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式压制装置、压制加工方法及固体电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392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抑制被压制部件的端部破裂。辊式压制装置(100)具有压制被压制部件(M)的辊(30)。辊(30)具有:第一辊部(31),在辊(30)的径向上对被压制部件(M)进行压制;及,第二辊部(32),在比第一辊部(31)更靠辊(30)的轴长方向的各侧处,比第一辊部(31)更在径向上突出,并从轴长方向侧与被压制部件(M)抵接。第二辊部(32)至少在与被压制部件(M)抵接的部分具有弹性部件(E2)。接的部分具有弹性部件(E2)。接的部分具有弹性部件(E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式压制装置、压制加工方法及固体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式压制装置,其压制被压制部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从减轻对环境方面的不良影响等观点出发,正在开发二次电池。作为二次电池之一,有一种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具有固体电解质的固体电池。对于固定电池的电极,出于降低该电极与固体电解质之间的界面中的电阻的目的,而要求致密化(高密度化)。
[0003][先前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

5308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7]本专利技术人从该电极的量产化的观点出发,研究了利用辊式压制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来对板状电极进行压制而使其致密化。然而,在像这样进行压制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板状电极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产生破裂(边缘破裂)。另外,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在对板状电极以外的物件进行压制的情况下发生。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成,目的在于抑制被压制部件的端部破裂。
[0009][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0]本专利技术人着眼于如果在辊的径向上对被压制部件进行压制时,在轴长方向上也以适度的载荷进行压制,则不易在被压制部件上产生端部破裂,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是以下的(1)~(12)的辊式压制装置、及(13)~(16)的压制加工方法以及(17)的固体电池。
[0011](1)一种辊式压制装置,具有压制被压制部件的辊,
[0012]前述辊具有:第一辊部,在前述辊的径向上对前述被压制部件进行压制;及,第二辊部,在比前述第一辊部更靠前述辊的轴长方向的各侧处,比前述第一辊部更在前述径向上突出,并从前述轴长方向侧与前述被压制部件抵接;
[0013]前述第二辊部至少在与前述被压制部件抵接的部分具有弹性部件。
[0014]根据前述(1)的专利技术,在利用第一辊部在径向上对被压制部件进行压制时,可以利用第二辊部在轴长方向上也对被压制部件进行压制。而且,此时,第二辊部由于是利用弹性部件在轴长方向上对被压制部件进行压制,因此,容易在轴长方向上对被压制部件施加适度的压制载荷。即,例如认为,如果被压制部件的尺寸误差大,则在轴长方向上对被压制部件施加的压制载荷其与所设想的载荷的误差也会变大。在这一点上,如果像这样使用弹性部件,则可以抑制与所设想的载荷的误差。因此,容易在轴长方向上对被压制部件施加所设想的适度的压制载荷。其结果,当在辊的径向上对被压制部件进行压制时,也容易在轴长方向上施加适度的压制载荷,从而可以抑制被压制部件的端部破裂。
[0015](2)根据前述(1)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具有从前述辊的相反侧对前述被压
制部件进行压制的另一辊,
[0016]前述另一辊具有与前述第一辊部相对的第三辊部、及与前述第二辊部相对的干涉避免部,
[0017]与前述第三辊部的外周面相比,前述干涉避免部的外周面位于前述另一辊的径向内侧,
[0018]前述第二辊部突出至比前述第三辊部的外周面更靠前述径向内侧。
[0019]根据前述(2)的专利技术,与第二辊部仅突出至第三辊部的外周面的情况相比,第二辊部与被压制部件的接触面积变大。其结果,可以更有效率地抑制被压制部件的端部破裂。
[0020](3)根据前述(1)或(2)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弹性部件在包含与前述被压制部件抵接的面的部分,具有耐热温度比其他部分高的耐热部。
[0021]根据前述(3)的专利技术,在对被压制部件以加热后的状态进行压制等情况下,可以利用耐热部来抑制弹性部件的损伤。
[0022](4)根据前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弹性部件与前述被压制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5以下。
[0023]在前述(1)的专利技术中,由于辊具有第二辊部,所以与不具有第二辊部的情况相比,有可能被压制部件容易被向辊的旋转方向拉入。在这一点上,根据前述(4)的专利技术,由于弹性部件与被压制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5以下,所以可以抑制这种弊端。
