮. 50~100min,70~80℃;preS3清洗. 先用水热洗50~60℃
×
10~20min,然后在常温下清水冲洗,再用0.1~1g/L的冰醋酸水溶液清洗,最后用水清洗掉冰醋酸得到待处理纺织品。
[0007]所述步骤S4中,清洗整理纺织品的步骤为,用去离子水加入冰醋酸,调节pH值到4.5~5.5,然后将染色后的纺织品放入,浸泡10~30分钟,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掉酸味。
[0008]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第一部分染色碱剂占染色碱剂总含量的25%~40%,第二部
分染色碱剂占染色碱剂总含量的75%~60%。
[0009]所述步骤S2具体为,加入染料后间隔10~20min加入保护助剂,再间隔10~20min加入第一部分染色碱剂。
[0010]所述第一温度为30~45℃,第一时间为5~15min,第二温度为55~70℃,第二时间为5~15min,第三时间为50~60min,第一升温速率0.5~2℃/min;在第三时间段内保持pH 10~10.5。
[0011]所述第一温度为40℃,第一时间为15min,第二温度为60℃,第二时间为5min,第三时间为60min,第一升温速率1℃/min。
[0012]所述步骤S1中,在保持第一时间时检测浴液的硬度,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加入络合剂将浴液硬度降低到100ppm以下。
[0013]所述保护助剂为硫酸钠。
[0014]一种消臭纤维纺织品,由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进行染整后得到。
[0015]本专利技术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及纺织品利用碱性很弱的纯碱对作为染色助剂对纺织品进行染色,且在染色工艺中将纯碱分两次添加,尽可能的降低染色工艺对纤维上消臭基团的损害,最终确保了纺织品的消臭性能,提升了产品质量。
[0016]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中染色部分的工艺流程图。
[0018]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
[0020]一种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使用纯碱作为染色碱剂,并将染色碱剂分为两部分,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漂白预处理:preS1.配置漂白液,所述漂白液为包括以下物质的水溶液:除油剂0.1~1g/L、渗透剂0.1~1g/L、络合剂0.1~1g/L,并加入纯碱和/或双氧水作为pH调节剂,将漂白液pH值调节至9~9.5,其中双氧水用量不超过2g/L,过高的双氧水用量容易在漂白预处理时对消臭基团造成损害;preS2漂煮.50~100min,70~80℃;preS3清洗. 先用水热洗50~60℃
×
10~20min,然后在常温下清水冲洗,再用0.1~1g/L的冰醋酸水溶液清洗,最后用水清洗掉冰醋酸得到待处理纺织品。
[0021]然后,如图1所示,对待处理纺织品进行染整工艺:
S1.升温至第一温度下将待处理纺织品浸泡于浴液中保持第一时间;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浴液通常为常规的自来水,在此阶段保证待处理纺织品充分浸润外,考虑到有些地区自来水硬度较高,为了避免水中的金属离子对织物造成损害,影响染色效果,在本步骤中还需要检测浴液的硬度,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加入络合剂将浴液硬度降低到100ppm以下;S2.保持在第一温度下,分别间隔一定时间逐次加入染料、保护助剂、第一部分染色碱剂,再保持第二时间;S3.以第一升温速率升温到高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后加入第二部分染色碱剂,保持第三时间后取出;在步骤S2、S3中,分步、分阶段,以一定时间间隔加入染料、保护助剂、第一部分染色碱剂、第二部分染色碱剂是因为具有消臭基团的纤维可能会在染色过程中受到染色碱剂的影响,使得最终纺织品的消臭性能下降;因此,将染色碱剂分为两部分,且仅使用弱碱中的Na2CO3碳酸钠(纯碱)作为染色碱剂,禁用更强的碱类;先在较低的温度下以保护助剂对纤维材料预处理并染了部分颜色形成一定的保护层后,再用第二温度和第二部分染色碱剂对纺织品进行全面染色,消除染色工艺对消臭性能造成的影响;在本工艺中,保护助剂即起到促进染料上色,提高色牢度的作用,也对消臭纤维做了底色保护。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第一部分染色碱剂占染色碱剂总含量的25%~40%,第二部分染色碱剂占染色碱剂总含量的75%~60%;分步加入染料、保护助剂、第一部分染色碱剂的具体为方式为,加入染料后间隔10~20min加入保护助剂,再间隔10~20min加入第一部分染色碱剂。所述第一温度为30~45℃,第一时间为5~15min,第二温度为55~70℃,第二时间为5~15min,第三时间为50~60min,第一升温速率0.5~2℃/min;在第三时间段内保持pH 10~10.5。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纯碱作为染色碱剂,并将染色碱剂分为两部分,包括以下步骤:S1.升温至第一温度下将待处理纺织品浸泡于浴液中保持第一时间;S2.保持在第一温度下,分别间隔一定时间逐次加入染料、保护助剂、第一部分染色碱剂,再保持第二时间;S3.以第一升温速率升温到高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后加入第二部分染色碱剂,保持第三时间后取出;S4.清洗整理得到染色后的纺织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漂白预处理步骤,preS1.配置漂白液,所述漂白液为包括以下物质的水溶液:除油剂0.1~1g/L、渗透剂0.1~1g/L、络合剂0.1~1g/L,并加入纯碱和/或双氧水作为pH调节剂,将漂白液pH值调节至9~9.5,其中双氧水用量不超过2g/L;preS2漂煮.50~100min,70~80℃;preS3清洗. 先用水热洗50~60℃
×
10~20min,然后在常温下清水冲洗,再用0.1~1g/L的冰醋酸水溶液清洗,最后用水清洗掉冰醋酸得到待处理纺织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臭纤维纺织品染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清洗整理纺织品的步骤为,用去离子水加入冰醋酸,调节pH值到4.5~5.5,然后将染色后的纺织品放入,浸泡10~30分钟,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锐玲
申请(专利权)人:福锐登上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