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架机构及双片体无人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85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架机构及双片体无人船,其中折叠架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两个连接架体、至少两个支撑管、铰接第一连接管和连接架体的第一铰链模块以及铰接连接架体和支撑管的第二铰链模块;其中,第一铰链模块包括第一活动铰链与第一限位铰链限位连接,使连接架体能够相对第一连接管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第二铰链模块包括第二活动铰链与第二限位铰链限位连接,使支撑管能够相对连接架体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折叠架机构相比于传统的折叠结构折叠层级更小,在折叠层级小的同时还能保证整体结构的强度,解决了传统折叠结构因折叠层级较多导致强度不够或者易变形的结构难题。层级较多导致强度不够或者易变形的结构难题。层级较多导致强度不够或者易变形的结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架机构及双片体无人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片体无人船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折叠架机构及双片体无人船。

技术介绍

[0002]无人船具有作业效率高、安全快捷、省时省力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海洋探测、环境探测、水文以及环保监测等领域。为了提高无人船艇航行稳定性和航速,许多类型的双片体无人船艇被人们研制出来。双片体无人船型具有航行稳定性高、航行速度快、操纵性良好等优点,已经应用在许多领域。但是双片体无人船对吃水比较敏感,而且片体间连接架为了能承受更大的应力,整个连接架通常作为一体结构,且重量较重,占用了更多的船片体重量,使整个双片体无人船载重量大大减少。而且一体化的片体连接架除较为笨重以外,在仓储和运输时占用较大的空间,一般的货车难以装载和运输;使用时因为一体化的结构常需要吊车吊起片体连接架与片体连接安装,给使用者造成了许多麻烦。
[0003]为解决双片体间连接架存在的重量较重、空间占用率较大导致不便仓储和运输等重大问题,消除双片体无人船使用者和购买者的顾虑,将连接架设计为折叠架,解决了传统的双片体连接架重量大导致吃水深、续航受影响等技术问题,提高了无人船的整体性能。
[0004]然而,传统的折叠架折叠层级较多,通常在使用时易发生变形和结构强度难以保证。并且传统的折叠结构由于层次较多,增加了使用者在操作时的潜在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架机构及双片体无人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片体无人船的折叠架容易变形、结构强度弱以及操作风险大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架机构,包括:
[0008]第一连接管、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两侧的连接架体、至少两个分别设于每一所述连接架体背离所述第一连接管一侧的支撑管、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连接架体的第一铰链模块以及铰接所述连接架体和所述支撑管的第二铰链模块;
[0009]其中,所述第一铰链模块包括第一限位铰链和第一活动铰链,所述第一限位铰链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所述第一活动铰链设于所述连接架体上,所述第一活动铰链与所述第一限位铰链限位连接,使所述连接架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管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0010]所述第二铰链模块包括第二限位铰链和第二活动铰链,所述第二限位铰链设于所述连接架体上,所述第二活动铰链设于所述支撑管上,所述第二活动铰链与所述第二限位铰链限位连接,使所述支撑管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架体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统的折叠结构折叠层级较多,通常在使用时易发生变形和结构强度难以保证。本实施例的折叠架机构相比于传统的折叠结构折叠层级更小,且
使用限位铰链连接,在折叠层级小的同时还能保证整体结构的强度,解决了传统折叠结构因折叠层级较多导致强度不够或者易变形的结构难题。并且传统的折叠结构由于层次较多,增加了使用者在操作时的潜在危险。而折叠架采用的限位铰链的新型连接结构极大减少了接缝处,折叠后的形态也可以极大避免使用者夹手的风险,且折叠架在组装、操作上极具优势性,解决了传统折叠结构对使用者有较多危险隐患的难题。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铰链上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活动铰链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并且能够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限位铰链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活动铰链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以限位所述第一活动铰链的转动角度,使所述连接架体能够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限位第一活动铰链的转动角度,使连接架体能够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铰链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铰链相接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用于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面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围的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活动铰链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铰链相接的第一活动面,所述第一活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滑动配合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用于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活动槽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周向上形成有第一展开限位槽壁和第一折叠限位槽壁,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分别抵于所述第一展开限位槽壁和所述第一折叠限位槽壁上,使所述连接架体能够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一活动槽之间的限位配合简单且可靠性高,并且易于实现。