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面积单晶铜箔的制备方法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与电化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面积单晶铜箔的制备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自然界中的铜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经冶炼后得到铜单质,再经过压延等加工方式得到压延铜箔。目前的商业化铜箔基本为多晶铜箔,结构中存在的晶界降低了铜箔本征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性能。单晶铜箔即只由一个晶粒组成的自支撑二维铜晶体薄膜,其本征的导电性、导热性、机械性能得到全面提升,在晶体外延、选择性催化、低损耗电力传输、金属电池集流体等多个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0003]制备单晶铜箔的传统方法为提拉法。即将铜在耐高温容器中熔融后,使用籽晶接触熔融铜的表面,在受控的条件下,使籽晶和熔融铜在交界面上不断进行原子重新排列,随降温逐渐凝固而生长出单晶铜锭,再经机械切割得到单晶铜箔。此种方法存在诸多缺点,如能耗与成本高、制备得到的铜箔易受到容器内杂质的污染、难以大面积制备超薄单晶铜箔等。
[0004]近年来兴起了一种新的制备单晶铜箔的方法,即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面积单晶铜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晶铜箔放置于炭纸或炭布上,在还原性气氛中,于至少三个温区的环境下,通过热处理的方式制备大面积(111)单晶铜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晶铜箔的厚度为12
‑
50微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温区中铜箔所在位置存在2
‑
100摄氏度的温度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多晶铜箔进行预处理以除去氧化层;步骤2,将预处理后的多晶铜箔置于炭纸或炭布上,以石英板为支撑置于三温区管式炉中;步骤3,将三温区管式炉内部抽至真空,通入还原性气体至预定压力;步骤4,在持续通入还原性气体的条件下,将铜箔加热,保持铜箔所处三温区存在2
‑
100摄氏度的温度差,加热至铜箔位置的最高温度为1000~1070摄氏度,保温6
‑
10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111)单晶铜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预处理方法为:将多晶铜箔浸泡在稀硫酸中,再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冷风吹干,作为优选的,所述稀硫酸的浓度为0.5~1mol/L;所述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还原性气体为氢氩混合气,氢气占比为10%
‑
50%,气流量为100
‑
600sccm;所述步骤3中的预定压力为1个大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张钰峰,郝志猛,严振华,赵庆,李海霞,程方益,廖平元,王俊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