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参数供热的蒸汽梯级利用系统,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锅炉的主蒸汽出口通过主蒸汽管与汽轮机高压缸的进汽口连接、再热蒸汽出口通过热段再热蒸汽管与汽轮机中压缸的进汽口连接,所述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冷段再热蒸汽管连接并返回锅炉的再热器,所述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汽口与汽轮机低压缸的进汽口连接,所述主蒸汽管连通主蒸汽管支管,所述主蒸汽管支管通过高参数背压机进汽管连接高参数背压机的进汽口、通过主蒸汽供热管连接第一供热目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参数供热的蒸汽梯级利用系统,针对深度调峰工况下满足多种供热需求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式,解决供热需求与汽轮机深度调峰的矛盾。求与汽轮机深度调峰的矛盾。求与汽轮机深度调峰的矛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参数供热的蒸汽梯级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
,具体涉及一种多参数供热的蒸汽梯级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清洁能源发电迅猛发展,为促进清洁能源发电消纳,传统火电逐渐转型,电负荷逐年走低且频繁参与深度调峰。而对于热电联产电厂来说,一方面由于小型供热锅炉逐渐被取缔,电厂集中供热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机组频繁深度调峰,难以保证供热需求,二者矛盾逐渐加剧。
[0003]针对该问题,目前主要采用汽轮机旁路供热,如图1所示,即将参数蒸汽通过汽轮机旁路减温减压后供热用户,蒸汽不通过汽轮机做功,实现热电解耦。这种方式能量损失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参数供热的蒸汽梯级利用系统,针对深度调峰工况下满足多种供热需求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式,由高参数背压机和低参数背压机供应抽汽,解决供热需求与汽轮机深度调峰的矛盾。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多参数供热的蒸汽梯级利用系统,包括锅炉、汽轮机高压缸、汽轮机中压缸和汽轮机低压缸,所述锅炉的主蒸汽出口通过主蒸汽管与汽轮机高压缸的进汽口连接、再热蒸汽出口通过热段再热蒸汽管与汽轮机中压缸的进汽口连接,所述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冷段再热蒸汽管连接并返回锅炉的再热器,所述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汽口与汽轮机低压缸的进汽口连接,所述主蒸汽管连通主蒸汽管支管,所述主蒸汽管支管通过高参数背压机进汽管连接高参数背压机的进汽口、通过主蒸汽供热管连接第一供热目标。
[0007]进一步地,所述高参数背压机的排汽口通过高参数背压机排汽管与冷段再热蒸汽管连通,所述锅炉、主蒸汽管支管、高参数背压机进汽管、高参数背压机、高参数背压机排汽管和冷段再热蒸汽管之间形成有高参数背压机循环回路。
[0008]进一步地,所述高参数背压机设有抽汽口,其抽汽压力为4~7MPa。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热目标的抽汽压力为7~10MPa。
[0010]进一步地,所述热段再热蒸汽管连通热段再热管支管,所述热段再热管支管通过低参数背压机进汽管连接低参数背压机的进汽口、通过再热蒸汽供热管连接第二供热目标。
[0011]进一步地,所述低参数背压机的排汽口与采暖供热设备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低参数背压机设置有可进行工业抽汽的抽汽口,所述低参数背压机设有抽汽口,其抽汽压力为0.5~2MPa。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供热目标的抽汽压力为2~4MPa。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主蒸汽管与汽轮机高压缸之间设有汽轮机高压阀门。
[0015]进一步地,所述热段再热蒸汽管与汽轮机中压缸之间设有汽轮机中压阀门。
[00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供热蒸汽均由高参数背压机和低参数背压机供给,不受原汽轮机深度调峰影响。
[0018]2、本专利技术实现了0.5~10MPa供热参数的全面覆盖,电厂可以根据实际供热需求,摘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实施,亦可全部实施。
