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502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包括设于屋顶的收集槽和与其连接的初级过滤管,初级过滤管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出水口分为两路,一路为用于雨水净化的过滤管,另一路为直接输送雨水的出水管;过滤管由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细沙过滤管、活性炭过滤管、反渗透膜过滤管和空滤管组成,以上过滤管单元均为竹节型管道,每个竹节型管道两端均设有金属过滤网,竹节型管道之间通过磁吸密封圈连接,过滤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水龙头且管道底部密封接地上述装置可用于平顶房,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清洁,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降低用水成本,安装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便于对现有房屋进行改造。进行改造。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资源短缺严重的地区,雨水收集利用可以部分缓解目前的缺水状况,而房顶雨水相对地面径流而言较为干净,适合回收利用。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后,经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从而达到使用标准。目前屋顶雨水收集装置一般是利用斜屋顶的坡面进行雨水收集,再通过静置沉淀的方式对雨水进行处理。该雨水处理方法的效果较差,因为水中依然含有大量杂质和细菌,可能造成收集的雨水无法使用,从而影响雨水的利用率。除此之外,此雨水收集方式对平屋顶并不适用,且屋顶上灰尘、树叶、鸟类排泄物等污染物对会屋顶径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平顶房的可拆卸清洁的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0004]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包括设于屋顶的收集槽和与其连接的初级过滤管,初级过滤管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出水口分为两路,一路为用于雨水净化的过滤管,另一路为直接输送雨水的出水管;过滤管由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细沙过滤管、活性炭过滤管、反渗透膜过滤管和空滤管组成,以上过滤管单元均为竹节型管道,每个竹节型管道两端均设有金属过滤网,竹节型管道之间通过磁吸密封圈连接,过滤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水龙头且管道底部密封接地。
[0005]优选地,所述磁吸密封圈包括可拆卸式橡胶密封圈和强力磁吸环,管道之间的磁吸密封圈相接处边缘通过螺钉连接和固定管道。
[0006]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为直角弯管,内部设置有开关阀和防倒流内置水阀。开关阀门用于控制顶部储水的下流,便于清洗下部过滤管;防倒流内置水阀用于防止水管堵塞净水倒流导致的二次过滤,浪费过滤材料。
[0007]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与屋顶的接触面,过滤管和出水管与地面接触面均设计有防渗层。
[0008]优选地,所述收集槽为碗状,顶部设有可拆卸的滤盖,一侧设有溢水口,滤盖的孔径为5

8mm,收集槽通过支架固定在屋顶。碗状设计,便于雨水在底部汇集。
[0009]优选地,所述初级过滤管为砾石过滤管,砾石粒径为2

10mm,且粒径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
[0010]优选地,所述细沙过滤管内细沙粒径为0.2

