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冲压件的模内离心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363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冲压件的模内离心加工装置,外壳上穿设有主动轴与刀杆,主动轴与刀杆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主动轴与驱动机构连接,刀杆的下端部连接有刀架,刀架的刀臂通过销轴连接到刀杆上,刀臂一端设置有加工刀具、另一端设置有离心块,加工刀具与离心块位于销轴的相对两侧,刀架由刀杆带动旋转时,离心块产生的离心力使刀臂绕销轴转动、将加工刀具压到工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离心块产生的离心力对工件的柱体进行加工,加工挤压力、加工深度通过调整离心块的离心力进行控制,加工误差小,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加工效率高。加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冲压件的模内离心加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连接件加工
,尤其是一种用于冲压件的模内离心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储能元件包括但不限于超级电容器、混合型超级电容器、混合电池电容和/或其它电容器和/或电池元件(例如,锂离子,铅酸,镍镉,钠离子,和/或其它)。储能元件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电子产品以及储能系统、交通运输、智能电网和工业节能降耗等各个行业,储能元件技术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储能元件单体通常由正极、负极、外壳、电解液、盖板和极柱等组成。
[0003]储能元件单体的电芯正负极通常通过正负极连接件与盖板或极柱连接实现电导通,一些储能元件单体的连接件上直接集成极柱。一些连接件为了提高极柱的定位精度,通常在极柱外表面上加工有定位槽;一些连接件为了提高连接可靠性,通常在极柱外表面额外加工滚花或其他表面结构,或对极柱外表面进行精加工。在现有技术中,连接件极柱上表面结构的加工或表面精加工,一般都是在连接件冲压完成后,再将连接件放到车床上,进行额外的车削、滚花或滚压加工,加工程序比较繁琐,而且生产效率低;而且在车床上加工时,需要采用夹具对连接件进行夹持,容易对连接件工件的表面造成损伤,从而影响连接件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连接件极柱表面加工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用于冲压件的模内离心加工装置,设置在冲压连续模具上,在模内对连接件的极柱表面进行加工,简化加工程序,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损伤连接件工件的表面,提高连接件的品质。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冲压件的模内离心加工装置,外壳上穿设有主动轴与刀杆,主动轴与刀杆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主动轴与驱动机构连接,刀杆的下端部连接有刀架,刀架的刀臂通过销轴连接到刀杆上,刀臂一端设置有加工刀具、另一端设置有离心块,加工刀具与离心块位于销轴的相对两侧,刀架由刀杆带动旋转时,离心块产生的离心力使刀臂绕销轴转动、将加工刀具压到工件上。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刀杆上设置若干刀架,每个刀架上的离心块的质量和/或旋转半径相同或不同。
[0007]刀臂上设置有限位结构,对刀臂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
[0008]销轴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上自由端卡在刀杆上,扭簧的下自由端卡在刀臂的定位柱上。
[0009]加工刀具和/或离心块一体成型在刀臂上;或加工刀具和/或离心块独立加工后组装到刀臂上。
[0010]刀杆的杆部穿设在外壳上,杆部下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出有连接杆,刀架通过销轴连接在连接杆上。
[0011]所述加工刀具为切刀、滚压轮、滚花轮,可以在工件的柱体上加工环槽、滚压面、滚花面。
[0012]主动轴上套设有主动齿轮,刀杆上套设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构成传动结构。
[0013]主动轴与刀杆正交,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为锥齿轮;所述驱动结构为电机。
[0014]离心加工装置设置在模组的上模板上,可以随上模板升降。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在连续模具上设置离心加工装置,在连续模具上拉伸完成后即可对工件的柱体进行表面加工(切槽、滚压、滚花等),柱体表面加工完成后直接向后导送进行后续加工,不需要再通过车床进行后续的额外加工,简化了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在离心加工装置进行加工时,工件始终保持与料带相连,即相当于由料带提供了支撑定位,不需要再采用额外的夹具进行夹持,避免了夹具对工件表面带来的损伤,降低了工件表面被损伤的风险,提高了工件的品质。离心加工装置在刀架上设置离心块,通过离心块产生的离心力对工件的柱体进行加工,加工挤压力、加工深度通过调整离心块的离心力进行控制,加工误差小,加工精度高,加工效率高。
