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箱布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83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炭箱布风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箱内进风口和出风口处设置的布风机构,所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平置,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吸附系统,所述的进风口、出风口和吸附系统同轴心布置,所述的布风机构包括由内而外同心布置的多个布风框架,布风框架与其对应的进风口或者出风口平行布置,布风框架朝向吸附系统侧为扩口,扩口的角度与进风口或出风口呈12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箱布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箱布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应用于废气处理的活性炭吸附法,主要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氧化、催化氧化和还原性来去除VOCs废气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活性炭吸附箱分为进风系统、吸附系统、出风系统,现有的活性炭吸附箱由于进风不均匀,经常会导致活性炭吸附不均匀,一部分已经饱和另一部分还可以利用,大大降低了处理效率,也导致系统运行后期排排放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箱布风装置,是在活性炭吸附箱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的一套布风装置,及其有效的避免流量不均匀的情况,充分利用活性炭吸附剂,提高其利用率,增加了整体系统处理效率。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活性炭箱布风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箱内进风口和出风口处设置的布风机构,所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平置,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吸附系统,所述的进风口、出风口和吸附系统同轴心布置,所述的布风机构包括由内而外同心布置的多个布风框架,布风框架与其对应的进风口或者出风口平行布置,布风框架朝向吸附系统侧为扩口,扩口的角度与进风口或出风口呈129
°
,布风框架远离吸附系统侧的口径等于或者大于其对应的进风口或者出风口的口径。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布风框架为方形框,所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为口径一致的方形口;布风框架远离吸附系统侧的口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方形口的口径面积比为[(1.3<br/>‑
1):1];布风框架朝向吸附系统侧的扩口的口径:布风框架远离吸附系统侧的口径的面积比为[(1.5

1.2):1]。
[0006]再进一步的,布风框架远离吸附系统侧的口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方形口的口径面积比为(1.1:1);布风框架朝向吸附系统侧的扩口的口径:布风框架远离吸附系统侧的口径的面积比为(1.3:1)。
[0007]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布风机构为由内而外同心布置的三组方形框,三组方形框位于同一组平面,三组方形框等间隔布置,间隔的间距等于最内侧方形框的中位的方形的边长的一半,三组方形框的对角线之间设置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设置于方形框的小口侧和/或扩口侧,进风口处的布风机构位于进风口的下方,出风口处的布风机构位于出风口的上方。
[0008]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系统为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每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平置的活性炭填料底架,活性炭填料底架上方平置的架置有活性炭填料支架。
[0009]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活性炭填料支架的外框架上设置定位架,所述的活性炭填料底架的外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架对应的定位槽,当所述的活性炭填料支架平置于所
述的活性炭填料底架上,所述的定位架楔于所述的定位槽中。
[0010]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活性炭吸附箱的侧方自上而下开设多组检测口,检测口上设置封闭门。
[001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是在活性炭吸附箱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的一套布风装置,及其有效的避免流量不均匀的情况,充分利用活性炭吸附剂,提高其利用率,增加了整体系统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炭吸附箱的外部结构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炭吸附箱单箱体的俯视结构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炭吸附箱的内部结构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布风框架的结构图;
[0016]图5为图4的A

A剖结构图;
[0017]图6为图4的B

B剖结构图;
[0018]图7为图4的侧视结构图;
[0019]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性炭填料支架的结构图;
[0020]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活性炭填料底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结构用于废气处理领域VOCS治理,安装在活性炭吸附箱内进风口a和出风口b处,起到调节风量,均匀布风,提高活性炭吸附效率的作用。
[0022]具体的,一种活性炭箱布风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箱内进风口a和出风口b处设置的布风机构,所述的进风口a和出风口b平置,进风口a和出风口b之间设置吸附系统c,所述的进风口a、出风口b和吸附系统c同轴心布置,所述的布风机构包括由内而外同心布置的多个布风框架1,布风框架1与其对应的进风口a或者出风口b平行布置,布风框架1朝向吸附系统c侧为扩口,扩口的角度与进风口a或出风口b呈129
°
,布风框架1远离吸附系统c侧的口径等于或者大于其对应的进风口a或者出风口b的口径。
[0023]进一步的,所述的布风框架1为方形框,所述的进风口a和出风口b为口径一致的方形口;布风框架1远离吸附系统c侧的口径:进风口a和出风口b的方形口的口径面积比为[(1.3

1):1];布风框架1朝向吸附系统c侧的扩口的口径:布风框架1远离吸附系统c侧的口径的面积比为[(1.5

1.2):1]。
[0024]再进一步的,布风框架1远离吸附系统c侧的口径:进风口a和出风口b的方形口的口径面积比为(1.1:1);布风框架1朝向吸附系统c侧的扩口的口径:布风框架1远离吸附系统c侧的口径的面积比为(1.3:1)。
[0025]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布风机构为由内而外同心布置的三组方形框,三组方形框位于同一组平面,三组方形框等间隔布置,间隔的间距等于最内侧方形框的中位的方形的边长的一半,三组方形框的对角线之间设置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设置于方形框的小口侧和/或扩口侧,进风口a处的布风机构位于进风口a的下方,出风口b处的布风机构位于出风口b的上方。
[0026]设置的连接杆为细杆,基本不会影响方形框的布置效果,考虑方形框本身的稳定性,可以位于方形框的小口侧和扩口侧均设置连接杆。对于小风量规格的装置可以考虑单侧设置连接杆。
[0027]再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系统c为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每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平置的活性炭填料底架c1,活性炭填料底架c1上方平置的架置有活性炭填料支架c2。
[0028]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活性炭填料支架c2的外框架上设置定位架,所述的活性炭填料底架c1的外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架对应的定位槽,当所述的活性炭填料支架c2平置于所述的活性炭填料底架c1上,所述的定位架楔于所述的定位槽中。
[0029]这样设置的吸附系统c方便活性炭吸附剂的更换以及保证更换后的稳定性。
[0030]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活性炭吸附箱的侧方自上而下开设多组检测口,检测口上设置封闭门2。
[0031]结合上述方案,该布风系统通过实验室反复数据验证,包括系统设置角度、位置设置、尺寸、分布数量等,采用上述设计好的布风装置,达到阻力最小,布风更均匀,活性炭吸附效率高,在投资成本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大大降低其运行成本。
[0032]相比传统活性炭吸附箱单设置的活性炭吸附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箱布风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箱内进风口(a)和出风口(b)处设置的布风机构,所述的进风口(a)和出风口(b)平置,进风口(a)和出风口(b)之间设置吸附系统(c),所述的进风口(a)、出风口(b)和吸附系统(c)同轴心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风机构包括由内而外同心布置的多个布风框架(1),布风框架(1)与其对应的进风口(a)或者出风口(b)平行布置,布风框架(1)朝向吸附系统(c)侧为扩口,扩口的角度与进风口(a)或出风口(b)呈129
°
,布风框架(1)远离吸附系统(c)侧的口径等于或者大于其对应的进风口(a)或者出风口(b)的口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箱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风框架(1)为方形框,所述的进风口(a)和出风口(b)为口径一致的方形口;布风框架(1)远离吸附系统(c)侧的口径:进风口(a)和出风口(b)的方形口的口径面积比为[(1.3

1):1];布风框架(1)朝向吸附系统(c)侧的扩口的口径:布风框架(1)远离吸附系统(c)侧的口径的面积比为[(1.5

1.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箱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布风框架(1)远离吸附系统(c)侧的口径:进风口(a)和出风口(b)的方形口的口径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亚奎李坤伦吴刘栋刘伟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九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