0.5mm。
[0011]优选地,所述出水管由若干竹节型管道通过磁吸密封圈连接而成。
[0012]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与细沙过滤管相接处设有磁吸密封圈。
[001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该装置可用于平顶房和斜屋
顶房的雨水收集净化;2、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清洁,增加雨水的在使用范围;3、该装置无需动力设备,利用水的自重进行净水和用水;4、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降低用水成本;5、该装置安装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便于对现有房屋进行改造。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5为竹节型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防逆流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包括设于屋顶1的收集槽3和与其连接的初级过滤管5,初级过滤管5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管6;排水管6的出水口分为两路,一路为用于雨水净化的过滤管,另一路为直接输送雨水的出水管;过滤管由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细沙过滤管7、活性炭过滤管8、反渗透膜过滤管9和空滤管组成,以上过滤管单元均为竹节型管道,每个竹节型管道两端均设有金属过滤网11,竹节型管道之间通过磁吸密封圈12连接,过滤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水龙头10且管道底部密封接地。磁吸密封圈12包括可拆卸式橡胶密封圈和强力磁吸环,管道之间的磁吸密封圈相接处边缘有螺钉孔13,通过螺钉16连接和固定管道。
[0022]收集槽3通过三根支架16固定在屋顶1,为了更好地保证雨水持续不断地从雨水收集槽3流向过滤管道,设计雨水收集槽3为碗状,底部设置出水口;还在所述集水槽3设置与其相匹配的可拆卸滤盖4,这样能够拦截雨水中的树叶、石子和大颗粒物质等等杂物进入集水槽,避免雨水净化效果受到影响、过滤管道堵塞,在滤盖4上方收集槽侧壁设置溢水口2,防止雨水过多对屋顶造成额外压力。集水槽3底部设置有雨水出水口,出水口连接装有砾石的初级过滤管5,初级过滤管5接到排水管6,此管道再分为两根管道,一根为过滤管(即饮用水管道),一根为出水管(即其他用水管道),管道末端各有一个水龙头10。排水管6为直角弯管,管中设置有开关阀门17和防倒流内置水阀18,开关阀门17用于控制顶部储水的下流,便于清洗下部过滤管;防倒流内置水阀18用于防止水管堵塞净水倒流导致的二次过滤,浪费过滤材料。
[0023]细沙过滤管7、活性炭过滤管8、反渗透膜过滤管9等雨水过滤管可由竹竿直接打通内部分节而制成,则材料来源更广,制造更加简单,成本更低,竹竿内部打磨光滑,可以使雨水流动更加顺畅,竹竿直径大于10cm效果更好;所述雨水收集槽3、初级过滤管5、排水管6均采用PP管,则制造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优选地,管道两端可设置金属过滤网
[0024]所述收集槽3、初级过滤管道5、排水管6、均设置于平顶屋的屋顶上方,设置于平顶屋1侧面的过滤管,排水管6与屋顶的接触面,过滤管和排水管6与地面接触面均设计有防渗层。过滤管末端可以直接设置于地面上,也可以悬空,雨水则通过出水管流入各过滤管进行
净化,最后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水龙头10流出作为生活用水使用。经过出水管流出的雨水通过水龙头10流出作为其他用水使用,如苗圃花卉与蔬菜灌溉、牲畜喂养、厕所冲洗等用水。
[0025]上述雨水收集净化装置的安装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1)针对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在屋顶通过支撑架设置收集雨水的碗状集水槽3;
[0027](2)管道的设计,集水槽3通过出水口连接初级过滤管道5,再接排水管6,排水管6末端向下分支为过滤管和出水管;
[0028](3)设计过滤管,由若干竹节型管道组成,在各竹节型管道端口边缘处设置磁吸装置以及密封圈装置,边缘安装螺钉紧固,且每节竹节型管道口安有金属过滤网;
[0029](4)过滤管由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细沙过滤管7、活性炭过滤管8、反渗透膜过滤管9和空滤管;
[0030](5)管道底部密封接地,经过滤管的水龙头出来的水可达饮用水标准,经出水管出来的水可用于冲厕、灌溉等;
[0031](6)根据房屋的高度增减竹节型管道个数,可以根据净水需求组合各竹节式滤水管,直到得到稳定净水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屋顶(1)的收集槽(3)和与其连接的初级过滤管(5),初级过滤管(5)另一端连接有排水管(6);排水管(6)的出水口分为两路,一路为用于雨水净化的过滤管,另一路为直接输送雨水的出水管;过滤管由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细沙过滤管(7)、活性炭过滤管(8)、反渗透膜过滤管(9)和空滤管组成,以上过滤管单元均为竹节型管道,每个竹节型管道两端均设有金属过滤网(11),竹节型管道之间通过磁吸密封圈(12)连接,过滤管和出水管上均设有水龙头(10)且管道底部密封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密封圈(12)包括可拆卸式橡胶密封圈和强力磁吸环,管道之间的磁吸密封圈(12)相接处边缘通过螺钉(15)连接和固定管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6)为直角弯管,内部设置有开关阀(17)和防倒流内置水阀(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水收集净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睿含张明礼王延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