[0024](5)根据前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弹性部件在与前述被压制部件抵接的部分具有改质部。
[0025](6)根据前述(5)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改质部是借由对前述弹性部件的表面进行氟涂布而形成。
[0026]根据前述(5)的专利技术,可以利用改质部来提高耐热性和耐久性。根据前述(6)的专利技术,可以利用氟涂布来形成改质部。
[0027](7)根据前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弹性部件具有弹性模量互不相同的多个弹性体。
[0028]根据前述(7)的专利技术,能够适当进行例如以下措施等:在弹性部件中的与被压制部件直接抵接的部分,采用耐久性、耐热性相对高的弹性体,在除此以外的部分,采用耐久性、耐热性相对低的弹性体。因此,会降低成本。
[0029](8)根据前述(7)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弹性体的至少一个是丙烯酸橡胶、氟橡胶及硅橡胶。
[0030]根据前述(8)的专利技术,可以利用这些材质的弹性体,来实施前述(7)的专利技术。
[0031](9)根据前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辊中的包含前述弹性部件的部分以相对于前述辊中的其他部分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
[0032]根据前述(9)的专利技术,即使在弹性部件耗尽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更换整个辊,仅更换辊中的包含弹性部件的部分便足够,所以会降低成本。
[0033](10)根据前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弹性部件是第二弹性部件,前述第一辊部至少在与前述被压制部件抵接的部分具有第一弹性部件。
[0034]根据前述(10)的专利技术,不仅在辊的轴长方向上,而且在径向上也容易施加适度的压制载荷。
[0035](11)根据前述(10)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弹性模量与前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模量互不相同。
[0036]根据前述(11)的专利技术,即使在辊式压制中,径向上要求的柔软性与轴长方向上要求的柔软性互不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借由使第一弹性部件的弹性模量与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模量互不相同来应对。
[0037](12)根据前述(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被压制部件是板状电极。
[0038]出于降低电阻的目的,板状电极(特别是固体电池的板状电极)要求致密化,并且也要求量产。在这一点上,根据前述(12)、(13)的专利技术,可以利用辊式压制装置来量产致密化的板状电极。
[0039](13)一种压制加工方法,使用辊式压制装置来进行,所述辊式压制装置具有压制被压制部件的辊,
[0040]前述辊具有:第一辊部,在前述辊的径向上对前述被压制部件进行压制;及,第二辊部,在比前述第一辊部更靠前述辊的轴长方向的各侧处,比前述第一辊部更在前述径向上突出,并从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式压制装置,具有压制被压制部件的辊,前述辊具有:第一辊部,在前述辊的径向上对前述被压制部件进行压制;及,第二辊部,在比前述第一辊部更靠前述辊的轴长方向的各侧处,比前述第一辊部更在前述径向上突出,并从前述轴长方向侧与前述被压制部件抵接;前述第二辊部至少在与前述被压制部件抵接的部分具有弹性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具有从前述辊的相反侧对前述被压制部件进行压制的另一辊,前述另一辊具有与前述第一辊部相对的第三辊部、及与前述第二辊部相对的干涉避免部,与前述第三辊部的外周面相比,前述干涉避免部的外周面位于前述另一辊的径向内侧,前述第二辊部突出至比前述第三辊部的外周面更靠前述径向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弹性部件在包含与前述被压制部件抵接的面的部分,具有耐热温度比其他部分高的耐热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弹性部件与前述被压制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5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弹性部件在与前述被压制部件抵接的部分具有改质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改质部是借由对前述弹性部件的表面进行氟涂布而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弹性部件具有弹性模量互不相同的多个弹性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弹性体的至少一个是丙烯酸橡胶、氟橡胶及硅橡胶。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式压制装置,其中,前述辊中的包含前述弹性部件的部分以相对于前述辊中的其他部分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10.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津健太丰岛崇野地洋平宫田航成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