[0016]本专利技术每个刀架上的离心块设置不同的质量和/或旋转半径,使每个刀架上的切刀均具有不同的切入深度,提高加工效率,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而且每个切刀设置不同的切入深度,也有利于减小切刀对工件的挤压作用力,减少工件的变形,提高工件的质量。
[0017]本专利技术的刀架的刀臂上设置有限位结构,对刀臂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防止切刀切入过深,保证环槽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设置在模组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0021]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0022]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的仰视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7中B部的放大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图9中C部的放大图。
[0028]图中:10、离心加工装置;20、上模板;30、下模板;301、第一导正孔;40、浮升销;401、导料槽;50、导正钉;60、料带;601、第二导正孔;1、外壳;2、电机;3、主动轴;31、主动齿轮;4、刀杆;41、杆部;42、连接杆;43、从动齿轮;5、刀架;51、刀臂;52、切刀;53、离心块;54、定位柱;55、滚压轮;56、滚花轮;6、销轴;7、扭
簧;71、簧体;72、上自由端;73、下自由端;8、工件;81、柱体;82、环槽;83、滚压面;84、滚花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0]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离心加工装置10设置在模组的离心加工工步上;模组在离心加工工步之前还设置有冲切、拉伸等多个工步,在离心加工工步之后还设置有撕裂、成型、落料等多个工步。模组上沿Z向上、下布置有上模板20、下模板30,离心加工装置10连接在上模板20上、可以随上模板20升降。下模板30上、沿X向竖直向上伸出有两排浮升销40,两排浮升销40面对面的内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导料槽401,料带60通过两排浮升销40的导料槽401向后推送;浮升销40可以随着上模板20的下行而带动料带60下沉,上模板20抬起时带动料带60浮升,防止在送料时,料带60与模具产生干涉。上模板20上,对应每个工步、分别沿Z向竖直向下伸出有导正钉50;料带60上对应每个工步开设第一导正孔601;下模板30上对应每个工步开设第二导正孔301;导正钉50随上模板20一起下行时,由上至下依次穿过料带60的第一导正孔601与下模板30的第二导正孔301,对料带60进行精确定位,保证加工精度与质量。料带60在连续模具内沿X向向由前往后导送,依次在冲切工步进行冲切、在拉伸工步进行拉伸后,工件8在拉伸工步冲出柱体81,料带60拉伸成形后继续向后导送至离心加工工步,由离心加工装置10对工件8的柱体81进行离心加工后,再继续向后导送,依次在撕裂工步进行撕裂、在成型工步进行成型、在落料工步进行落料,得到成品;在落料前,工件8始终保持与料带60相连,直至在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冲压件的模内离心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1)上穿设有主动轴(3)与刀杆(4),主动轴(3)与刀杆(4)之间设置有传动结构,主动轴(3)与驱动机构连接,刀杆(4)的下端部连接有刀架(5),刀架(5)的刀臂(51)通过销轴(6)连接到刀杆(4)上,刀臂(51)一端设置有加工刀具、另一端设置有离心块(53),加工刀具与离心块(53)位于销轴(6)的相对两侧,刀架(5)由刀杆(4)带动旋转时,离心块(53)产生的离心力使刀臂(51)绕销轴(6)转动、将加工刀具压到工件(8)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冲压件的模内离心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刀杆(4)上设置若干刀架(5),每个刀架(5)上的离心块(53)的质量和/或旋转半径相同或不同。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冲压件的模内离心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刀臂(51)上设置有限位结构,对刀臂(5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冲压件的模内离心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销轴(6)上套设有扭簧(7),扭簧(7)的上自由端(72)卡在刀杆(4)上,扭簧(7)的下自由端(73)卡在刀臂(51)的定位柱(54)上。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冲压件的模内离心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平孙伟王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烯晶碳能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