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拱形巷道的临时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295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拱形巷道的临时支护装置,涉及支护结构技术领域。临时支护装置包括活动座、电动推杆以及底座,活动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活动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支撑框与底座之间形成腔体,且支撑框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护机构,支护时,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能够对支护板一与支护板二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使其适应不同的隧道,增加其适用范围,并且通过设置支护板二能够有效增加支护装置与巷道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强对巷道的支护效果,防止塌落。防止塌落。防止塌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拱形巷道的临时支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护结构
,具体为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拱形巷道的临时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的日益强盛,各项建设都在飞速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深部矿井巷道以及长大深埋隧道等地下工程已经或将纳入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其中在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方修建大型深部矿井巷道和长大深埋隧道工程等地下工程将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地应力增大、水头压力增大、地温升高等恶劣的地质条件加快了巷道或隧道破坏速度,巷道变形程度剧烈,破碎岩体也随之增加。在采矿过程中,为有效防止巷道或隧道顶部坍塌、破碎岩体垮落等事故的发生,巷道或隧道支护作业的设备使用量巨;现有对隧道巷道进行支护的装置多种多样,但是现有的支护装置结构固定,不能根据隧道内部的弧度大小进行调节,适用范围较小,并且支护装置的稳固性较差,且支护装置多为刚性支护,无法对隧道内部施工产生的振动进行有效的缓冲,降低了其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对隧道巷道进行支护的装置多种多样,但是现有的支护装置结构固定,不能根据隧道内部的弧度大小进行调节,适用范围较小,并且支护装置的稳固性较差,且支护装置多为刚性支护,无法对隧道内部施工产生的振动进行有效的缓冲,降低了其防护效果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拱形巷道的临时支护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拱形巷道的临时支护装置,包括活动座、电动推杆以及底座,所述活动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活动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与底座之间形成腔体,且支撑框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腔体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腔体转动连接,且电机的输出端与腔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护机构;所述支护机构包括螺纹环一、螺纹环二、连接孔、活动板、支撑板一、支撑板二、支护板一、滑槽一以及导向杆一;所述转动杆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螺纹一与螺纹二,且螺纹一与螺纹二旋向相反,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与螺纹一、螺纹二对应的位置分别螺纹连接有螺纹环一、螺纹环二,所述腔体内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五组连接孔,每组所述连接孔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一端贯穿至腔体的内部,所述螺纹环一、螺纹环二的外表面与若干组活动板对应的位置均铰接有支撑板一,且支撑板一的远离转动杆的一端与其对应的活动板铰接,所述活动板远离腔体的一端贯穿连接孔并延伸至其外部,且活动板外表面远离腔体的一端靠近两侧的位置均铰接有支撑板二,与同一组活动板对应的两组支撑板二之间设置有支护板一,每组所述支护板一外表面靠近支撑板二的一侧对称式开
设有两组滑槽一,且滑槽一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导向杆一,位于同一组滑槽一内部的导向杆一之间活动连接有滑板一,且滑板一与支撑板二之间铰接,所述导向杆一一端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一,且弹簧一的一端与滑槽一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板一固定连接,相邻两组所述支护板一之间设置有支护组件。
[0005]进一步的,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支护板二、槽口、限位槽、连接轴、滑板二、活动槽;所述支护板二的外表面靠近支护板一的一侧对称式开设有两组槽口,且槽口为三侧开口状,所述槽口内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轴,位于同一组槽口内部的连接轴之间转动连接有滑板二,所述滑板二的一端与其对应的支护板一铰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护板二的外表面靠近支护板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一,且连接板一位于两组滑槽一之间,所述支撑框外表面与连接板一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连接板一的一端外表面与固定板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支撑框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至活动槽的内部并与其活动连接,且固定板的横截面呈T型,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槽相互吻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外表面位于活动槽内部的一端开设有活动腔,且活动腔的内表面贯穿腔体的内部,所述活动腔内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塞板,且活塞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表面与活动腔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且活塞板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贯穿活动腔并延伸至活动槽的内部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腔体内部与活动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弹性封堵组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封堵组件包括安装槽、弹簧二、连接板二、封堵塞、T型板以及弹性推动件;所述腔体内表面位于活动腔两侧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一端与安装槽内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T型板,所述T型板的一端与弹簧二