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蚌埠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控萘普生释药行为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398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控萘普生释药行为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利用赖氨酸改性聚乳酸对萘普生进行包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赖氨酸改性聚乳酸加入二氯甲烷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萘普生,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均一溶液待用;S2:将S1所得均一溶液进行高压静电喷雾,控制流速为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控萘普生释药行为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缓释药物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控萘普生释药行为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萘普生(Naproxen,NPX)又名(+)

α

甲基
‑6‑
甲氧基
‑2‑
萘乙酸,是一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经常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等,但是萘普生水溶性差,口服后浓度上升快,刺激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反应而限制其临床应用。将萘普生制成缓释制剂既可以研制NPX缓释微球制剂以控制药物释放和减少胃损伤,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又能够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0003]常见的聚合物药物载体有壳聚糖、聚乳酸

co

聚乙醇酸(PLGA)、聚乳酸(PLA)和聚ε

丙内酯(PCL),能够有效负载各类药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缓控释领域。PLA即聚丙交酯,是一种良好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可吸收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PLA多以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由糖类乳酸发酵而成,在自然界中能够被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分解,最终可降解为对环境无污染的O2和H2O。PLA作为一种源于自然最终又能降解归于自然的生物基材料,在当下注重环保、推广生物基环保新型材料的进程中,广泛应用于一次性餐具、一次性输液工具、药物缓解包装剂、组织修复材料、人造皮肤等领域。但目前以聚乳酸载体制备的载药系统的负载稳定性、缓释时间及血液循环时间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0004]另一方面,虽然可降解聚合物微球在药物控释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真正用于临床的微球制剂并不多。这类聚合物微球控释体系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疏水性小分子药物的结晶和突释等关键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超临界抗溶剂工艺(SAS)、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等,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实验步骤较多,制备条件苛刻,装置复杂等缺陷。
[0005]近年来,一种应用静电喷雾法制备微纳米颗粒(球或腔囊)的新型技术引起广泛关注。静电喷雾技术是利用高压静电场使流体雾化成微小液滴,在静电场力和外力的联合作用下,做定向运动吸附在目标物上。整个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时间短,静电作用有效降低雾滴表面张力,降低雾滴尺寸,加速溶剂挥发,为药物释放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和体积比,减少突释的发生;同时,喷雾形成的雾滴带有相同的负电荷,在空间运动中相互排斥,不易发生凝聚,分散性好。另外,该静电喷雾技术条件可控,不涉及高温操作,较少接触有机溶剂,能够保持药物的活性,且工艺简单,能够一步制备可降解聚合物载药微球。目前,该法已广泛应用在载药控释领域,尤其是对低水溶性生物活性分子的包封和释放,Li Y等采用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不同粒度和表面特性的球形载天然除虫菊酯聚乳酸载药微球(Li Y,Cao D,Jia F,et al.Preparation ofnatural pyrethrum

polylactic acid microspheres with differentparticle sizes and surface morphology[J].Materials Letters,2020,264:127345.)。Liu S等采用电喷雾方法制备了具有长缓释效应的PLA载硫酸庆大霉素微球,药
物释放期已达到8天,实现了优异的持续药物释放效果。此外,PLA缝合线的柔韧性和强度也在处置后进行维护。(Liu S,Wu G,Zhang X,et al.Preparation andproperties ofpoly(lactic acid)(PLA)suture loaded with PLAmicrospheres enclosed drugs(PM

Ds)[J].The Journal ofThe Textile Institute,2019,110(11):1596

1605.)。但迄今为止,通过静电喷雾法制备可调控萘普生释药行为的负载稳定性高、长效缓释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控萘普生释药行为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0008]一种可调控萘普生释药行为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利用赖氨酸改性聚乳酸对萘普生进行包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将赖氨酸改性聚乳酸加入二氯甲烷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萘普生,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均一溶液待用;
[0010]S2:将S1所得均一溶液进行高压静电喷雾,控制流速为0.5

0.6mL/h、电压为15

19kV、喷雾针头内径为0.3

0.6mm、接收距离为14.5

15.5cm;
[0011]S3:将S2所得产物于50

60℃真空干燥2

3h,即得负载萘普生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
[0012]优选的是,所述赖氨酸改性聚乳酸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乳酸加入四氢呋喃中,50

60℃搅拌溶解后,再滴加赖氨酸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60

65℃搅拌反应1

3h,旋转蒸发浓缩后进行柱层析,再旋转蒸发至干燥,即得所述赖氨酸改性聚乳酸。
[0013]优选的是,所述赖氨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
[0014]优选的是,所述聚乳酸、四氢呋喃、赖氨酸溶液、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的用量比例为0.1g:2mL:(0.05

0.2)g:(0.008

0.012)g。
[0015]优选的是,所述赖氨酸改性聚乳酸、二氯甲烷、萘普生的用量比例为50mg:1mL:(2

5)mg。
[0016]优选的是,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出的负载萘普生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呈表面微孔密布的球形结构,其粒径分布在1.4

8.5μm。
[0017]优选的是,所述赖氨酸改性聚乳酸、二氯甲烷、萘普生的用量比例为50mg:1mL:5mg。
[0018]优选的是,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出的负载萘普生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呈表面微孔密布的球形结构,粒径分布在2.9

7.2μm,其中,粒径介于3.8

5.6μm占比88%,平均粒径为4.75μm。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首次采用静电喷雾法制备可调控萘普生释药行为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操作步骤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控萘普生释药行为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赖氨酸改性聚乳酸对萘普生进行包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赖氨酸改性聚乳酸加入二氯甲烷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萘普生,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均一溶液待用;S2:将S1所得均一溶液进行高压静电喷雾,控制流速为0.5

0.6mL/h、电压为15

19kV、喷雾针头内径为0.3

0.6mm、接收距离为14.5

15.5cm;S3:将S2所得产物于50

60℃真空干燥2

3h,即得负载萘普生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萘普生释药行为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赖氨酸改性聚乳酸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乳酸加入四氢呋喃中,50

60℃搅拌溶解后,再滴加赖氨酸溶液,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60

65℃搅拌反应1

3h,旋转蒸发浓缩后进行柱层析,再旋转蒸发至干燥,即得所述赖氨酸改性聚乳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控萘普生释药行为的亚微米级改性聚乳酸载药微球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席朱林林金效齐沈雪梅胡燕超嵇文静欧阳翠赵培周鹤苗晶许超赵雪欧阳新元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