[0019]3、本专利技术所有蒸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大幅降低了能量的损耗,供热经济性极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原汽轮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蒸汽梯级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1
‑
锅炉,2
‑
汽轮机高压阀门,3
‑
汽轮机中压阀门,4
‑
汽轮机高压缸,5
‑
汽轮机中压缸,6
‑
汽轮机低压缸,7
‑
主蒸汽管,8
‑
热段再热蒸汽管,9
‑
冷段再热蒸汽管,10
‑
高参数背压机,11
‑
低参数背压机,12
‑
主蒸汽管支管,13
‑
主蒸汽供热管,14
‑
高参数背压机进汽管,15
‑
高参数背压机排汽管,16
‑
热段再热管支管,17
‑
再热蒸汽供热管,18
‑
低参数背压机进汽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2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多参数供热的蒸汽梯级利用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锅炉1、汽轮机高压缸4、汽轮机中压缸5和汽轮机低压缸6,所述锅炉1的主蒸汽出口通过主蒸汽管7与汽轮机高压缸4的进汽口连接、再热蒸汽出口通过热段再热蒸汽管8与汽轮机中压缸5的进汽口连接,所述汽轮机高压缸4的排汽口通过冷段再热蒸汽管9连接并返回锅炉1的再热器,所述汽轮机中压缸5的排汽口与汽轮机低压缸6的进汽口连接,所述主蒸汽管7连通主蒸汽管支管12,所述主蒸汽管支管12通过高参数背压机进汽管14连接高参数背压机10的进汽口、通过主蒸汽供热管13连接第一供热目标。
[0027]所述高参数背压机10的排汽口通过高参数背压机排汽管15与冷段再热蒸汽管9连通,所述锅炉1、主蒸汽管支管12、高参数背压机进汽管14、高参数背压机10、高参数背压机排汽管15和冷段再热蒸汽管9之间形成有高参数背压机循环回路。
[0028]所述高参数背压机10设有抽汽口,其抽汽压力为4~7MPa。
[0029]所述第一供热目标的抽汽压力为7~10MPa。
[0030]所述热段再热蒸汽管8连通热段再热管支管16,所述热段再热管支管16通过低参数背压机进汽管18连接低参数背压机11的进汽口、通过再热蒸汽供热管17连接第二供热目标。
[0031]所述低参数背压机11的排汽口与采暖供热设备连接。
[0032]所述低参数背压机11设置有可进行工业抽汽的抽汽口,所述低参数背压机11设有抽汽口,其抽汽压力为0.5~2MPa。
[0033]所述第二供热目标的抽汽压力为2~4MPa。
[0034]所述主蒸汽管7与汽轮机高压缸4之间设有汽轮机高压阀门2。
[0035]所述热段再热蒸汽管8与汽轮机中压缸5之间设有汽轮机中压阀门3。
[0036]主蒸汽由锅炉1过热器出来后分为两路,一路经汽轮机高压阀门2进入汽轮机高压缸4,汽轮机高压缸4排汽进入冷段再热蒸汽管9;另一路经主蒸汽支管再分为两路,一路至主蒸汽供热管13对第一供热目标供热,可满足压力为7~10MPa的工业抽汽;另一路经高参数背压机进汽管14进入高参数背压机10做功,高参数背压机10的抽汽口,可满足压力为4~7MPa的工业抽汽,高参数背压机10的排汽经其排汽口进入冷段再热蒸汽管9。汽轮机高压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参数供热的蒸汽梯级利用系统,包括锅炉、汽轮机高压缸、汽轮机中压缸和汽轮机低压缸,所述锅炉的主蒸汽出口通过主蒸汽管与汽轮机高压缸的进汽口连接、再热蒸汽出口通过热段再热蒸汽管与汽轮机中压缸的进汽口连接,所述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口通过冷段再热蒸汽管连接并返回锅炉的再热器,所述汽轮机中压缸的排汽口与汽轮机低压缸的进汽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蒸汽管连通主蒸汽管支管,所述主蒸汽管支管通过高参数背压机进汽管连接高参数背压机的进汽口、通过主蒸汽供热管连接第一供热目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数供热的蒸汽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参数背压机的排汽口通过高参数背压机排汽管与冷段再热蒸汽管连通,所述锅炉、主蒸汽管支管、高参数背压机进汽管、高参数背压机、高参数背压机排汽管和冷段再热蒸汽管之间形成有高参数背压机循环回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数供热的蒸汽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参数背压机设有抽汽口,其抽汽压力为4~7MPa。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数供热的蒸汽梯级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斌,文圆圆,曾娅,董天文,李永强,邱超全,徐晓康,宋建华,李压伟,湛世界,邓仪新,蒋玺,廖豪,罗焱,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