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铰链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铰链上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活动铰链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并且能够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二限位铰链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活动铰链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配合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配合以限位所述第二活动铰链的转动角度,使所述支撑管能够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配合以限位第二活动铰链的转动角度,使支撑管能够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铰链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铰链相接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围的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用于形成所述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活动铰链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铰链相接的第二活动面,所述第二活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滑动配合的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用于形成所述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二活动槽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周向上形成有第二展开限位槽壁和第二折叠限位槽壁,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分别抵于所述第二展开限位槽壁和所述第二折叠限位槽壁上,使所述支撑管能够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位凸台和第二活动槽之间的限位配合简单且可靠性高,并且易于实现。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轴平行于水平面,使所述连接架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管在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展开和折叠;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于水平面,使所述支
撑管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架体在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展开和折叠。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连接按集体和支撑管的折叠,减少侵占水平空间,另外还利于转移。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链模块还包括第一固定销,所述第一固定销用于插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铰链的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一活动铰链的第一活动孔中,使所述第一限位铰链和所述第一活动铰链相对固定在展开位置;所述第二铰链模块还包括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二固定销用于插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铰链的第二限位孔和所述第二活动铰链的第二活动孔中,使所述第二限位铰链和所述第二活动铰链相对固定在展开位置;所述第二固定销还用于插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铰链的第二限位孔和所述第二活动铰链的第三活动孔中,使所述第二限位铰链和所述第二活动铰链相对固定在折叠位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管(1)、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两侧的连接架体(2)、至少两个分别设于每一所述连接架体(2)背离所述第一连接管(1)一侧的支撑管(3)、铰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和所述连接架体(2)的第一铰链模块(4)以及铰接所述连接架体(2)和所述支撑管(3)的第二铰链模块(5);其中,所述第一铰链模块(4)包括第一限位铰链(41)和第一活动铰链(42),所述第一限位铰链(4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上,所述第一活动铰链(42)设于所述连接架体(2)上,所述第一活动铰链(42)与所述第一限位铰链(41)限位连接,使所述连接架体(2)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管(1)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所述第二铰链模块(5)包括第二限位铰链(51)和第二活动铰链(52),所述第二限位铰链(51)设于所述连接架体(2)上,所述第二活动铰链(52)设于所述支撑管(3)上,所述第二活动铰链(52)与所述第二限位铰链(51)限位连接,使所述支撑管(3)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架体(2)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模块(4)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铰链(41)上的第一转动轴(43),所述第一活动铰链(42)与所述第一转动轴(43)连接并且能够绕所述第一转动轴(43)转动,所述第一限位铰链(4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活动铰链(4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以限位所述第一活动铰链(42)的转动角度,使所述连接架体(2)能够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铰链(41)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铰链(42)相接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43)的外围的第一限位凸台(411),所述第一限位凸台(411)用于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活动铰链(42)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铰链(41)相接的第一活动面,所述第一活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台(411)滑动配合的第一活动槽(421),所述第一活动槽(421)用于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活动槽(421)在所述第一转动轴(43)的周向上形成有第一展开限位槽壁(4211)和第一折叠限位槽壁(4212),所述第一限位凸台(411)分别抵于所述第一展开限位槽壁(4211)和所述第一折叠限位槽壁(4212)上,使所述连接架体(2)能够停留在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模块(5)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铰链(51)上的第二转动轴(53),所述第二活动铰链(52)与所述第二转动轴(53)连接并且能够绕所述第二转动轴(53)转动,所述第二限位铰链(51)上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二活动铰链(52)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配合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治郎吕嘉祺戚锦义袁锋薄雪波谢武鲍洪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