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至腔体的内部,相邻两组T型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二的一侧外表面与活动腔对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封堵塞,所述活动板外表面与连接板二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弹性推动件,所述弹性推动件与连接板二的数量均为四组,且两者一一对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推动件包括滑槽三、导向杆二、滑板三、推动板以及弹簧三;与连接板二对应的四组活动板的一侧外表面靠近支撑板一的一端开设有滑槽三,且滑槽三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导向杆二,位于同一组滑槽三内部的导向杆二之间活动连接有滑板三,所述滑板三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推动板,且推动板与连接板二对应,所述导向杆二一端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三,且弹簧三的一端与滑板三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槽三固定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支护机构,支护时,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能够对支护板一与支护板二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使其适应不同的隧道,增加其适用范围,并且通过设置支护板二能够有效增加支护装置与巷道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强对巷道的支护效果,防止塌落;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弹性封堵组件与弹性推动件,在活动板向远离腔体的方向移动过程中,连接板二在推动板的作用下推动T型板挤压弹簧二,并使封堵塞进入活动腔的内部,此时活动腔呈密封状态,因此当支护板二受到振动影响具有沿固定板方向移动的趋
势时,利用弹簧二与弹簧三弹力相联动,能够有效对巷道和支护装置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并且该过程中,活动腔内部呈密封状态,能够利用活动腔内部的空气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缓冲效果,同时通过在支护板一与支撑板二之间设置弹簧一,使其与弹簧二、弹簧三相配合,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巷道和支护装置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001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B区域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护板一与支护板二的组合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的C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护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1、活动座;2、电动推杆;3、底座;4、支撑框;41、腔体;42、电机;43、转动杆;5、支护机构;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拱形巷道的临时支护装置,包括活动座(1)、电动推杆(2)以及底座(3),所述活动座(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电动推杆(2),且电动推杆(2)的一端与活动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3)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4)与底座(3)之间形成腔体(41),且支撑框(4)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机(42),且电机(42)的输出端贯穿至腔体(41)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3),所述转动杆(43)的一端与电机(4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腔体(41)转动连接,且电机(42)的输出端与腔体(4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3)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护机构(5);所述支护机构(5)包括螺纹环一(501)、螺纹环二(502)、连接孔(503)、活动板(504)、支撑板一(505)、支撑板二(506)、支护板一(507)、滑槽一(508)以及导向杆一(509);所述转动杆(43)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螺纹一与螺纹二,且螺纹一与螺纹二旋向相反,所述转动杆(43)的外表面与螺纹一、螺纹二对应的位置分别螺纹连接有螺纹环一(501)、螺纹环二(502),所述腔体(41)内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五组连接孔(503),每组所述连接孔(503)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板(504),且活动板(504)的一端贯穿至腔体(41)的内部,所述螺纹环一(501)、螺纹环二(502)的外表面与若干组活动板(504)对应的位置均铰接有支撑板一(505),且支撑板一(505)的远离转动杆(43)的一端与其对应的活动板(504)铰接,所述活动板(504)远离腔体(41)的一端贯穿连接孔(503)并延伸至其外部,且活动板(504)外表面远离腔体(41)的一端靠近两侧的位置均铰接有支撑板二(506),与同一组活动板(504)对应的两组支撑板二(506)之间设置有支护板一(507),每组所述支护板一(507)外表面靠近支撑板二(506)的一侧对称式开设有两组滑槽一(508),且滑槽一(508)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导向杆一(509),位于同一组滑槽一(508)内部的导向杆一(509)之间活动连接有滑板一(511),且滑板一(511)与支撑板二(506)之间铰接,所述导向杆一(509)一端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一(510),且弹簧一(510)的一端与滑槽一(50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板一(511)固定连接,相邻两组所述支护板一(507)之间设置有支护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公路隧道拱形巷道的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组件(6)包括支护板二(601)、槽口(602)、限位槽(603)、连接轴(604)、滑板二(605)、活动槽(607);所述支护板二(601)的外表面靠近支护板一的一侧对称式开设有两组槽口(602),且槽口(602)为三侧开口状,所述槽口(602)内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603),且限位槽(603)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轴(604),位于同一组槽口(602)内部的连接轴(604)之间转动连接有滑板二(605),所述滑板二(605)的一端与其对应的支护板一(507)铰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绪永赵志鲜孙艳丽姚振东李平伟李晋勇郭斌斌贾荷柱任康伟习强崔光维张囡孟丽鹏王伟冯志文赵美琴郑永祥吴彬马建国韩彦刘建达高福宁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诚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